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公麟

李公麟

李公麟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370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中国文学、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3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文史知识、收藏.拍卖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中国收藏文化论坛等;李公麟的相关文献由341位作者贡献,包括宫春虎、丁以寿、余辉等。

李公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9 占比:91.5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33 占比:8.19%

总计:403篇

李公麟—发文趋势图

李公麟

-研究学者

  • 宫春虎
  • 丁以寿
  • 余辉
  • 冉丽丽
  • 刘秉果
  • 单国霖
  • 卢延光
  • 吴津津
  • 周芜
  • 张宏明

李公麟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傅元琼
    • 摘要: 顾沅《吴郡名贤图传赞》部分图像袭用了《圣庙祀典图考》中的图像,《圣庙祀典图考》图像主要源于南宋太学石刻,而南宋太学石刻粉本在明清时期有源自李公麟画与“本之文翁图”两种说法。西汉时,文翁在蜀郡办学堂、兴教化。文翁学堂重“像教”,庙学合一,对后世官学的创办具有典范作用。文翁礼殿孔子弟子像,历代蜀官不断修缮、重刻、维护,同样影响较大。宋高宗时为推行道统而建太学、刻孔子弟子像时,文翁图尚存,多有摹绘本,宋高宗有获得摹绘本的可能。从图像渊源上来看,文翁图也是当时较佳的粉本选择。南宋太学石刻风格古朴,与宋摹《列女传图》笔法相像,与文翁礼殿图、文翁讲学图也具共性。因此,乾嘉学者秦瀛南宋太学石刻像“本之文翁图”之论,可备一说。
    • 刘义
    • 摘要: 传李公麟《维摩演教图》有宋内府藏本、元狮子林藏本、张丑藏本、清内府藏本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没有经苏轼、乔篑成、柯九思、王世贞收藏,明以前钤印皆是伪造;一直被学界认作沈度真迹的《心经》和其后董其昌题跋也让人怀疑。故本文认为是图创作年代当不早于明代后期。
    • 史忠平
    • 摘要: 自唐代开始,维摩诘像主要集中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并出现了“探身维摩”和“演教维摩”两种样式,直至五代、宋、元少有改变。传为宋李公麟《维摩天女像》和《维摩演教图》中的维摩诘像,正是在继承这两种样式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而这两幅图的存世,一方面直接呈现了名家传承序列中维摩诘像的面貌,另一方面间接表明了以敦煌为代表的古代石窟艺术中维摩诘像经典样式的最终确立。
    • 李树华
    • 摘要: 元代绘画作品中的植物类盆景1.文人绘画作品中的植物类盆景(1)任仁发《琴棋书画图》中的盆景任仁发(1254—1327),字子明,一字子垚,号月山,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元代画家、水利家,书学李北海,画学李公麟。擅长人物画,所画人物笔墨苍润,生动传神,他的绘画作品主要有《二马图》《出圉图》《张果见明皇图》以及《琴棋书画图》等。
    • 陈慧敏
    • 摘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现出的隐逸思想,曾引起诸多文人雅士的共鸣,历代画家亦尤爱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宋代时,由于陶渊明及其作品的影响力日益增加,与之相关的绘画作品也呈现出繁荣局面。其中北宋画家李公麟关于《归去来兮辞》的创作构图新颖,成为后世画家学习和创作的蓝本。本文从依据抒情小赋《归去来兮辞》所绘的《渊明归隐图》出发,从图示特征、立意与隐喻等方面进一步了解李公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并通过考察后世画家同题材的作品,探讨李公麟作品的图式特征、创作范式及其影响。
    • 李树华
    • 摘要: 元代绘画作品中的山石类盆景1.文人绘画中的山石类盆景(1)王振鹏《姨母育佛图》中的山石盆景与盆插珊瑚王振鹏擅作界画与佛教人物,《姨母育佛图》即是代表之作。该画既有界画功底,又承袭北宋李公麟的白描技法,线条挺拔有力,富有弹性,既连绵不断,又有轻重、粗细、缓急、顿挫的变化。画中部分衣帽用淡墨渲染,石块略加皴擦,这些丰富而简洁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有变化而又含蓄,明快又不显得单调。
    • 宋红
    • 摘要: 追寻《五马图》传存踪迹,勾陈历代收藏、题咏、临摹及递相进入皇家内库的情况,发现《五马图》传存中三个重要节点:(一)明代项子京制出数轴高仿摹本;(二)记述中出现了两个版本的《五马图》,今所见有清高宗题识者竟然不是宋高宗所收藏者;(三)日本根据清室流入之《五马图》制作的珂罗版今存故宫资料室,但市面上据珂罗版制作的《五马图》仿本竟然有多种排序错误及笺题张冠李戴的情况,显系裁切拼接所致,文中已做出爬梳、清理和辨析。消失90年后,《五马图》真迹于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大展”上正式展出,文章最后作观展补记。
    • 李浩
    • 摘要: 在中国美术史上,李公麟在白描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如果大量阅读资料可以发现,宋代时人们并未将李公麟与白描相联系,李公麟与白描之间的紧密关系是后期建构的结果。抛开这些历史谜团,如果仅从艺术的角度看李公麟白描画的成就,其确实成绩斐然。李公麟大大增强了中国画线条的表现力,使白描成为一种能够体现文人士大夫审美意趣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对于今天中国画的创作仍有着深刻、实用的意义。该文探析李公麟白描画的特点与影响。
    • 李昕欣
    • 摘要: 在传为李公麟所作的《西园雅集图》画面上,景观呈现主要包括人物、器物、景物三个方面,其呈现方式具有说明性特征,这种呈现方式通过对景观素材的画面组织引向一定文化蕴意,画面关于景观的组织及其具有的说明性即为图示。从图示的层面去剖析此画,探究显在图示之下隐藏的文化蕴意。
    • 张飞莺
    • 摘要: 安徽的宣城,汉代称宛陵,隋时改称宣城,这里风景秀美,文化底蕴丰厚,是宣纸和宣笔的发祥地。北宋画家李公麟、诗人梅尧臣,唐代诗人李白、杜牧等在宜城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明清之际,高维岳、梅鼎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