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8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5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4826篇;相关期刊1070种,包括法学、法制与社会、当代青年研究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时空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第五届中国技术未来分析论坛、2013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女性发展论坛等;社会规范的相关文献由1874位作者贡献,包括邓伟志、张维迎、马丽等。

社会规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5 占比:24.64%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4826 占比:75.02%

总计:6433篇

社会规范—发文趋势图

社会规范

-研究学者

  • 邓伟志
  • 张维迎
  • 马丽
  • 乐国安
  • 方刚
  • 李培功
  • 冯姬
  • 冯桂林
  • 凌文辁
  • 刘大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孟桢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虽然甚少论及权利正义,但在马克思历史观的视域中权利正义却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权利正义作为一个复合概念当然有抽象的方面,但是不能仅仅诉诸抽象化的理解。权利正义问题是具体的,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权利正义观。无论是权利产生中的正义、权利分配中的正义、权利享有中的正义,还是权利保障中的正义,都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革新、运动着的。正确理解权利正义问题不仅有助于抵制西方自由主义法权思想的侵蚀、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有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及助力社会主义权利文化的构建。
    • 欧阳浏
    • 摘要: 目的探究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社会规范的调节作用,为促进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内隐社会认知的方法测量物质主义以及亲环境行为量表和社会规范量表。结果物质主义负向预测亲环境行为,社会规范在其中起调节作用。结论高校应宣扬和普及正确的金钱价值观,发挥好社会规范的作用。
    • 李璐璐
    • 摘要: 在“双碳”政策的号召下,城乡居民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公众的重视,如何促进居民的低碳消费以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社会认同视角下社会规范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通过对678份有效问卷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规范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有直接影响;行为意向在社会规范和居民低碳消费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个体价值观能够正向调节社会规范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意向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促进低碳消费行为以减少碳排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郭路生; 周瑶瑶; 周金凤
    • 摘要: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的成功控制,公众的感知风险和接种意愿下降,给免疫屏障的快速建立带来了挑战。本研究调查公众心理、社会和媒体使用等因素对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于2021年4月对全国范围内的1030名成年人进行网络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感知风险、感知利益、感知障碍、感知社会规范、媒体使用和交互频率、人口统计学特征等。采用SmartPLS软件进行PLS-SEM分析。结果表明:疫苗接种意愿总体较高(85.6%),但有所下降,37.9%的人不愿立即接种;感知社会规范是最大的直接预测因子,然后是感知利益、感知障碍和感知风险;媒体使用间接影响接种意愿,且正式媒体的作用大于社交媒体;媒体依赖是调节变量,如果存在媒介依赖,正式媒体使用的影响显著而社交媒体不显著,如果不存在媒体依赖,情况则恰恰相反。结果揭示了媒体接触与交互、健康和社会规范信念如何影响接种意愿,为传染性健康危机传播和疫苗接种干预提供了见解。
    • 何有幸; 黄森慰; 陈世文; 黄可扬
    • 摘要: 为探究环境政策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机理,本文整合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和计划行为理论,运用闽、徽、陕三省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政策能够提升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具有多种环境政策获知途径的农户其意愿提升幅度最高,而单一环境政策获知途径间提升作用差异不大。相较于非项目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村的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受环境政策影响强度更大。环境政策通过影响社会规范中介因子和价值认知中介因子进而影响农户的生活垃圾分类意愿,且社会规范的中介效应比价值认知高,从而证明环境政策的行为导向较之观念导向更明显。此外,家庭废纸产生量使得环境政策知悉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促进关系存在转折点,当家庭年平均废纸产生量超过24斤(1斤=0.5千克)时,两者影响关系不再显著。
    • 郭桐言; 钱昱瑄; 杨晓奕; 张煜; 刘可可
    • 摘要: 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出行工具,共享单车的投入使用与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推动了绿色低碳城市建设。然而,使用者乱停乱放、破坏、污损共享单车等不文明行为日渐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促使共享单车使用者做出文明行为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项目将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剖析共享单车给用户带来的多维度体验以及用户形成的价值感知,探究共享单车文明使用行为的形成机制,深入考察社会规范与自我监控的调节作用。
    • 吕惠娟
    • 摘要: 一、导语与人交往顺畅,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在言谈举止方面,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一定策略或措施,以期维护或增加交际双方的和睦关系,“礼貌”是为实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策略之一。其作为人类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各个社会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既被视为一种社会规约,也被视为一种取悦他人的公关手段。
    • 王睿雯; 梁建芳
    • 摘要: 针对国内服装产品过度消费及服装浪费等问题,探讨绿色消费知识与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关系。引入绿色消费知识、感知便利性和社会规范等3个变量,构建可调节的中介模型。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726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研,运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置信区间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绿色消费知识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和感知便利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便利性对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绿色消费知识和服装可持续消费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规范在绿色消费知识与感知便利性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 李佳洋; 刘文利
    • 摘要: 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社会规范。除了法律规范以外,社会规范还包括道德规范、习俗规范、政策规范、纪律规范、一般的规章制度规范、风俗习惯、禁忌等。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同样离不开社会规范的要求。对幼儿进行社会规范教育有助于提升其规则意识,而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幼儿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1]不仅如此,社会规范教育还有助于增强幼儿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促进幼儿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如同伴关系发展中的交往规范(包括共享与合作的规范、防止冲突产生的规范、解决冲突的规范等)。与此同时,社会规范教育还具有德育功能,它能够帮助幼儿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 戴友艳; 曹长芳
    • 摘要: 绿色消费作为有利于生态文明的亲社会行为,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心理抗拒理论研究命令性规范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命令性规范会显著降低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而描述性规范并没有显著影响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命令性规范会引发消费者的心理抗拒,从而降低绿色消费意愿,心理抗拒在命令性规范和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