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道德学习

道德学习

道德学习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3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政治、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6296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德育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北京市区县科研人员第二届(2009)学术年会等;道德学习的相关文献由22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典兵、冉乃彦、傅淳华等。

道德学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0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6296 占比:99.70%

总计:76529篇

道德学习—发文趋势图

道德学习

-研究学者

  • 张典兵
  • 冉乃彦
  • 傅淳华
  • 吴小鸥
  • 高德胜
  • 侯晶晶
  • 刘瑰丽
  • 刘莉
  • 曾文婕
  • 朱小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连洁; 申旭兵
    • 摘要: 道德学习是以社会规范为载体的价值学习,是形成品德结构的社会化过程。社会道德通过个体的学习,转化为个体的品德。道德学习是社会价值内化与个体品德建构实现统一的过程。面对新时代德育发展的新契机、新趋势和新困境,以及德育内容的螺旋上升式发展,学校道德教育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也面临各学段脱节、衔接不畅及不同程度的超前拔高等问题。
    • 杨一格; 黄甫全
    • 摘要: 基于神经科学的德育课程实施将关注点聚焦于道德主体参与、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策略优化以及课堂互动提升。主体参与层面,德育课程实施关注学生的代理感与敏感性激活,强调多重体验感知与社会情境融入。学习方式层面,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应依靠发展元学习能力以调适、转向深度学习方式,走向道德深度学习结果。教学策略方面,道德知情意行整体视角为教学提供了系统性理念,为学生道德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课堂互动方面,师生、生生的脑间同步研究,将德育课堂打造为注重整体与个别教学融合的活动课堂,助力教师自身德育能力提升。
    • 顾润生; 高云梅
    • 摘要: 顾润生:学校以“立美”作为学生“修德”的途径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高云梅:我校“立美修德:儿童道德学习新样态实践建构”项目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立足于德育、美育协同统一的实践逻辑,系统支持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分享美,并引导其过纯真、和谐、有秩序的道德生活,建构指向儿童道德学习的“立美修德”实践新样态。
    • 余春花
    • 摘要: 道德学习是一种通过综合构建体验等多种方式进行的内化社会规范性的学习,有着深度学习的特点,即着意迁移运用、知识建构促进、内容整合强调以及重视批判理解等。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道德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围绕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出现的童谣的特性,以及学生道德学习的本质,创设生活化的童谣情境,强调道德学习的内容整合;开展多样化的童谣活动,着意道德学习的迁移运用;进行渗透性的童谣启迪,促进道德学习的知识建构;关注思辨性的童谣评价,注重道德学习的批判理解。
    • 葛梦佳; 章乐
    • 摘要: 美德之教的困境呼唤道德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道德学习就是学生自主道德建构的过程,即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和改变生活的过程。虽然学生是道德学习的主体,但并不能否定教师的作用。在关注生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问题聚焦现实生活,以典型的生活事件唤醒生活经验,以调查探究类活动深入生活等策略促进学习。在反思生活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维度的对话引发不同经验的冲突,以体验活动促使学生换位思考,在与“类经验”的互动中拓展学生的视域等策略促进学习。在改变生活方面,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实践活动作为改变生活的起点,以生活智慧的学习突破改变生活的障碍,以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的生活等策略促进学习。
    • 刘鸣
    • 摘要: 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对促进儿童道德学习的物型场景、课程体系等进行美的塑造,聚焦儿童纯真、和谐与自由品格的培育,引领儿童在审美活动中产生道德体验、形成道德表达,唤醒其作为德育主体的内在自觉,滋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促进他们的德性生长,建构新时代儿童道德学习的全新样态。
    • 赵华
    • 摘要: 南京市石鼓路小学(以下简称“石小”)多年坚持“立美教育”,学校申报的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立美修德:儿童道德学习新样态实践建构”,秉持在学习、交往与生活世界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及分享美的儿童美学理念,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美是一种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性地将“美德实践”与“儿童美学”融合,提出“立美修德”的品格生长逻辑:立美即修德,修德在立美。
    • 高艳; 严月
    • 摘要: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与道德规范学习具有耦合性,为道德与法治一体化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道德与法治一体化教学,将构建的共同体分为场域(家-校-社)共同体、学段(大学-中学-小学)共同体和人群(师-生、生-生、师-师等)共同体,使一体化教学彰显浸润性、开放性和融通性,通过拓展生活圈层,整合人群关系,深化衔接内涵,营建道德实践浸润场、价值思辨对话场,丰富道德生活体验场。
    • 曾文婕
    • 摘要: 21世纪,神经科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脑神经机制、神经环路以及神经网络的功能及影响逐渐明朗起来。随着脑计划的推进,神经科学进入德育领域,孕育出的道德学习神经科学,正在改变传统认识,助力德育研究与德育实践科学化发展。在神经科学视野下,道德学习被定义为个体基于接收到的周围环境所有道德价值性刺激而形成神经激活、神经环路和神经网络。
    • 曾文婕
    • 摘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德育课程的开发既要有助于"教师的教",更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为了避免以教代学的局限,需要凸显学习立场,深入思考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学习。针对如何开发德育课程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这一问题,可以基于"学习为本评估"的视野展开讨论,期望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