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密度控制

密度控制

密度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70篇,主要集中在林业、矿业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464994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林业科学、林业实用技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三届探矿工程学术论坛、第30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第四届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国际论坛暨第一届亚太地区重要传染病与热带病防控国际研讨会等;密度控制的相关文献由855位作者贡献,包括刁东风、平山裕士、王芳等。

密度控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4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64994 占比:99.99%

总计:1465189篇

密度控制—发文趋势图

密度控制

-研究学者

  • 刁东风
  • 平山裕士
  • 王芳
  • 田中加余子
  • 石桥均
  • 竹内信贵
  • 范雪
  • 藤森仰太
  • 吴承祯
  • 尚蒂纳特·古艾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广鹏; 章志都; 刘海轩; 朱济友; 徐程扬
    • 摘要: 【目的】合理的林分密度是风景林经营的关键,为了提升风景林景观质量,应首先确定合理的经营密度。【方法】以北京市西山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风景林为研究对象,基于61块20 m×30 m标准样地的林分调查数据,结合空间竞争和树冠半径生长模型研究树冠生长规律并确定油松风景林的合理经营密度。【结果】1)从10个常用竞争指数中确定了相对树冠表面积RCS为最优竞争指数,决定系数最大(R^(2)=0.6506,P<0.01),剩余标准差最小(Sy·x=0.6142,P<0.01);2)经检验,以RCS为修正参数的树冠半径生长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最大平均误差为-0.53,最大绝对标准误差0.57,潜在树冠半径的预估精度94.53%,单木树冠半径的预估精度为89.03%,能够有效地预测树冠半径生长;3)基于此模型,建立了不同竞争强度、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年龄的经营密度表。【结论】树冠对林分密度和空间竞争的敏感性很强,相同立地条件和年龄的林分中,林分密度越大,空间竞争越激烈,树冠生长受到影响越大。基于树冠半径生长模型建立的林分经营密度表,可以直观地展现不同竞争强度的油松人工林在各年龄阶段的树冠半径和适宜的林分密度。风景林经营实践中应按照不同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和竞争强度。开发封闭式观赏景观,宜选择竞争指数为0.8~0.9的中高密度林分;培育观赏型林内景观时,宜选择竞争指数为1.0~1.1时的林分密度;培育观赏型林内景观和开放式林下休闲空间,应控制竞争指数应大于等于1.2。
    • 彭元群; 杨连勇; 张忠武; 孙信成; 蒋万; 康杰; 陈位平; 冷丽萍
    • 摘要: 导读:临澧梅菜系临澧县地方品种经提纯复壮的优良品种,介绍了临澧梅菜的特征特性,并从无病毒育苗、使用合格有机肥、适时移栽、密度控制、生物防控、安全检测、适时采收等环节进行规范。临澧梅菜因产量高、鲜菜无污染、腌制加工损耗小、成菜率高、品相金黄,备受青眯,产品主销广东、福建,并通过大湾区供应港澳地区,远销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 郝莹; 李铭
    • 摘要: 笔者提出技术图样缩微摄影的密度控制应执行GB/T 17739.2-2006 《技术图样与技术文件的缩微摄影第2部分:35 mm银-明胶型缩微品的质量准则与检验》的规定。讨论了GB/T6160-2003 《缩微摄影技术源文件第一代银-明胶型缩微品密度规范与测量方法》与GB/T17739.2-2006的兼容性。提出不仅要使密度值控制在GB/T 17739.2-2006给定的范围之内,更要确定最佳曝光量,使缩微品中的字符和图线具有足够的反差和清晰度,以便于复制、交流和使用。还讨论了技术图样缩微摄影标准未提及源文件第一代银-明胶型缩微品的密度标准的历史原因。
    • 左永刚; 张锐征; 张镇; 肖杰; 杨静; 杜力
    • 摘要: 本文介绍自力式混油切割装置及其核心部件密度控制导阀,对密度控制导阀局部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动力学分析可以为后续参数优化设置提供依据。通过FLUENT软件模拟浮子腔体内部流场,利用出口油品密度变化速度表征浮子腔体内部油品置换速度,并验证其可行性,入口处流速越快,内部油品置换速度就越快。通过ADAMS软件对简化后的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通过观察导阀芯位移速度及稳定性判断弹簧参数设置的优劣,结果表明使用刚度系数k=0.17N/mm,阻尼系数为c=5Ns/m的弹簧时,密度控制导阀在密度检测过程中更加迅速稳定。
    • 王润辉; 郑会全; 韦如萍; 晏姝; 胡德活; 黄小平; 张庆华; 陈建军
    • 摘要: 为构建南岭山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体系,提高南岭山区杉木大径材产量与质量,对杉木新造林大径材高效培育试验在3年生时林分生长情况作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不同品系间存在较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南岭山区培育杉木大径材应选择无性系T-c07、2.5代种子园种;不同种植密度间林分生长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株行距增大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总体上逐渐减少,胸径和单株材积逐渐增大,南岭山区杉木大径材培育宜采用株行距2 m×2 m、2 m×3 m、4 m×3 m;施肥对林分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施肥处理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氮磷双因素效应和氮、磷单因素两类拟合与最优用量分析结果表明,大径材培育新造林试验地对氮肥需要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而对于磷肥的需求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采用优良品种配以合理施肥等培育措施对幼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 仝炜
    • 摘要: 针对在全局规划中,公交线网分布不均匀,且易导致线路重复的问题,提出基于密度控制的公交线网布局结构优化算法.根据公交吸引带的密度分布设置公交站点,包括首末站、起讫点以及中途站点.依据公交线路功能,按布设原则分层次划分公交线路.以设置的公交站点与布设的公交线路为基础,利用蚁群算法实现公交线网布局结构优化.将公交路网划分为共9个交通区,利用所提算法对该算例公交路网进行布局结构优化,实验结果显示:获取循环次数为50次以下与50次以上时的线路最低重复系数分别为0.30、0.37,均能满足当前交通量对线路的实际需求,并且能获取最优路径,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 仝炜
    • 摘要: 针对在全局规划中,公交线网分布不均匀,且易导致线路重复的问题,提出基于密度控制的公交线网布局结构优化算法.根据公交吸引带的密度分布设置公交站点,包括首末站、起讫点以及中途站点.依据公交线路功能,按布设原则分层次划分公交线路.以设置的公交站点与布设的公交线路为基础,利用蚁群算法实现公交线网布局结构优化.将公交路网划分为共9个交通区,利用所提算法对该算例公交路网进行布局结构优化,实验结果显示:获取循环次数为50次以下与50次以上时的线路最低重复系数分别为0.30、0.37,均能满足当前交通量对线路的实际需求,并且能获取最优路径,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 丁伟; 舒惠理; 杨春霞; 谷振军; 颜聪; 黄宝祥
    • 摘要: 通过对设置在新余市新星园林苗木有限公司自有林地内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处理的标准样地香圆生长量的调查,来对香圆人工林生产过程中人工密度控制和施肥处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重比较,对比筛选适合生产的定植密度和施肥量.结果表明:密度控制和施肥均可有效促进香圆苗木生长,但并不是简单的越稀越好和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临界值.对本研究而言,香圆园林苗木生产应以60株·667m-2的定植密度为最佳,再辅施1.0 kg的复合肥可有效促进生长和改善林相.
    • 丁伟; 舒惠理; 杨春霞; 谷振军; 颜聪; 黄宝祥
    • 摘要: 通过对设置在新余市新星园林苗木有限公司自有林地内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处理的标准样地香圆生长量的调查,来对香圆人工林生产过程中人工密度控制和施肥处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重比较,对比筛选适合生产的定植密度和施肥量。结果表明:密度控制和施肥均可有效促进香圆苗木生长,但并不是简单的越稀越好和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临界值。对本研究而言,香圆园林苗木生产应以60株·667m-2的定植密度为最佳,再辅施1.0 kg的复合肥可有效促进生长和改善林相。
    • 姚璇; 周良才; 李晓燕; 程璟侠; 周晓梅; 褚宏亮; 童叶青; 熊进峰; 黄晓波
    • 摘要: 为对我国现行《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GB/T 27772-2011)标准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价,为修订标准、更好地应用标准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湖北、山西、江苏和云南4省的爱卫组织、疾控中心和PCO共3类机构以及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情况,分析成效,归纳修订建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机构和重点行业知晓该标准的比例分别达到100%、86.50%,接受过该标准培训的分别占93.56%、63.83%.比较3类机构掌握程度,不同级别爱卫办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重点行业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级别疾控中心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省、地市级/省直管市级的要高于县区级;不同资质PCO公司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服务能力资质等级评定的企业要高于无资质的.在标准知识方面,爱卫组织掌握定性指标的正确率总体低于其他机构和重点行业,各类机构和重点行业的组内没有差异.爱卫组织和疾控机构100%使用了标准,应用方式前3位分别是卫生城市(区、县)创建(93.96%)、开展本地蝇类防治达标考核(74.16%)、举办相关技术培训(69.80%);PCO有94.4%使用了标准,应用方式前3位分别是用于与政府或单位签订购买服务的合同条款(85.56%)、作为服务考核的依据(占82.22%)、举办相关技术培训(71.11%);重点行业中有86.5%了解到《标准》对工作场所有要求,其中有96.4%使用了《标准》.应用标准后,83.76%机构认为对业务能力的提升作用很大,86.02%机构和用户认为可促进环境好转,97.16%机构认为该标准能满足蝇类防治工作需求.至于对标准修定的需求,90.21%被调查机构认为可以不修订标准,但不同级别疾控中心存在组间差异,省级、地市级(含省直管市)疾控中心人员认为需要修订的较区县级多,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标准执行、修订和使用方面的开放性调查,共归纳出10条建议.总体调查认为本标准发挥了专业规范作用,各项评价指标大体合适;标准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更好地应用标准,建议修改时标准语言更通俗化,增加5万以下人口的抽样量,分类制定评价操作指南、不同场所防蝇设施要求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