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译者风格

译者风格

译者风格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82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2篇、专利文献2780篇;相关期刊198种,包括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等; 译者风格的相关文献由33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建生、赵朝永、励莉等。

译者风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2 占比:9.21%

专利文献>

论文:2780 占比:90.79%

总计:3062篇

译者风格—发文趋势图

译者风格

-研究学者

  • 陈建生
  • 赵朝永
  • 励莉
  • 吴小夏
  • 张凌
  • 张立柱
  • 徐剑
  • 赵秋荣
  • 高博
  • 黄立波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闪闪
    • 摘要: 本文研究资料主要参考绍兴文理学院《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检索对比霍克斯闵福德与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的两个《红楼梦》英文版本中,“签”字不同的翻译方法。十个回目中36条“签”字例证、42个“签”字,其中主要集中于第四、六十三、一百零一回目中,此三回“签”中暗示的香菱悲剧、花签映照群芳归路与王熙凤“散花寺神签惊异兆”,对应译本中的“warrant”“slip”“omen”“divination”等,“签”既是线索又是伏笔。
    • 朱江霖; 刘著妍
    • 摘要: 王佐良先生在我国翻译界享有盛誉,培根的《论读书》的翻译是他广为流传的名篇。本文从图里的翻译规范视角,从预前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三个层面,涵盖从翻译背景分析到具体词句的选择,对王佐良《论读书》的翻译策略进行描述性研究。翻译过程中的不同规范将影响译者的翻译风格,研究发现,王佐良先生既保留了原文的神韵,达到了与原文风格一致,又做出适当调整,传达原文的潜在意义,使译文满足中国读者的期待。
    • 严丽; 严丹
    •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由许渊冲和肯尼斯·雷克斯洛(Kenneth Rexroth)翻译的《声声慢》英译文本,研究方法则以语料库语言学为基础,从译文中的词语、句型结构以及语篇建构三个方面对两个译者的翻译风格进行比较、评估和考证。本研究证明:同一源语文本,就T型译者风格而言,不同译者的译文风格明显具有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又主要体现在译者采用显化或隐化翻译策略,从而凸显出译者选词或者构句差异性;译者风格迥异主要是由于翻译实践中,译者发挥其主体性对原文进行操控和重组所致。
    • 周忠璇; 李雅芳
    • 摘要: 本研究通过自建小型《文心雕龙》英译语料库,借助语料软件对比分析施友忠和杨国斌两译本的译者风格。从词汇、句法和副文本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得出:施译本篇幅更长,平均句长更长,加注更多,更忠实于原文,偏向于异化翻译,阅读难度较大;杨译本词汇丰富度更高,句式更加简洁整齐,整体易读性更高,属归化翻译,文本信息量较小,但文本正式程度更高。
    • 徐旭
    • 摘要: 近年来,语料库成为译者风格研究的重要工具,借助语料库能更好地揭示翻译的本质属性和译者的主体性。本文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在高频词、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平均句长等层面对泰戈尔诗集《飞鸟集》的三个汉译本进行了考察,比较郑振铎、徐翰林和冯唐的风格差异。依靠语料库软件,结合源文本和目标文本进行考察。经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在三个译本中,郑译本语言丰富,译文注重形式感,对语篇的掌控能力较强,译文靠近读者,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徐译本词汇丰富,译文流畅,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而冯译本注重信息传达,用词简洁,注重对原文信息的保留,多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 梁婷瑜
    • 摘要: 文章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自建语料库比较分析了两个不同译者对朱自清散文《背影》的翻译本文。从词汇、句法两个维度对杨宪益与张培基《背影》英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杨与张译本中具有独特的翻译风格特征,1) 从类符/形符比来看,在类符和形符所占比重方面,张译本主要使用解释性成分,而杨译本则使用词语更加灵活;2) 由词频与词汇密度比较得知,在从句运用上,杨译本则较张译本运用频率高,所传递之信息量较张译本稍多,因此这亦将稍微提升其翻译之困难度;3) 由平均词长与平均句长得知,张译本用词较为正规,书面语之特色较强,而张译本之平均句长将较贴近西方作品。
    • 傅至轩
    • 摘要: 本研究以小说《秘密花园》的英文原著、李文俊与梅静两位不同译者的汉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语料库采用相关软件做出研究和探讨。本研究主要以词汇与句子两个层面为主,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方法对两个译本做出比较和分析,通过不同语料项目之间的对比研究来分析两位译者可能拥有的不同翻译风格及其对读者可能产生的阅读方面之影响。经研究发现,两译本的词汇丰富程度和阅读难度上接近。梅译本有着更高的类符/形符比和词密度,平均句段长度更短,叠词、拟声词等特殊词汇使用较多;而李译本词汇变化度较小,平均句段长度更长,叠词使用较少但儿化音的使用更多。两份译本虽然在翻译风格上有所区别,但都达到了《秘密花园》这部小说作为儿童文学作品应有的阅读层次。
    • 陈思琦; 蔡静怡; 陈毅平
    • 摘要: 自美国翻译理论家道格拉斯·罗宾逊提出翻译对话理论以来,“译者转向”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罗宾逊以译者主体性为出发点,将翻译视作一种对话,深入剖析了翻译对话的运作机制。由于较少有人将其同具体文本研究结合在一起,因此论文将采用文本分析法,从翻译对话理论的视角研究《飞鸟集》,浅析该理论运作机制,探讨冯唐译者风格的形成,从而得出结论:只有译者平衡好同译者自身、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译本才能既具译者风格,又易于被读者接受。
    • 陈雨婷; 金昱洁; 蒋汐雨; 张广法
    • 摘要: 《诗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鉴赏价值。本文基于语料库技术,对理雅各1871和1876年《诗经》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871年英译本采用直译法,忠实原文;1876年英译本具有再创作的翻译风格,体现了诗学的音韵及情感之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理雅各诗学观念的转变及不同文化环境下意识形态的影响。
    • 杨颖; 卢卫中
    • 摘要: 戏剧翻译兼具静态剧本和动态“可表演性”两个特征,不同译者会针对这两个特性进行不同程度的取舍,展现出其不同的译者风格。本文将以尤金·奥尼尔的戏剧作品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为例,自建中英文平行语料库,运用文本处理软件分别对原文与两中译本的类符/形符比、高频词、四字成语、平均句长、话语标记词等基本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借以揭示两位中国翻译家乔志高和张延琛的译者风格。研究发现:乔志高译本语言简洁且高雅,适于阅读鉴赏;而张延琛译本具有口语化和明晰化的特征,更适合于舞台表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