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12881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广东化工、粮油加工、现代食品科技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0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十六次年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2008年中国淀粉糖(醇)发展战略研讨会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相关文献由482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晓燕、仇丹、黄立新等。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2881 占比:99.97%

总计:412998篇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发文趋势图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研究学者

  • 宋晓燕
  • 仇丹
  • 黄立新
  • 刘亚伟
  • 李建东
  • 王立亚
  • 石海信
  • 竹文礼
  • 何国庆
  • 吴可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韩墨; 樊荣; 杨钰婷; 汪雨晴; 吴修利
    • 摘要: 以油莎豆淀粉为原料,以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选用水相法制备OSA淀粉酯。对不同OSA用量的油莎豆OSA淀粉酯的糊液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性淀粉含量和接触角进行分析,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淀粉酯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油莎豆OSA淀粉酯取代度随OS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反应效率与之相反。淀粉酯糊液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性淀粉含量、接触角均随OSA用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淀粉酯在1732 cm-1和1558 cm-1出现酯羰基和羧酸的吸收峰。扫描电镜显示淀粉酯形态特征无明显变化,部分颗粒表面出现轻微腐蚀和裂纹。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随酯化反应程度加深,淀粉酯部分晶体结构被破坏,淀粉相对结晶度下降。
    • 杨雪; 王姝雯; 刘庆庆; 杨浩; 李汶玥; 包清彬
    • 摘要: 为探究抗性淀粉制备新途径,提高大米特别是碎米资源的利用价值,以大米淀粉为原料,水相法制备大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淀粉),以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为考察指标,探讨反应温度、反应pH、酸酐滴加时间和淀粉浆浓度对DS和RE的影响。对OSA淀粉进行湿热处理,探究湿热处理时间对抗性淀粉含量和理化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制备OSA淀粉适合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C、反应pH为9.0、酸酐滴加时间为4 h、淀粉乳浓度30%,此条件下得到的OSA淀粉DS为1.3915,RE为78.2%。将此条件获得的OSA淀粉湿热处理18 h,抗性淀粉含量从25.2%增加至42.2%。在模拟胃肠道中消化水解率为58.8%。
    • 刘亚伟; 周雪滢; 王海洋; 刘洁
    • 摘要: 为探究淀粉和蛋白质重组时的相互作用,研究淀粉-蛋白复合物的理化特性,从而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得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SOS)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在不同质量比、温度和料液比的条件下,利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复合物,并对其持水性、持油性、流变特性、糊化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料液比对SSOS-zein复合物的特性影响并不显著;随着zein比例的增加,复合物的平均粒径和蛋白质含量增加,持油性呈增加趋势,溶胀性和持水性呈降低趋势,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糊化温度升高,回生值下降;复合物的表观黏度在0~100 s^(-1)范围内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当SSOS和zein质量比为17∶3时,复合物的储能模量最大,损耗角正切值最小,流动性变弱,弹性和黏着性变大。
    • 王璐; 陆胜民; 王璐; 郑美瑜; 王阳光
    • 摘要: 为探究不同直链/支链比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在理化特性和增溶方面的差异,以不同直链/支链比玉米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为酯化剂,制备相应的OSAS,并测定其OSA的取代度(DS)、理化特性及对橙皮素的增溶效果。结果表明:经OSA酯化,所含直链淀粉高的淀粉酯,其DS高;OSAS中所含支链淀粉含量越高,其膨润力越大,透明度越高;OSAS中所含直链淀粉比例越高,越容易发生沉降;OSA对淀粉的酯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淀粉颗粒的表面;高直链占比的OSAS可使橙皮素的溶解度提高5.4倍。结论:具有不同直链/支链比的OSAS在理化特性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与淀粉的直链/支链比有关;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的OSAS对橙皮素的增溶越明显。
    • 梁世濠; 谭可宜; 刘泳琪; 周苏斌; 黄霭珺; 司徒文贝
    • 摘要: 为提高功能因子的生物利用度,探讨不同分子结构的淀粉基载体材料对Pickering乳液性能的影响,该文以普通玉米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辛烯基琥珀酸酐改性(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以及高温降解(high-temperature degradation,HD),获得两种分子结构有差异的淀粉基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淀粉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粒径、电位与游离脂肪酸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改性过程中,辛烯基琥珀酸基团成功接入淀粉分子结构中,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呈A型结晶结构,高温降解可使其黏度明显下降,便于形成稳定淀粉基Pickering乳液。此外,随着取代度的增加,Pickering乳液的粒径减小、表面负电性增加,而且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淀粉基Pickering乳液的游离脂肪酸释放率随着取代度的增加从42.86%增加至47.14%,其中,淀粉OSA-Waxy-HD所制备的Pickering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速度适中,有利于功能因子的控释。
    • 王立东; 于仕博; 刘诗琳; 侯越; 李晓强; 郎双静
    • 摘要: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作为重要的改性淀粉之一,在食品等领域应用广泛.将新型技术机械活化应用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有利于酯化改性的取代度及反应效率,相较于传统制备方式具有一定优势,提供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及条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非对称流场-流分馏(AF4)、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OSA淀粉的结构.综述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合成方法、机械活化淀粉对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改性影响及结构表征方法.
    • 王琴琴; 李会珍; 张志军; 高哲; 崔丽霞
    • 摘要: 为了使紫苏精油的色香味和生物活性更持久,本研究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紫苏精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的方式制备紫苏精油微囊粉.研究精油纯度、壁材质量分数、壁芯比及均质时间对紫苏精油包埋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对紫苏精油微囊粉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精油微囊粉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紫苏精油纯度81%,壁材质量分数20%,壁芯比3∶1,该条件下包埋率为80.19%.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紫苏精油微囊粉包埋率高,操作简单方便,适宜规模化生产.
    • 李晓玺; 陆萍; 钟怡平; 陈玲; 梁毅
    • 摘要: 为了获得靶向人体消化道下端的功能因子微囊薄膜载体材料,本研究通过改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的取代度、分子量及海藻酸钠复合比例调控OSAS/海藻酸钠复合薄膜的栽体性能,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小角X射线散射(SAXS)系统探讨了海藻酸钠复合比例、OSAS取代度和分子量对复合薄膜结构和栽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发现,海藻酸钠通过氢键与OSAS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海藻酸钠复合比例和OSAS取代度的提高及OSAS分子量的适度降低可促进复合薄膜有序微区的形成,诱导复合薄膜在胃液中的溶解率降低12.10%~18.90%;此外,提高海藻酸钠复合比例和OSAS取代度可诱导复合膜材的快消化成分降低3.6%~18.5%、抗消化成分提高11.1%~29.9%.研究结果为OSAS/海藻酸钠复合薄膜作为小肠末端或结肠靶向功能因子递送系统的栽体材料奠定了基础.
    • 王宝珊; 张玉杰; 代养勇; 季飞; 丁秀臻; 侯汉学; 王文涛; 张慧; 李向阳
    • 摘要: 超声波可显著提高变性淀粉的反应活性及品质,但其作用机制不清楚.本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原料,超声辅助制备低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通过研究不同超声功率处理对木薯原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借鉴机械力化学的理论分析超声处理对OSAS品质的影响机制.结果 表明:超声波通过介质“水”可对淀粉颗粒内部产生很强的机械力作用,破坏了淀粉颗粒的结晶结构和颗粒形貌,使淀粉分子发生水化,从而使木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热稳定性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超声对淀粉颗粒具有显著的机械力化学效应,所以超声辅助制备的OSAS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显著增加,其他品质(溶解度、膨胀度和黏度)也显著提高.
    • 赵延河; 李沅; 谭凤芝; 曹亚峰; 刘兆丽
    • 摘要: 以自制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SOS)为壁材,以氯化苦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固形物质量分数、壁芯比、进口温度、交联剂用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对氯化苦微胶囊进行模拟释放研究,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微胶囊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固形物质量分数4% 、壁芯比3:1、进口温度190°C 、交联剂用量0.9% 时,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达到77.54%.检测微胶囊的缓释效果,3 d后释放基本完全.通过SEM观察微胶囊的表面结构,粉末颗粒囊壁光滑完整,没有出现裂痕及孔洞,呈特有的骷髅状.微胶囊制备成功且具有良好的释放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