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叙述学

叙述学

叙述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145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广西社会科学、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两岸青年文学会议、第11届世界符号学大会暨首届中国符号学论坛、第10届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讨会等;叙述学的相关文献由24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毅衡、谭光辉、谭君强等。

叙述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 占比:1.9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145 占比:98.09%

总计:13401篇

叙述学—发文趋势图

叙述学

-研究学者

  • 赵毅衡
  • 谭光辉
  • 谭君强
  • 乔国强
  • 傅修延
  • 曹禧修
  • 杜胜男
  • 何媚
  • 刘海超
  • 单有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文泽
    • 摘要: 在英国女权运动第一次浪潮的后期,当时新闻界十分流行的一家民间报纸《每日见闻报》开辟了女性与家庭类的专题。《每日见闻报》同时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民众了解战况的重要渠道,它涵盖的范围极广,从政治军事到美妆潮流无所不包,故我们得以从这些古旧的纸张之中看见一个多彩的社会。
    • 贾思敏; 夏雨; 祁晓冰
    • 摘要: 阿拉提·阿斯木是一位用汉语创作的维吾尔族作家,他的叙事语言别具风情,叙事艺术风格独特,其小说《时间悄悄的嘴脸》运用嵌套式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丰富的生活图景和人物群像。“嵌套”最初指图形的嵌合,后来被引入叙述学,运用到了叙述模式中的叙述分层问题上。叙述学中的“分层”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法国文学批评家热奈特给出了叙事层次的定义:“叙事讲述的任何事件都处于一个故事层,下面紧接着产生该叙事的叙述行为所处的故事层”①,如果分层之间体现出极强的相似性,而且分层自然化,就被称为是“嵌套”叙述。
    • 孙基林
    • 摘要: 中国新诗发端于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诗”,而“白话”作为新诗赖以存在的语体,它是在当时人们日常口语的基础上,经过传统白话语言和欧化语体等多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尽管白话诗中的“白话”不等于口语,但它与口语的关系最为密切。“白话”本质上就是一种叙述语言,所以,白话诗具有赖以存在的叙述基因和要素。虽然白话、口语一直是百年新诗史上最为重要的焦点话题之一,并且以不同面目反复出现,但真正能与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诗相提并论的,也只有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口语写作思潮。无论“前口语”还是“后口语”,实质上都是一种叙述语体,并且以此前后呼应、影响,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诗歌叙述风气和思潮。如从历史过程看,无论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叙述诗,还是新时期启蒙年代的口语叙述性写作,均为中国现代诗的叙述学提供了典型文本和叙述思想。
    • 郑佳; 乔国强
    • 摘要: 乔国强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在英美文学、西方文论、叙述学、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在本篇访谈中,乔国强教授就美国犹太文学、叙述学和中国话语体系等一系列问题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在乔国强教授看来,犹太文学不仅有无穷的魅力,而且有鲜明的族裔特征,特别是犹太"大屠杀"文学,直接或间接反映了犹太作家的身份性和道德取向。同时,乔国强教授从叙述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学史叙事的虚构性,并指出叙述学作为一种批评方法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以及其他批评模式相结合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乔国强教授以多元融合的立场,提出建构中国叙述学和中国话语理论要扎根中国文化传统,兼收西方思想精髓,形成既能融入国际学术又能凸显民族特色的研究体系,这需要我们的研究者树立主体意识,不断为之努力。
    • 魏文文
    • 摘要: 中国诗学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瑰宝,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和积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独具特色的诗学思想、经验和文化形态。中国诗学以生命为内核,以诗性为本质,既有生命的深度,又有文化的厚重,呈现出“生命—感悟—文化”的多维理路。当我们沿着这条路径跨越数千年的中国诗学传统时,抒情、叙述/叙事的话语气息和场景便迎面而来,而被遮蔽的叙述/叙事传统也重新回到中国诗学的批评视野,逐渐揭开神秘而深邃的面纱。
    • 续静
    • 摘要: 英语世界的汉学家在发掘老舍短篇小说叙述学技巧的同时,对其长篇小说的代表篇目进行叙述学剖析.陈国球在分子结构层面对《骆驼祥子》和《了不起的盖茨比》展开叙事元素解剖、提取,予以从形式到意义层面的比较;Jingyu Gu以巴赫金"对话"理论等叙述学理论为分析工具,对夏志清、王德威等关于小说主题的论断进行辩驳;从共时性结构下的群聚焦探讨群像描绘、社群主题的叙述策略;通过公共对话呈现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论证,最终揭示小说多元主题.目的是通过跟踪式评论,采用中西比较方法对核心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以总结对老舍这类传统写实作品进行叙述学、主题学等现代研究的经验.
    • 郭烁
    • 摘要: 作者:谭光辉书名:《小说叙述理论研究》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9年ISBN:978—7—100-17600—2谭光辉先生新作《小说叙述理论研究》是一本集众多作品例证及理论深度于一体的前沿性叙述学专著。作者结合中西方文学史及符号叙述学理论,重新对叙述学的核心问题查根溯源,或征引或评说不同理论家的论述,试回答叙述过程中的意义生成方式。
    • 刘梦琴
    • 摘要: 作者:拉斐尔·巴罗尼译者:向征书名:《叙述张力:悬念、好奇与意外》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ISBN:978-7-5213-2052-7听故事、阅读小说、观看电影是绝大多数人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我们在虚构的叙事中欲罢不能,焦急地等待着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期待见证故事的结局。虚构叙事为何能够长久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叙事的魅力在何处?情节为何会有如此牵动人心的力量?瑞士的叙述学专家拉斐尔·巴罗尼(RaphailBaroni)在他的著作《叙述张力:悬念、好奇与意外》中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叙述张力。
    • 谭君强; 王进; 段炼; 王振军; 陈芳
    •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米克·巴尔一直是活跃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学者。米克·巴尔的学术生涯始于叙述学研究,其《叙述学:叙事理论导引》(英文)已再版四次,前三版均有中文译本,第四版也即将与读者见面。米克·巴尔的学术兴趣除叙述学外,还广渉符号图像、艺术史、电影研究、女性主义等领域。为了推动国内外学术的广泛交流,同时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米克·巴尔的叙述学思想,本栏目邀请了叙述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推出五篇笔谈,涉及米克·巴尔叙述学的方法论意义、跨学科特征,以及文化分析的属性等学术议题,可以看成是对米克·巴尔叙述学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以飨读者。
    • 刘欣
    • 摘要: “事件”概念在保罗·利科的使用中不再囿于话语层面,作为文学对象的“事件”被利科纳入其“事件解释学”的路径中。通过回溯叙述作为话语事件的发生状况,区分叙述话语的层级,以及反思叙述事件的意义生成机制,利科将叙事视为一种有内在驱动力的“行动”,“事件解释学”从而构成对结构主义叙述学的批判性反思。它提醒我们,比“科学”地总结一套叙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文学——事件及其叙述本身保持好奇,理解叙事的技艺及其走向行动的潜能。利科虽然拒绝结构主义和总体化的思维方式,但他没有赋予事件具体历史的内涵,在人文主义学术话语的层面执着于解释意义创造事件的发生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