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学思想

诗学思想

诗学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3180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学术交流、东京文学、中国文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三届全国艺术青年学者论坛、“当代外国文论及其跨文化旅行”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等;诗学思想的相关文献由50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海涛、宋皓琨、由兴波等。

诗学思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3 占比:14.53%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3180 占比:85.12%

总计:3736篇

诗学思想—发文趋势图

诗学思想

-研究学者

  • 周海涛
  • 宋皓琨
  • 由兴波
  • 葛立斌
  • 邓新跃
  • 陈圣争
  • 马永波
  • 高林广
  • 吴怀东
  • 张媛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熊芳藩; 吴文文
    • 摘要: 出土文献简、帛《五行》中出现大量引《诗》现象,这些引《诗》现象体现出《诗经》早期流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一方面,通过对简、帛《五行》的引《诗》目的、形式和类别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可具体了解《诗经》这部经典在早期社会中的功用和地位变化情况;另一方面,简、帛《五行》展现的《诗》学思想具有“道德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是子思从孔子《诗》学思想中继承发展而来,同时子思这种以道德为价值取向的《诗》学观念又影响作用于之后的孟子学派,从而展现出从孔子、子思学派、孟子学派、荀子的儒家“道德化”《诗》学思想发展脉络。
    • 韩丽霞
    • 摘要: 清朝铁保辑《白山诗介》,既可看作一部八旗诗歌选本,又可看作是清朝崇德年间至乾隆年间的诗歌总集。这部八旗诗集的编纂,体现了铁保保存民族文献、宏扬八旗文化的宗旨;表现了铁保对抒写性情、自然真实诗作的赞美;铁保选诗以气味品格为先,亦收入“清新奇逸之句”;展现出铁保的民族情感和诗学思想
    • 孙玉安; 孙云英
    • 摘要: 王质是宋代“废序言诗”的代表学者,但实际上,他的《诗序》观较为复杂,除了有对《诗序》的否定,还兼有认同、存疑,甚至是曲解附会。相比于汉代的《诗序》和时人的《诗》学思想,王质对诗文的理解与阐释,体现了其《诗》学思想上的三个特点。一是经学为本,深入发展儒家德礼学说;二是借《诗》言志,彰显忠君爱国之心;三是“因情求意”,展现人文关怀的温度。这其中一些观点更是具有着超时代的意义,因此,他无愧于“以意逆志、自成一家”的称誉。
    • 叶当前
    • 摘要: 桐城派文学思想有较强的学派特点,汉宋之争、骈散之争、与《文选》学派的论争等,都留存有鲜明的交锋文字,文献依据充分。桐城派古文思想、诗学思想,亦可在其师徒相传的家法及相应的诗话、文话、选本评点中找到直接证据。据此路径阐释桐城派文学思想的成果可谓繁富。然而,罗宗强、左东岭等治文学思想史专家认为,古代士人的文学思想除文学批评著述外,还大量"反映在创作里"。因此,从桐城派的文章里发掘古文家的文学思想与心态,同样值得重视。
    • 魏文文
    • 摘要: 中国诗学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瑰宝,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和积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独具特色的诗学思想、经验和文化形态。中国诗学以生命为内核,以诗性为本质,既有生命的深度,又有文化的厚重,呈现出“生命—感悟—文化”的多维理路。当我们沿着这条路径跨越数千年的中国诗学传统时,抒情、叙述/叙事的话语气息和场景便迎面而来,而被遮蔽的叙述/叙事传统也重新回到中国诗学的批评视野,逐渐揭开神秘而深邃的面纱。
    • 张亦清; 周淑萍
    • 摘要: 通过对《论语》与《孔丛子》中孔子论《诗》部分的比较,能够看到两书论《诗》在有区别的同时也具有一脉相承性。在简要厘清《孔丛子》的真伪问题之后,以其具有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前提,比较分析两书中的孔子论《诗》情况,可得:在方法上,《孔丛子》没有对《诗》作整体评价,同时《论语》多有断章取义的情况;在内涵上,《孔丛子》有对《郑风》的引用,从而佐证了《论语》“思无邪”的整体评价;在目的上,对于礼乐教化的重视两书是统一的,但政治交际的目的在《孔丛子》当中没有体现。
    • 郭超
    • 摘要: 陈维崧诗学观以“性情”论为核心,在传统儒家诗学话语的范畴内,承继“言为心声”的传统命意,而又有所阐发。结合时代因素,陈维崧提出“性情”与“境遇”的二元辩证命题,充分展示了易代士人所特有的心路历程与创作道路,具有典型性意义。针对当时诗坛的弊端,陈维崧将性情为诗上升到“裨系乎治术”的高度,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
    • 陈宏
    • 摘要: 《国雅品》作为一部诗学评论著作,它展现了顾起纶受严羽、七子派诗论、《诗品》《艺苑卮言》以及家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雅正、崇唐以及喜用“趣”和“幽”论诗的诗学理念。虽然四库馆臣认为其有依傍门户、选人唯亲之嫌,但它对一些诗人的中肯评价以及其史料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 潘利锋; 王泽熙
    • 摘要: 弗罗斯特是美国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创作了大量思想深邃、热情奔放、直抒胸臆、感情真挚、艺术精湛的传世诗篇。本文主要从语言艺术、韵律与抒情和哲理诗三者的抒情审美特质入手,对弗罗斯特诗学思想的审美特质进行深入地阐释,以期对挖掘弗罗斯特诗歌的美学思想与审美内涵提供借鉴参考。
    • 李东海
    • 摘要: 历代诗歌选本对于诗歌创作、诗歌理论都具有一定影响。与诗人同时代的选家往往依据个人喜好、诗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对同侪的诗歌创作予以取舍编辑,甚至增删文字,对于诗人创作的流播与创作本身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清诗选本繁多而复杂,从中可以发现清初诗歌观念变革的轨迹,窥探清人心态与审美变化。以清初诗坛名家汪楫为例,通过清诗选本对其诗歌选录情况进行梳理,可以获知诗歌创作的原貌、清初诗歌创作理论以及诗学思想发展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选家如何利用编选选本、评语和传播对原作家作品施加的影响,进而更加全面深入研究诗人及其作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