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毛
菌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7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口腔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02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动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2012第四届中国兽药大会、2007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等;菌毛的相关文献由1046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国强、夏芃芃、成大荣等。
菌毛
-研究学者
- 朱国强
- 夏芃芃
- 成大荣
- 戴鼎震
- 牟希亚
- 徐建生
- 朱军
- 郭雁群
- 区炳明
- 宋浩亮
- 徐梦娴
- 朱晓芳
- 杨颖
- 梁轩
- 牟心赤
- 金铎
- 孙怀昌
- 刘正
- 朱洁
- 李飞
- 高崧
- 周伟
- 孟霞
- 李文
- 梁景平
- 王荃
- 羊扬
- 胡增祥
- 于春波
- 刘天佳
- 刘家奇
- 师东方
- 张建军
- 李康然
- 段强德
- 潘成志
- 石宝兰
- 肖红
- J.普尔曼
- N.布莱斯
- S.拉贝
- 何孔旺
- 关为群
- 刘冬宇
- 刘国梅
- 刘文强
- 刘树林
- 华荣虹
- 吕玲
- 周明旭
-
-
宋绍宗(译)
-
-
摘要:
一尧病因新生仔猪的肠道是无菌的,但是很快会受到细菌的侵袭。在初乳以及稍晚于初乳期的母乳中发现的抗体可以保护仔猪免于这些细菌的损害。不摄入初乳的仔猪和由未接种疫苗的母猪所产下的仔猪患病几率较大。第一批在新生仔猪身体上繁殖的细菌之一是大肠杆菌,导致新生仔猪腹泻的大肠杆菌菌株通过菌毛(毛状凸起),最常见的是K99或F5菌毛,粘附在小肠细胞上,并分泌毒素(通常为热稳定毒素,ST),导致氯离子流失,体液渗出随后腹泻。
-
-
魏寒松;
王永宁;
陈曼萍
-
-
摘要:
尿路感染(UTIs)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感染,可以表现为临床症状轻微也可以严重到危及生命.尿路感染的高复发率和日益增加的细菌耐药性可能会大大加重这些感染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它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本综述中,我们介绍了病原菌是如何在宿主细胞黏附和定植,细菌菌毛在尿路感染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病原菌在UTIs及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s)中的致病机制.阐明尿路感染中发生在宿主-病原体层面相互作用上的分子机制,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在感染中导致的病理生理学后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刻理解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
-
-
张恒慧;
尤建嵩;
贺东亮;
邹栋良;
赵肖琼;
李晓宇;
李淑英;
徐永平
-
-
摘要:
研究旨在探究重组复合多价抗腹泻疫苗主要抗原的制备工艺条件并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疫苗抗原之一重组三价肠毒素的纯度和产率;使用改良Minca培养基能够使菌毛抗原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4和F5菌毛蛋白表达量更高,等电点沉淀法可将菌毛蛋白纯度提至约100%.通过上述优化方法制备复合多价疫苗所需的重组肠毒素蛋白抗原和菌毛蛋白抗原纯度较高,可用于后期疫苗的制备.
-
-
董晓璐;
秦晓杰;
刘阳泰;
孙天妹;
刘弘;
王翔;
李卓思;
董庆利
-
-
摘要:
食源性沙门氏菌进入人体后将面临一系列不利于其生存的应激条件,适应这些条件并存活下来的沙门氏菌可通过自身毒力因子的作用侵袭人体细胞,最终导致人患病.该文围绕人体胃肠道中胃酸、胆汁和渗透压等胁迫因子,概述了沙门氏菌对体内逆境条件的耐受机制研究进展,并对其感染人体的过程及毒力因子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食源性沙门氏菌在人体胃肠道内各应激条件共同作用后的致病能力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
刘巍巍;
国果;
吴兆颖;
毛成菊;
李忠旬;
贾利娜;
尚小丽;
彭建;
吴建伟
-
-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CRAB)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取8株临床分离CRAB,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菌株4、55、78、117号作为强生物被膜(BF)组,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弱的菌株13、177、191、196号作为弱生物被膜(WBF)组,培养两组菌株形成生物被膜,分别提取RNA进行文库构建和转录组测序(RNA-Seq),以鲍曼不动杆菌AB030(NZ_CP009257.1)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8个DEG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结果 RNA样品完整无污染,测序数据错误率为0.03%;BF组与WBF组相比,鉴定到171个DEGs,其中106条基因为上调表达,65条基因为下调表达;这些基因主要涉及DNA结合、膜蛋白、菌毛调控、ATP的合成和分解等;GO分析显示较多基因被注释到生物过程部分,KEGG分析显示DEGs富集到多种物质代谢途径;选取的8个DEGs利用qRT-PCR进行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一致.结论 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临床CRAB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多基因和多条信号通路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
-
-
刘巍巍;
国果;
吴兆颖;
毛成菊;
李忠旬;
贾利娜;
尚小丽;
彭建;
吴建伟
-
-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CRAB)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选取8株临床分离CRAB,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的菌株4、55、78、117号作为强生物被膜(BF)组,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弱的菌株13、177、191、196号作为弱生物被膜(WBF)组,培养两组菌株形成生物被膜,分别提取RNA进行文库构建和转录组测序(RNA-Seq),以鲍曼不动杆菌AB030(NZ_CP009257.1)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8个DEG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结果RNA样品完整无污染,测序数据错误率为0.03%;BF组与WBF组相比,鉴定到171个DEGs,其中106条基因为上调表达,65条基因为下调表达;这些基因主要涉及DNA结合、膜蛋白、菌毛调控、ATP的合成和分解等;GO分析显示较多基因被注释到生物过程部分,KEGG分析显示DEGs富集到多种物质代谢途径;选取的8个DEGs利用qRT-PCR进行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趋势一致。结论不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临床CRAB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多基因和多条信号通路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
-
-
-
郭竹玲;
刘莎莎;
张羽;
符起亚
-
-
摘要:
慢性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所引起的最常见的感染性牙周组织疾病,其主要致病菌是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是牙龈卟啉单胞菌的重要菌体成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本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蛋白介导慢性牙周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进行总结,以拓展疾病防治新思路.
-
-
郑月月;
李智涛;
韩海芳;
梁梦歌;
高社干
-
-
摘要:
牙龈卟啉单胞菌(Pg)是引起牙周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并可引起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Pg与消化道肿瘤,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胰腺癌以及结直肠癌有密切关系。本文重点介绍Pg菌毛的致病及免疫颠覆机制、Pg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
-
郑月月;
李智涛;
韩海芳;
梁梦歌;
高社干
-
-
摘要:
牙龈卟啉单胞菌(Pg)是引起牙周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并可引起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Pg与消化道肿瘤,包括口腔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胰腺癌以及结直肠癌有密切关系.本文重点介绍Pg菌毛的致病及免疫颠覆机制、Pg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
-
-
-
-
-
-
-
杨健美;
施慧;
高崧;
陈祥;
刘秀梵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运用PCR技术,分别从大肠杆菌TB1、107/86和C83907菌株中扩增出不舍信号肽序列的Stx2eB亚单位基因(stx2eB)、F18菌毛的A亚单位基因(fedA)和F4菌毛亚单位基因(faeG),将这3个基因的PCR扩增产物按预定阅读框架克隆入pGEX-6P-1载体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下游,对构建的重组质粒pFSFaeG进行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插入的片段与预期一致,且阅读框正确.重组质粒在宿主菌BL21中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初步分析,发现表达产物与谷胱甘肽转移酶相融合,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80kD.用表达FedA-Stx2eB-FaeG的重组菌BL21(pFSFaeG)灭活苗对5周龄的ICR小鼠进行腹腔免疫,结果显示经重组菌免疫后的小鼠血清中,产生了分别针对F4、F18、Stx2e抗原特异性的IgG,相应的抗体水平从免疫后7d开始逐步升高,在第二次免疫后21d左右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在攻毒后对小鼠提供了较好的保护,免疫保护率均达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