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辽东湾

辽东湾

辽东湾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514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石油、天然气工业、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48篇;相关期刊237种,包括沉积学报、海岸工程、海洋科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海洋学会第六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第七届青年海洋科学论坛、2011年环境污染与大众健康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等;辽东湾的相关文献由1064位作者贡献,包括宋伦、王年斌、吴金浩等。

辽东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2 占比:89.6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1.79%

专利文献>

论文:48 占比:8.57%

总计:560篇

辽东湾—发文趋势图

辽东湾

-研究学者

  • 宋伦
  • 王年斌
  • 吴金浩
  • 董婧
  • 宋永刚
  • 马志强
  • 周心怀
  • 杜静
  • 张玉凤
  • 李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艳秀; 郑冬梅; 董欣(图)
    • 摘要: 去年入冬以来,辽宁省辽东湾和黄海北部海域逐渐进入海冰期,但由于全省多地疫情出现散发,给海冰冰情调查带来一定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辽宁省海洋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探索空天海地一体化海冰监测手段,辽宁省自然资源厅海洋预警部门首次应用自然资源卫星遥感技术开展海冰监测,这也标志着海洋系列卫星在辽宁省自然资源领域正式进入业务化应用阶段。
    • 宋逸群; 王传远; 靳文静; 王华远; 刘晓蕾; 李秀娟
    • 摘要: 为探究渤海辽东湾海域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其输入源,2014年8月于辽东湾采集了沉积物表层样品,并检测了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指标:总有机碳(TOC)、总氮(TN)以及碳、氮同位素。结果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样品的TOC变化范围为0.23%—1.76%,平均值为0.72%;TN的变化范围为0.02%—0.09%,平均值为0.04%。有机碳同位素值在-23.89‰—-21.82‰,平均值为-22.34‰;氮同位素的值处于5.27‰—9.68‰之间,平均值为7.43‰。粒度对碳、氮同位素值的影响不大,人为因素会对碳、氮同位素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有机污染评价显示辽东湾的西南部及东北部海域受到一定程度的生态污染。依据经典的二元计算模式,辽东湾海源有机质贡献比例范围为51.77%—86.31%,平均值为77.66%。因此辽东湾海域的有机质输入源主要为海源有机质,陆生有机质来源主要是陆生C3植物。研究结果对于渤海陆海统筹的生态保护修复与区域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为打响渤海攻坚战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
    • 张明慧; 索安宁
    • 摘要: 针对砂质海岸整治修复工程的近岸水环境效果评价问题,建立了基于海洋功能区划水质要求的砂质海岸整治修复工程近岸水环境效果评价方法,并以辽宁营口月亮湾砂质海岸整治修复工程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月亮湾海岸整治修复工程初步改善了海湾水环境质量,海湾环境中主要污染物变化各具特点:无机氮质量浓度由工程实施前所有站位点都不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提升为16.67%站位点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重金属铜质量浓度由工程实施前85%站位点都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提升为100%站位点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质量浓度由工程实施前所有站位点都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降低为80%站位点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质量浓度在月亮湾海岸整治修复工程实施前、后都是海水环境质量的“短板”。
    • 宋丙辉; 孙永福; 宋玉鹏; 周其坤; 刘振纹; 王琮; 杜星
    • 摘要: 开展场地地震动反应分析是众多海洋工程活动顺利实施和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其中查明海底土小应变动力特性是十分关键的。文章借助海上原位钻孔取样和室内共振柱仪对辽东湾近海海底土小应变动力特性开展试验研究,探讨前人总结提出的滨海海底土初始动剪切模量G_(max)预测经验公式在辽东湾海域的适用性,对比文章试验结果与周边海域已有海底土剪切波速测试结果,分析小应变范围内海底土动剪切模量的衰减特征和阻尼比发展演变趋势,并同时进行定量化模拟预测,评价海底土动剪切模量衰减曲线的归一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共振柱试验得到的原状海底土剪切波速与周边海域已有海底土剪切波速测试结果吻合良好;(2)相比起陆地土,海洋土在小应变范围内归一化动剪切模量G/G_(max)衰减得更慢,阻尼比增长得也更慢;(3)通过引入临界剪应变,不同土类和埋深对应的海底土小应变动剪切模量衰减曲线可以进行归一化。研究成果对合理开展海洋工程场地地震动反应分析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谭俊潇; 郑晨阳; 姜大伟
    • 摘要: 对于疏松砂岩油藏,采用压裂充填的方式进行防砂的井,是否有必要在射孔后进行负压放喷作业来解除射孔带来的压实带、炮弹碎屑的污染,之前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通常根据作业难易程度来选择是否进行负压放喷。本文通过对辽东湾地区某油田疏松砂岩油藏投产的一批井的产能情况进行分析,来确定负压放喷作业对于压裂防砂井来说是否可有效提高油井产能。
    • 李玉琢; 夏世强; 李册; 李云龙
    • 摘要: 在渤海湾盆地内部湖底扇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广泛分布,但其中湖底扇发育特征仍不明确,类型划分仍不统一,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有待进一步确定。在此问题基础上,本文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辽中凹陷北洼东营组湖底扇类型及沉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4种类型湖底扇,包括近岸陡坡型、远岸缓坡型、滑塌型、深水轴向型湖底扇。不同类型的湖底扇在形成过程、发育环境、沉积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录井岩性、岩心、测井曲线叠加形态、地震反射同相轴外部几何形态与内部反射结构确定了不同类型湖底扇识别模式,为研究区东营组湖底扇储集层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 胡逸飞; 朱占平; 宋土顺; 丁建凯
    • 摘要: 辽东湾坳陷旅大xx构造沙河街组四段(Es^(4))发现良好油气显示,储层中孔段、低孔段交替出现,为查明其原因,为后续油气勘探提供参考,在岩心、物性数据等资料基础上,通过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照片观察鉴定等方法对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辽东湾坳陷旅大xx构造沙四段以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孔隙度中等—好,平均孔隙度15.75%,平均渗透率8.55×10^(-3)μm^(2),以中孔、低孔—特低渗为主;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影响,压实作用、交代作用及构造作用为次要影响因素。
    • 张晓霞; 郑丙辉; 汪星; 殷雪妍; 程嘉熠
    • 摘要: 为探究临港石化产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以2014—2018年辽东湾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环境灾害学理论体系与数理统计法构建了环境风险评价模型。并借助ArcGIS空间矢量叠加分析技术,开展了辽东湾近岸海域环境风险状况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近岸海域环境风险承载能力整体较为脆弱,从远海至近岸海域环境脆弱性加重;同时,从近年环境监测数据来看,其生态环境状况有向不利方向发展的趋势;研究海域整体处于中风险态势,高风险区域约占总海域面积的17.6%,主要分布于双台子河口至辽河口海域,分布状况与临港石化产业及其输油线路密切相关。建议管理部门对高风险区域予以密切关注,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风险防控、应急快速处置与防灾减灾的综合管理体系。
    • 刘苏萱; 宋伦; 胡超魁; 王昆; 刘印; 张明亮; 董少杰
    • 摘要: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子鉴定分级技术,研究辽东湾海域微藻粒级结构。研究结果显示,辽东湾4个季节主要以小粒级微藻为主,优势种为抑食金球藻、细小微胞藻、微拟球藻属、葡萄藻属。春、夏、秋、冬季小粒级微藻生物量占比分别高达(51±14)%、(43±14)%、(49±6)%、(42±4)%,中粒级微藻生物量占比分别为(29±7)%、(34±15)%、(24±5)%、(42±4)%,大粒级微藻生物量占比分别为(21±10)%、(23±13)%、(27±3)%、(17±4)%。辽东湾微藻饵料供饵力主要为春、夏季贡献,春季供饵力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顶部及中部,夏季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东南侧和西侧海域。辽东湾整个海域实际可承载贝类养殖容量:春季为155g/m^(2)、夏季为203g/m^(2)、秋季为48g/m^(2)、冬季为33g/m^(2)。本研究结果可为滤食性贝类科学增养殖提供技术指导。
    • 李东辉; 晁雷; 赵丰泽; 雷坤; 李原仪
    • 摘要: 通过建立水动力学模型、物质输运模型和年龄模型,对渤海辽东湾潮汐驱动下的水动力状况和污染物输移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海域入海径流对辽东湾整体流场和水交换过程影响不大,其主要影响集中在河口附近海域。在潮汐的驱动下,辽东湾内形成了复杂的环流结构,辽东湾南北海域分别存在顺时针、逆时针的环流,而辽东湾湾口又存在逆时针环流,使得水交换能力较弱,对辽东湾向外海的物质输运产生不利影响,湾顶附近海域的物质主要通过扩散过程与外海进行交换。年龄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辽东湾河流入海污染物在河口附近停留时间较长,向远区的输运需要较长时间。入海污染物的影响具有局地性,对局部海域水质尤其是辽东湾湾顶的水质会产生不利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