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流传

流传

流传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115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03篇、专利文献8292篇;相关期刊1535种,包括民俗研究、文史知识、青年记者等; 流传的相关文献由16775位作者贡献,包括蒋乐跃、王建国、不公告发明人等。

流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03 占比:28.49%

专利文献>

论文:8292 占比:71.51%

总计:11595篇

流传—发文趋势图

流传

-研究学者

  • 蒋乐跃
  • 王建国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运柳
  • 李大来
  • 邹高芝
  • 杨凯
  • 王辉
  • 白建民
  • 田村学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宋迪
    • 摘要: 冼玉清《广东女子艺文考》是研究广东古代女性文学的一部重要文献,很多广东女子的作品都赖其得以流传,而其对古代潮州女诗人的著录数量少而问题多,可见古代潮州女诗人作品的流传情况不容乐观,大抵有潮州地处偏远、气候不利于书籍保存、作者本人、后世子孙及当地社会环境等六个原因。
    • 刘义
    • 摘要: 传李公麟《维摩演教图》有宋内府藏本、元狮子林藏本、张丑藏本、清内府藏本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没有经苏轼、乔篑成、柯九思、王世贞收藏,明以前钤印皆是伪造;一直被学界认作沈度真迹的《心经》和其后董其昌题跋也让人怀疑。故本文认为是图创作年代当不早于明代后期。
    • 熊芳藩; 吴文文
    • 摘要: 出土文献简、帛《五行》中出现大量引《诗》现象,这些引《诗》现象体现出《诗经》早期流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一方面,通过对简、帛《五行》的引《诗》目的、形式和类别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可具体了解《诗经》这部经典在早期社会中的功用和地位变化情况;另一方面,简、帛《五行》展现的《诗》学思想具有“道德化”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是子思从孔子《诗》学思想中继承发展而来,同时子思这种以道德为价值取向的《诗》学观念又影响作用于之后的孟子学派,从而展现出从孔子、子思学派、孟子学派、荀子的儒家“道德化”《诗》学思想发展脉络。
    • 张卉
    • 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简帛材料大量发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理论和方法。首先,为了解古书形制特征提供新样本,竹简尺寸由长短无定到渐有规制,且篇卷并称,以篇指古书内容,以卷指收藏方式;其次,为校勘古书错讹提供新证据,通过简本和传本对读,可复原正确文本,明了致误原因,平息古今纷争;最后,为厘清古书流传过程提供新线索,应充分考虑不同传播方式对文本演变所起的作用,以“层累形成”的眼光看待古书流传并判断其价值。
    • 肖伟
    • 摘要: 《荔枝图》是北宋蔡襄作《荔枝谱》中的“图”部分,其作者一直众说纷纭。经考证,此图实为崔慤图写。《荔枝图》曾随《荔枝谱》进入北宋宫廷,后经蔡襄或其后人之手流入民间,南宋为内府所藏。明初为于以诚所收,明末经张丑收藏,清后期为韩崇所藏。存世的《荔枝谱》版本诸多,其功能为谱录类的工具书,实用性大于艺术性。
    • 吕婷
    • 摘要: 唐炯诗文集目前所见有六种版本,分别为《成山草堂稿》四卷本、《成山庐稿》七卷本、三卷本、十二卷本、八卷本及十卷本。其中《成山草堂稿》四卷本、《成山庐稿》七卷本及三卷本为清代抄本,《成山庐稿》十二卷本、八卷本、十卷本为刻本,自清代至民国初期先后刻印。各本收录的诗文情况略有差异。现藏于贵州省图书馆的《成山庐稿》十二卷本书页内有唐普善手书题跋两篇,并有唐普善全文誊录的唐炯为曹弗兴山水卷所做的跋文一篇,为新发现的文献资料。《成山庐稿》在较长时间里以七卷手抄本的形式流传,编订时间约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前后。
    • 王翠翠; 杨东方
    • 摘要: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的《伤寒钤法》是一部论述伤寒运气学说的元代著作,该书虽被《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现存,但实已散佚。经考证,《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载之各版本均源自明代薛己重编本,并非原著。此外,该书也不是马宗素、程德斋合撰,而是程德斋在马宗素《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基础上编撰而成。除薛己重编本外,《伤寒钤法》还见于明代《普济方》及明代熊宗立的《重编伤寒必用运气全书》。三者内容体例大致相同,但三类资料在起例、文本表述形式、处方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 刘明
    • 摘要: 东方朔是汉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家,从作家作品研究到文学史书写均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既需要梳理它的研究史,也客观要求转换视角,延伸东方朔研究的视界。借鉴西方书籍史研究的理念,釐分为作者即史传与作品,制作者即作品集的编撰与流传,读者即作品集的阅读理解这样三个层面,勾勒东方朔集的文献史。但这并不等同于传统的文献研究范畴,而是基于作者、制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互动的文学交流和对话,本质上是在书写广义范畴的东方朔的文学史。
    • 王猛; 仪德刚
    • 摘要: 本文根据现有出土文物资料与史籍文献资料,阐述了我国火锅的历史源流,指出“火锅”一词始见于唐代杜佑撰《通典》一书中,清代火锅的烹食方法与现今并无二致且流传亦较历代更为广泛。通过对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火锅用途的阐述,指出火锅在明代、清代与民国时期用途广泛,涉及医疗、军事、制盐及烹饪等领域。时至今日,火锅不仅成为尽人皆知的大众美食,而且还形成诸多独具区域特色与民族特色的不同流派。
    • 高国金; 陈伟鑫
    • 摘要: 嘉道时期,受杨屾、叶世倬、周春溶撰刊劝课蚕书之熏染,以及经世致用理念促使,杨名飏于汉中府劝课蚕桑,撰刊《蚕桑简编》,深受道光皇帝褒奖。《蚕桑简编》深受劝课后继者的推崇,多次重刊,流传广泛。该书版本众多,且书中内容不断被《青照堂丛书》《皇朝经世文编》《牧令书》《蚕桑汇编》《蚕桑辑要》等收录与摘录,广泛流传于各地方志,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劝课蚕桑农书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