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首届海峡两岸科技管理学术年会
首届海峡两岸科技管理学术年会

首届海峡两岸科技管理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3-11-17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会议文集:首届海峡两岸科技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通过对大陆服务业“十二五”计划发展的介绍,总结了台商服务业在大陆经营面临的问题,提出了20种台商切入大陆通路策略,包括寄生虫,集合式商场,灯塔,卖场百货化等,根据栖兰、谭湘龙的“台商连锁店进军中国”一书所写的十六字箴言:入境随俗、融入当地、一切归零、扎根深耕。可见在台商要打入大陆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大陆服务业市场有许多“浅规则”都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 摘要:以未来为导向的科技创新研究已逐渐建立起成熟的概念架构,非但引起诸多学界与业界之关切,且依托研究网络平台从事评估方法的合作研究,从而建构新的领域介面关系及科技管理之应用.本文诠释并整合前瞻导向及需求导向概念,以探询适切的整合评估方法,结合社会特定性与地理特定性,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未来导向的科技创新研究(FTA)与决策基础,并具有政策规划的指引作用。
  •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台湾的科技政策的演化过程.台湾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科学技术会议 ,并邀请产、官、学、研各界专家共同参加,藉由会议收集来自各界的专业建议.截至目前为止全国科技会议前后已经举办九次,政策制订是否具有稳定性得以让重要政策延续,以及具备政策的弹性以因应世界潮流的改变,一直都是政策制订中最重要的议题.本研究乃以第6/7/8次全国科技会议之决议内容所形成的“国家科技发展计书”作为研究对象,并从历史制度论(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的观点来检视台湾近12年来(2001-2012)国家政策的走向与发展,首先将透过三角测量法建立与验证政策编码的客观性,接着再以扎根理论(Ground theory)为方法,利用Atlas.ti软体找出政策焦点并连结成政策议题网络,藉以了解台湾这12年来政策演化的过程.并比较政策的执行是否追随原先的政策制订!从分析结果可发现第6/7/8次“国家科技发展计书”形成的政策焦点,少数部分有延续性,但大多数会因应环境的变化而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政策规划.在第六次的国家科技发展计书中产生了很多的创新政策议题网络,相对之下第7/8次的国家科技发展计书政策议题所形成的网络较少,或许受到政治更迭或大环境的影响而中断政策的执行而未能形成延续性政策;也或许整并一些创新的政策议题进行更名而看不出政策的延续性.未来建议政府在政策的规划与执行上面特别要着重在政策的延续性与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因为太多的创新性政策如果未来无法落实成为延续性政策的话,不只会稀释政策资源,造成浪费,更导致政策的不确定性。
  • 摘要:民生科技,是指与民生问题具有最直接关联的科学技术,它以服务民生为宗旨,主要是指把科技成果转化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之中去,总结出民生科技的"三要素、多层次"特点,提出构建民生科技的技术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在四个层面的维度中,技术的应用效益权重最大,技术的政策符合度权重较高,认为技术的适用性权重高于技术的先进性权重。
  • 摘要:创新者在创新的过程中,所处的位置通常具某种程度的劣势,这个劣势会使创新者备感挫折,且如果此劣势没有获得解决,创新就无法拓展.因此,创新者一方面要面对劣势所带来的问题,另方面更需要从劣势的状况下取得资源.相关文献虽然有讨论到正当性的概念以及随创的策略,但却很少论述到该怎么做以取得正当性,以及正当性和随创手法、取得资源之间有什么关联.因此本研究将组织在劣势创新的状况下,该如何取得正当性及进一步取得资源的历程做一展开,剖析创新发展历程与创新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学校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学校组织更是一个需要永续经营的组织,但学校也会有面临倒闭的状况,影响层面将不只是老师没有工作,更会影响到学生的权益.本研究访查一个学校组织4在面临攸关存亡的劣势下,要如何取得正当性以及资源的过程,本研究厘清创新者、也就是学校校长的创新作为,以期能够对于创新理论与实务有所贡献.
  • 摘要:大学评价是社会热点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出现了更多的机构从事大学评价,数据来源、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不尽相同,评价结果各异.通过对国内主要大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以武书连的《中国大学评价》、武汉大学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为例,分析国外大学评价方法,借鉴国外大学评价方法的优势,对我国大学评价方法提出改进性建议,包括重视教育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学术/科研机构要排名,学校分类排名,增加学生指标权重,逐渐完善我国的大学评价体系。
  • 摘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肩负着国家科技经济发展的使命,是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作为高层次领军型创新人才,这类人群在知识、能力、价值观、个性品质和内在动机方面都有其共性素质特征.本文借鉴传记分析法的思想对定性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深入剖析此类人群所具有的素质特征要素,旨在人才管理实践中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识别、测评与塑造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传统探讨大学技术授权绩效的影响因素中,乃是由投入、过程及产出的传统程序理论,去建构五个值得深入观察的影响因素,包含:1.投入资源;2.智慧财产;3.专业技转组织;4.环境因素及;5.学校因素,透过观察台湾地区在2007年的实证资料,可以建构高达有效解释能力为71.5%的回归模型.透过回顾先前研究,能确认各校的美国专利数是具有显着中介效果的变项,由具有显着意义的调节变项中,可以归纳出学校设置TTO是具有显着影响绩效的统计解释.延伸对大学技术移转的影响因素探讨,建构技术移转的基础理论系统包含知识基础理论分析、交易成本理论及企业生态理论,是影响大学技术移转的基础原理.本研究以既有的基础重新出发,将大学技术在创新及创业上,建立三个分类构面,包含:目标市场的明确程度、技术依附的组织规模及技术深度的知识涵量,这三个构面能有效建立技术授权的八种型态,并将刘江彬、黄俊英(2004)提出的十三种授权类型,计有:外人直接投资、合资计画、授权协议、专利实施权、交钥系统、国际转包合约、技术授权、整厂输出合约、管理合约、行销合约、技术服务合约、收购外国公司及引进主要设备,加上近年讨论的开放系统授权一类,分别针对这八种类型对应鲜明的案例,并强调厘清后能够协助TLO选择授权的模式,能够强化对产权、权利及义务的规范合约,为发展技术移转可参考的重要研究.
  • 摘要:通过对边界组织概念与特征,类型的基本介绍,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形态与分配力,探究了其存在的障碍,提出了基于边界组织的国家创新体系知识流动框架,指出边界组织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知识交流,提高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流动与扩散,提高系统整体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与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等创新主体相比,边界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对于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而言,通过财税政策支持,引导各种边界组织向以提高社会“知识分配力”为导向,充分发挥边界组织功能,成为“创新增值链”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个环节,是边界组织发展的必然走向。
  •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日益受到理论界和产业界的关注,我国科研机构每年产生大量科技成果,以何种方式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是摆在研究所面前的难题.本文首先对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分别为技术成果的转化路径及技术知识的转移路径,技术成果转化包括成果转让、衍生企业、孵化企业等方式,技术知识的转移主要针对衍生企业模式,包括知识引进、知识转移、知识创新三个层面。其次,本文将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分为四个大类,分别为技术资源、商业化平台、人力资源及商业环境四个方面,并列举了每个类别的构成要素。最后,在对成果转化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模型,从立体的层面剖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机理。
  •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企业的自律机制是否能在消费者信任此面向得到正面效力,目前广为采用之信赖标章、隐私权政策、资讯揭露…等措施,皆使得消费者认知其个人资料与隐私保护上获得完善保障,进而消费者对其在购买行为上的各项指标造成影响.透过台北市消费者电子商务协会在2013年5月至7月的问卷收集,于台湾地区进行1,081份一般消费者问卷调查及回收作业.回收之问卷均透过检查、编码、整理,并进行样本特征、信度与效度分析,进一步验证及解释各研究假设.本研究透过因素分析,将消费者关注隐私保护分为企业的自律机制与非自律机制,发现消费者各项认知与消费习惯能够建立62.3%的复回归模型,其中消费者的资讯能力、网路购物满意度及网路购物必要度都呈现正相关,而消费习惯的指标中也都具有显着意义.本研究认为,企业的自律机制,对消费者上网时间较少、交易频率较高及交易金额较少者,能有明显的增强解释,也就是一般消费者的基本消费模式上,自律机制能有明显影响增加网路购物意愿.最后提出五项企业应用的意涵,包括网路企业得到消费者信任之重要因素及关键因素、网路企业如何建立专属的自律机制及消费者保护机制、进而发展值得信赖的网路购物环境.
  • 摘要:在越来越重视人民声音与自主的时代,政策行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工具.本文援引构框观点,在长期的实地研究观察中,提出九项政策行销的策略工具,包括:“逻辑论证”、“问题建构”、“议题设定”、“前瞻”、“技术蓝图”、“情境规划”、“比喻”、“说故事”、“身体语言”。这些工具在概念的分析上有其独特性,但在实务的应用上又有其彼此的相关性.本文所谈到的九种工具,在实际的运用上,也可做到交互融合,让"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以台湾最近很热门的核四公投为例,政府就可利用,议题设定加上问题建构的手法,来推销他的理念与政策。举办核四公投是创造议题,但在公投的题目内容设计上,政府就可运用问题建构的手法,来隐藏或是植入他所希望大众接受的价值。"你是否支持停建核四?,还是"你是否赞成续建核四?",就是不同的问题设计与建构。亦即,公投不仅告诉人们想些什麽(议题设定),还可告诉人们如何想些什麽(问题建构)。
  • 摘要:研究2010年5月《产业创新条例》公布,其中的《公司研究发展支出适用投资抵减办法》为企业进行研发抵免的重要法令.然而,前经济部收到高度创新认定申请调查,产案别呈现“制造业热、服务业冷”局面.因此如何使研发抵免适用于更广泛的产业别将成为热门的议题.一直以来,研发定义一直是各方争议不休的议题.由于产创条例招致“制造业思维导向”的批评,归咎其因,服务创新的本质内容侧重“需要(need)”基础的市场驱动特性,并包含技术性的创新活动与非技术性创新活动.根据奥斯陆手册,技术性创新包含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流程与制程的创新,非技术性创新则包括组织创新与行销创新.然而过去对于研发的奖励高度强调科技基础与专门研发部门的故计与规范,并不符合服务案的特性与实际现况.本研究采用参考奥斯陆手册的四大创新架构,简化为产品创新、组织与流程创新、行销创新,并把不能抵免的研发创新费用归类成问项.以问卷调查了制造业及服务业研发及管理人员共51份样本.问卷结果为第二阶三大创新优先为产品创新,第三阶研发费用优先为产品试制材料支出、产品检验测试支出、市场研究与测试支出、产品风险评估相关支出、品牌形象设计支出(以上无关排序)等最为重要,此结果提供后续政策制定的建议.
  • 摘要:创新的基础在于知识,然而以往有关知识管理和服务创新的论文,大多只单独研究知识管理或者服务创新的部分,即使有探讨两者的关联性者又多为量化研究,内容上并无具体作为的论述.基于上述的研究缺口,本研究采取质性多重个案研究法,选择四家在服务创新方面具有优越成效的服务业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其知识管理活动和服务创新作为,以及其知识管理活动对服务创新的影响.本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1)服务业者进行服务创新时,会透过人员、文件和物件等三种方式储存知识;(2)企业会考量知识的品质、完整性和即时性,决定是否成立专职机构来蓄积和整合知识;(3)服务业者在服务创新相关之知识加值上会将累积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服务上;(4)在知识保护上则会使用权限和密码的方式,并考量知识的机密性程度来决定是否使用统一监控的方式来管理.(5)服务业者的组织文化会影响其服务创新的作为,且业者会透过会员工训练和组织结构改变的方式来回应服务创新的内涵.(6)持续的知识创造与扩散和有效的知识蓄积与整合,都有助于新服务概念的产生以及高服务品质人员的培育.本文最后提出本研究的学术贡献、实务建议与后续研究之建议.
  • 摘要:结合组织和制度理论的研究,本文阐述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设置基于交易成本的政策设计框架.即在政策框架设定的过程中(1)资产专用性,包括体制性专用的规章、地理专用以及物理性资产和人力专用,(2)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权衡;(3)公共资源的耗费;(4)个体收益的确定性是制度设计过程中高低交易成本判定的基本条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构建制度视角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理解应该何时使用低交易成本、何时使用高交易成本来促进社会福利的改善.
  • 摘要:创新创业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创业活动本身,缺乏直接作用于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措施.本文从已有的支持创新创业政策入手,总结归纳出创新创业人才的个人特质、成长性、成长阶段性和流动性四个方面成长特性,寻找目前创新创业人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关于鼓励人才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间流动,关于对创新创业人才在创新链不同阶段的评价与激励,在实施重大人才工程过程中,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等方面,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措施和政策环境。
  • 摘要:创意本身与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冲突导致作为私权保护重要途径的知识产权制度虽然可以成为创意保护的手段,却无法担负起全面保护创意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意所蕴含的公共利益的特质决定了创意公权保护之正当性.公权力在创意问题上的介入,为激发更多的创意,更好地保护创意,以及有效协调创意纠纷奠定了基础.因此,充分发挥公权保护的优势,从"确权"、"行权"和"维权"三个维度加强创意之公权保护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 摘要:厂商在进行创新时会采用特定的创新获利策略,这些创新获利策略是由不同的专占机制所组合(Portfolio of Appropriation Mechanisms)而成.本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探讨厂商创新获利策略与合作创新的关系.本研究以台湾第三次创新调查与台湾经济新报的电子工业厂商为的研究对象,透过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后发现,厂商的专占机制组合基本上可以区分消极导向、先进者导向、积极导向,以及智慧财产权导向四种类型,且厂商合作创新对象的范畴与合作对象的选择,仰赖于不同专占机制所构成的专占机制组合类型而定.此一研究结果,在理论与实证研究上,应具有一定的贡献。
  • 摘要:基于学术不端行为的中观研究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选取J大学"撤稿事件"作为研究案例,提取其中的论文合著网络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测度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结合案例,开展定性分析,对熟人关系、组织内社会规范等因素予以挖掘,从而有效地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网络形成及演变的过程。
  • 摘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减少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行政干预,是促进国有科研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本文指出现有的科技法规认可了国有科研事业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而以财政部36号令等为代表的国有资产管理法规规定国有科研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需经过行政部门审批,使得科技法规与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对国有科研事业单位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权限规定存在争议,导致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因此,突破当前我国国有科研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体制障碍的当务之急,就是统一科技法规与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对国有科研事业单位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主体地位的认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赋予国有科研事业单位对科技成果的自主定价权与分配权,明晰政府与市场在国有科研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完善的技术市场体系,建立国家、国有科研事业单位、发明人三者激励兼容的机制,是抓住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实现科技进步的跨越的重要举措;而且能够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主体,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还能选拔培育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队伍。
  • 摘要:组织智商反映组织的聪明程度,它决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潜力,并与组织绩效密切相关.科研组织生产、创造知识,在社会分工中起着智慧源头的重要作用,其智商不仅决定着组织的竞争优势,也影响着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整个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而现有的相关研究从多角度关注于企业智商的测度与提升,且远未达成广泛的共识.本文从智力资本构成的三个维度,分析组织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对科研组织智商影响的关键要素,提出科研组织智商测度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样本科研机构进行了智商测度.样本数据显示,高智商的组织体现为基本智力和情绪智力双高.智商普通的组织更多地体现为基本智力虽高,但由于结构资本的缺陷而造成情绪智力不足。
  • 摘要:国际新创事业(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INVs)以全球化的格局打破既有厂商“先求站稳国内市场,再迈向海外市场”的发展策略,成为近年来国际企业、创业相关学者关心的研究对象.然而,除了要面对小规模、新设立、海外经营劣势等三大不利因素的挑战外,国际新创事业要想成为全球领导厂商,更须历经与众多技术优良、资源丰厚的国际级厂商之多年激烈竞争,才有机会胜出,成为全球领导厂商.全球太阳光电市场于2004年起快速成长,2008年起由中国大陆取得模组、电池片、矽片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其中,无锡尚德、赛维LDK、保利协会GCL更陆续成为全球第一大模组/电池片、矽片、矽材/矽片厂商.中国大陆PV厂商为何能迅速崛起,超越技术与资源领先的国际大厂?本研究经由次级资料搭配太阳光电相关厂商的访谈,透过扎根理论方法之相关技巧进行资料分析,探索“技术与资源薄弱的新兴国后进厂商,之所以能成为国际新创事业领导厂商,系倚靠哪些外部因素的协助”之议题.研究发现:影响国际新创领导事业成功之催生因素除了既有理论所提到之产业特性、社会网络等因素外,还包括了制度环境因素.藉此可弥补仅从企业发展策略解释国际新创事业成功之缺憾,更丰富了既有国际新创事业研究所论及外部催生因素之内涵.
  • 摘要:从知识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各个主体,可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知识生态系统,其中存在着复杂的知识个体、知识链和知识网络,这些知识节点和网络构成了自身以及创新系统的知识环境.在知识环境中,各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互动效率成为影响国家创新系统效率的因素,可以根据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分析国家创新系统的效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