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辨伪

辨伪

辨伪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87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495篇;相关期刊475种,包括文物鉴定与鉴赏、河南图书馆学刊、文献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医药文献研讨会等;辨伪的相关文献由848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光、潘深亮、肖燕翼等。

辨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8 占比:11.5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495 占比:88.44%

总计:7344篇

辨伪—发文趋势图

辨伪

-研究学者

  • 郭光
  • 潘深亮
  • 肖燕翼
  • 孙新梅
  • 耿守忠
  • 何泽棠
  • 吴跃姣
  • 李新刚
  • 李琳
  • 杨治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瞿见
    • 摘要: 文书复原是文书研究的起始步骤,"缀合"即是完成这一关键环节的一种广为应用的研究方法.从对文书之物质载体的关注出发,可以对三组广受学界关注的清水江契约进行缀合.无论是自然原因导致的文本离散,还是人为对文本的刻意分割,都可以通过文书的重新拼缀向研究者提供更为丰富完全的信息,从而进行更符合文书原貌的讨论.对于残片及其缀合的关注,实际上指向的是一种对于契约文书的"物质性"(materiality)的关注.其一方面可以帮助研究者完善文本信息;另一方面,契约文书研究的物质性进路之于人们对传统契约之运作机理的理解无疑是极为关键的.
    • 刘义
    • 摘要: 传李公麟《维摩演教图》有宋内府藏本、元狮子林藏本、张丑藏本、清内府藏本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没有经苏轼、乔篑成、柯九思、王世贞收藏,明以前钤印皆是伪造;一直被学界认作沈度真迹的《心经》和其后董其昌题跋也让人怀疑。故本文认为是图创作年代当不早于明代后期。
    • 李正君; 宋卫杰
    • 摘要: 《元经》是隋代王通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自宋代开始便产生了对《元经》真伪的质疑,有的学者认为《元经》为阮逸伪造。之后历代学者对这一问题多有讨论。近代以来,经过学者的精密考证,今传本《元经》的真实性已得到了普遍认可,其确为王通所著。由于长期存在争议,对于《元经》的整理与研究整体上还远远不够。
    • 刘成国
    • 摘要: 自南宋开启的王安石诗歌辨伪工作已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王安石文章的辨伪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新出土《宋故前尚书祠部员外郎宋君夫人俞氏墓志铭》,作者应为王公仪,墓志署名“王安石撰并书”,系后人挖改。《王文公文集》中的《回皇亲谢及第启》系误收,启中的“皇亲”是赵叔盎,而启的作者是张璪。《景定建康志》所载《乞废玄武湖为田疏》一直被当作王安石的佚文,然其中“车驾巡狩”之语,表明此疏当非王安石所作,其作年或在北宋末年。
    • 雷文强
    • 摘要: 《实验小说论》最早汉译本存在两个内容一致、署名各异的版本:署名“修勺译”的美的书店本与署名“张资平译”的新文化书局本。本文先从底本语言、文学渊源等方面指出新文化书局本存在的疑点,再从副文本、出版经过等方面对美的书店本加以考述,最终得出结论:美的书店修勺译本是有据可查的真本,新文化书局“张资平译本”是托名张资平的伪本。时至今日,《实验小说论》伪本仍被当作“民国西学汉译要籍”加以重版,也反映出学界史料辨伪意识较为薄弱。去伪存真,确保史料的可靠性,应成为文学研究的第一步。
    • 张洪兴
    • 摘要: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文子及其思想历来不受重视,地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文子其人不确切,《文子》有伪书之嫌,而《文子》辨伪的关节点主要体现在与《淮南子》的关系方面。从《淮南子》编纂动机看,刘安及其门客在承继汉初以来黄老之治基础上,试图为新继位的汉武帝出谋划策并施加自己的影响力。为此,他们广罗先秦典籍尤其是道家典籍,在有限的时间内,或节录或改写或袭用或新作,于是就有了以黄老道为主、儒法兼之的《鸿烈》。刘安希望为治国理政提供借鉴,非成就一家之言,而《文子》作为“黄老学之始祖”,故《淮南子》对其情有独钟,抄录了其中80%的内容。我们在辨伪先秦道家古籍时,首先应该考虑文本的生成方式、存在形态与传承途径,尽可能还原历史基本真实,否则的话,或仅以西方某种理论为依据,或只为考据而考据,纠缠于细枝末节,其结果可能本末倒置,削弱道家在中国思想文化体系中的地位。
    • 曹磊
    • 摘要: 文章認爲燕陶文“左市攻(工)□”之“□”當釋爲“”;“公孫士”之“士”當改釋爲“㞢(生)”;陵右劍銘文或係僞造;“露十命”錢權對於探討錢權與其對應方足小布的標準重量關係具有重要價值;相邦吕不韋戈銘文“”和“王我”當分别改釋爲“讋”和“義”。
    • 孙新梅
    • 摘要: 宋人解经不肯墨守汉唐训诂之学,他们颇具胆识,对于前人定论,必求以可信与否。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辨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果说宋代以前是辨伪的创始期,那么宋代就是辨伪的上升期。文章以欧阳修、程颐、苏轼、苏辙、晁说之、吴棫为例,论述了北宋文人的辨伪成就,以供研究者参考、批评。
    • 陈思建
    • 摘要: 吴镇《梅花庵稿》中题画诗的辨伪成果,未能及时被美术史研究者充分重视,陷于游谈之窠臼。吴镇题画诗的辨伪成果,亦未被文献学研究领域采纳。罗鹭详列吴镇《梅花庵稿》中的题画诗,溯源至明人张泰阶的《宝绘录》。经查证,前人一致批评《宝绘录》,而《梅花庵稿》中的题画诗大多源出《宝绘录》。当下吴镇研究的瑕疵,或正因文献抉择不善,未能持论有据。
    • 廖伟杰
    • 摘要: 本文考证路翎是否用过“未明”这一笔名。既有的数种路翎作品目录认为路翎在1939、1947、1948年分别在《时事新报·青光》《泥土》《蚂蚁小集》署名“未明”发表文章。笔者考证,路翎应仅在1948年3月,化名“未明”,在南京欧阳庄主编的地下文艺小刊《蚂蚁小集》发表《敌与友》,回应姚雪垠在《论胡风的宗派主义——〈牛全德与红萝卜〉序》中提出的敌友问题。而1939年在《青光》发表文章的“未明”实际上应是胡秋原,他同时在重庆政论性杂志《祖国》以“未明”为笔名发表大量时事政治评论,力主抗日和中国文化复兴论;1947年在北平文艺刊物《泥土》第1辑发表《〈王贵与李香香〉(新书评介)》的“未明”则是当时泥土社研究中国新诗史的成员祝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