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英语世界

英语世界

英语世界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6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常用外国语、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749篇;相关期刊396种,包括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郭沫若学刊、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当代外国文论及其跨文化旅行”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英语世界的相关文献由547位作者贡献,包括黄鸣奋、曾泰元、杨玉英等。

英语世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2 占比:3.3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749 占比:96.60%

总计:18373篇

英语世界—发文趋势图

英语世界

-研究学者

  • 黄鸣奋
  • 曾泰元
  • 杨玉英
  • 宋志勇
  • 李安光
  • 何文静
  • 曹顺庆
  • 石嵩
  • 董首一
  • 何明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尹思梦; 范祥涛
    • 摘要: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不仅在中国具有开创性地位,在海外也流传甚广。对《西游记》展开研究发现:目前《西游记》英译本和节译本共17部,早期译者大多出于传教目的而进行翻译,随着汉学研究的发展,译者的目光逐渐聚焦于学习和领悟《西游记》的文学价值和内核精神;同时它受到众多网络读者的喜爱、收到大量的学者书评,世界图书馆中也有大量馆藏,这为今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指导,进而推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向世界。
    • 卢康
    • 摘要: 以21世纪以来英语世界电影观众研究成果为考察对象,以朱迪斯·梅恩在《电影与观者主体》一书中精神分析主导观者主体理论被英语世界修正后的四种观众研究新走向为框架,分别从女性主义继续分化的主体、民族志的基础化和接受史研究的继续扩展、认知主义的情感补充和观众实验的勃兴以及新学科新媒体进入电影观众研究领域的交叉性综合性等几个方面,来梳理与探讨当下电影观众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中间层次、碎片化与小团体”特征的理论新走向。
    • 刘堃
    • 摘要: 湘籍女作家丁玲是我国新时期为数不多的在海内外都享有广泛盛誉的女作家,丁玲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从20世纪30年代持续至今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借助海外图书馆及数据库资源,通过收集、整理丁玲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情况,梳理英语世界近百年对丁玲作品的接受状况,以西方世界对丁玲研究为观照,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研究提供借鉴。
    • 刘洪涛; 邓子寒
    • 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英语世界中国网络文学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发现中国网络文学文本的交互式创新、消费机制、审查机制最受西方学界关注。其重视交互式创新背后蕴藏着的是作者及读者对于文化历史和自我身份的构建。在研究中国网络文学的消费机制时,将中国网络文学空间视为各方关系交织的文化场,而互联网有效实现了其中各类角色的关系配置,促进了文学的生产流通。部分研究者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具有一定模糊性的审查机制,实际具有作为文化实践内在环节的合理性,带来了"博弈"背后新的文学生产的可能性。研究者不仅将中国网络文学看作单纯的文学现象,还将其看作是网络时代的社会现象,在研究中采用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 蒋哲杰
    • 摘要: 扬雄是汉代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哲学思想与文学作品具有独特价值,在英语世界也吸引了不少翻译与研究。梳理和讨论有关扬雄及其作品的译介与研究情况,有助于了解英语世界对扬雄的理解与接受角度,展现英语世界对扬雄及其作品的译介与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而后再与国内文化经典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对比,发现当前外译工作在语言、内容、主体和成果推介等方面存在误区。建议通过翻译博士专业学位来培养和加强译者的课题选择能力、原典研究能力、翻译变通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张韵珂
    • 摘要: 以美剧《荒原》和澳大利亚电视剧《新猴王传奇》为代表的《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影视改编作品,为《西游记》故事走进英语世界受众视野并被进一步认识与接纳提供了途径,同时也显现出《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中存在的文化误读问题。本文试图梳理《西游记》的跨文化影视传播情况,总结《西游记》在跨文化、跨媒介的取材式改编中遭到消解和悬置的文化符号和原著精神,探讨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对外传播的改进策略。
    • 何文静
    • 摘要: 英语世界的唐代小说翻译的多元动因中,目标文学和文化系统对唐代小说文学价值的认同是主要因素之一。唐代小说的文学价值在英语世界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同,且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表现:首先是译者在文本选择等环节中表现出来的对部分篇目的文学价值的基本认同;其次是整个目标文学系统出于丰富自身文学形式库的需要,在译者系统基本认同基础上生发的文学形式项引进行为。英语世界对唐代小说选译文本文学价值的基本认同是文本翻译行为得以发生的基础,而整个目标文学系统对重点文本进行翻译并作为形式项引进则是更高层次的文学价值认同,是唐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文学系统中得以经典化的表现。英语世界的译者系统对唐代小说文学价值的基本认同和目标文学系统基于基本认同的形式项引进都是唐代小说在英语世界得到翻译的驱动力之一。
    • 季进; 王吉
    • 摘要: 一般认为,全球化(globalization)指的是资本、科技、族群、意识形态、文化产品、象征资本等实体或非实体的跨国流动。在学术研究的框架下,“全球化”的景观与“本土”的文学、文化、历史则构成了一种更为特殊的互动。本期所介绍的十余本著作,是近二十年里英语学界围绕全球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展开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中,既有对“全球化”影响的自觉体认,也不乏借鉴、批判、拆解、挪用等应对“方案”。针对这一现象,研究者们表现出不尽相同的态度,也反映出差异化的学术立场和研究范式。在全球化的阴影下,研究者与他们的研究对象,同样面对着身份认同的危机和重建历史与记忆的压力。这种危机与压力的背后,是“世界”与“中国性”(Chineseness)之间复杂的博弈,是“差异性环球想象”(global imaginary of difference)与“全球同质化”之间的激烈对抗。当研究者透过翻译的文本,将中国的作家作品、社会现实、情感结构、意识形态呈现在全球读者面前的时候,本身就成为了“全球化”的一环。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思考中国文学的独特属性和认知框架,是英语世界的研究者面对的考验,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相信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 方耀; 许宗瑞
    • 摘要: 《山海经》在英语世界真正意义上的翻译与研究始于美国学者希夫勒于1978年节译出版的《山海经之神怪》(The Leg⁃endary Creatures of the Shan Hai Ching)。到目前为止,《山海经》5部英译本已经逐步打通了其西传与研究的通道。同时近20年来,以法国学者利希特曼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正逐步对《山海经》进行深入研究,《山海经》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正在日趋增加。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相对局限,《山海经》在海外的影响力仍需国内学者对其研究成果的主动传播。
    • 谢红秀
    • 摘要: 通过阐述中国图画书与知名出版社合作、参加国内外大奖评选、国际书展、专业书评等海外译介途径走进英语世界,指出可以从副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改写、故事国际化改编以及拥有受众意识等方面去提升译介质量,从而增加中国图画书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度,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