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肿病
猪水肿病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41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2462篇;相关期刊128种,包括兽医导刊、猪业科学、贵州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福建省第九届猪病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2012第四届中国兽药大会等;猪水肿病的相关文献由71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国平、吴斌、陈焕春等。
猪水肿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2462篇
占比:99.45%
总计:72863篇
猪水肿病
-研究学者
- 刘国平
- 吴斌
- 陈焕春
- 师东方
- 边传周
- 杨威
- 林艺远
- 蒋士传
- 谢永平
- 于化洲
- 何启盖
- 冉雪琴
- 吴春梅
- 宁官保
- 潘艳
- 王嘉福
- 王成
- 盘宝进
- 许亚卓
- 许力干
- 赵战勤
- 郭春丽
- 金梅林
- 陈泽祥
- 上藤洋敬
- 乐为民
- 冯书章
- 冯瑜菲
- 刘军
- 刘建柱
- 刘志辉
- 刘梦元
- 刘秀玲
- 单虎
- 南竹
- 卢静义
- 原国哲也
- 史永胜
- 吕亚辉
- 吴拥军
- 吴春荣
- 吴春霞
- 周俊秀
- 周战新
- 周景波
- 孙洋
- 孙耀华
- 宋体明
- 宋祖排
- 宫均荣
-
-
张晓磊;
齐德臣
-
-
摘要:
为了降低猪水肿病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猪水肿病及其防治进行论述,分析了猪水肿病病因、流行病特点、发病症状和引发原因,提出了仔猪管理、加强饲料搭配管理、清洁消毒管理等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
周恩民
-
-
摘要:
猪水肿病的形成是由大肠杆菌为致病因素,引起幼年猪发生急性病症。幼年猪患有水肿病的数量较大,此病成为幼年猪成活的关键条件。为此,研究猪水肿病的防控方法,高效开展病症治疗,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保障猪群健康,减少幼年猪患病问题,提升猪群卫生管理的有效性。
-
-
闫广伟;
李克钦;
李克鑫;
王振峰;
李倩;
蔺西才;
李开凯;
王诚;
刘建柱
-
-
摘要: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中可以致病的菌株引起仔猪发病的一类传染病,又因为可致病的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不同和侵害猪的日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根据发病日龄不同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仔猪黄痢多发生于出生后1周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多发;仔猪白痢多发生于出生后10~30日龄,以10~20日龄多发,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仔猪。该病以发生肠炎和肠毒血症为特征。
-
-
黄雪娇
-
-
摘要: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具有突发性特征,目前断奶仔猪的病发率最高,同时也有较高的死亡率,需要养殖户加强防护措施,提高防疫意识,提前准备药物,能够在发病时使猪及时得到救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
-
王强
-
-
摘要: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所食饲料蛋白含量高及应急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又名猪胃肠水肿,俗称猪摇摆病。该病的临床特征是猪突然发病,病猪蹒跚、左右摇摆,肌肉抽搐、震颤,眼睑、头部水肿。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发病特点表现为:多发于同一窝仔猪中体质硕壮、生长发育良好的断奶仔猪,没有断奶的仔猪和育肥猪发生的很少。该文总结阐述了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防控措施等。
-
-
耿启泉
-
-
摘要:
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素与某些营养缺乏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小猪急性、致死性传染病。2022年4月,卫辉市某猪场保育猪发生了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运动失调为主要特征的猪病,通过病理学解剖和实验室检查,最后确诊为猪水肿病,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猪场建于2012年,具有1000头猪的存栏规模。2019年因市场行情、疫病传播等多种原因将猪全部淘汰而停业。
-
-
陈珍玉
-
-
摘要: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发的一种急性、散发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又称为大肠杆菌毒血症、胃水肿,常见于断奶仔猪。仔猪断奶后机体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遭受较大的应激,在诸多因素影响下,猪群的抵抗力显著下降,很容易造成大肠杆菌入侵引发水肿病。本文探讨了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希望对养殖户有一定的帮助。
-
-
张洪兵
-
-
摘要:
猪水肿病在生猪养殖业中较为常见,其主要发生于仔猪,整体发病率较高,且仔猪患病后死亡率长期高居不下,若无法给予及时处理,将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文从猪水肿病的研究现状出发,结合生猪养猪业实际情况,简要介绍猪水肿病的临床特征和发病原因,并深入探究猪水肿病预防和治疗措施。
-
-
苏德昌
-
-
摘要:
猪水肿病是产毒素的大肠杆菌感染引发,多发生于断奶后营养状态良好的仔猪群体,典型的症状是胃壁出现水肿。猪水肿病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一旦发生将会快速向整个猪群传播蔓延,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常会对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猪水肿病的发生常呈地方流行,仅限于某些猪群不具备广泛传播性,发病率10%~35%,致死率80%以上,威胁严重时高达100%。该文主要论述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
-
张维强
-
-
摘要:
本文对猪水肿病进行分析,主要探究发病成因、临床症状、病例与诊断等内容,并提出该类病状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在日常饲养中,养殖人员应做好日常圈舍消毒、饲料搭配、防护免疫等工作;对出现病症的生猪应加强管理,采取中西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使病猪能提前恢复健康.
-
-
余建连
- 《福建省第九届猪病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的水肿.病原菌为溶血性大肠杆菌,带菌母猪和感染仔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又名大肠杆菌毒血症,俗称小猪摇摆症.是断乳仔猪常见多发病,呈地方性流行,病死率高.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发病较多,特别在气候骤变和阴雨季节更易发病.已成为早期断奶后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病,很难挽救,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疑难病症之一.现介绍一例仔猪水肿病的诊治。本文介绍了猪水肿病的发病情况和临珠症状,并分析了病理变化,重点对疾病防控详细介绍,包括隔离病猪,严格消毒;对病猪肌肉注射氟苯尼考等。 采取以上措施后,没有新病例发生,第3天病情即有好转,食欲开始增加。持续用药5天后,病情得到控制。但有6头猪症状严重,最终死亡,治愈率达90.97%。
-
-
谢峰
- 《第三届河北省畜牧兽医科技发展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意义在于通过研究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与机制,预防和治疗猪水肿病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猪水肿病(edema disase of swine,ED)又称肠毒血症,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其临床特征为组织器官水肿、神经症状、低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剖检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该病主要侵害断奶后5~14天或刚转入肥育群的断奶仔猪.本文对滦平县某一猪场仔猪群发病做研究,从病原、流行病学、诊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
-
-
-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swine,ED)是仔猪常见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由某些特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以神经症状和全身水肿,特别是胃大弯。肠系膜及脑部水肿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内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也偶有发生。采食量大、生长快、体况健壮的猪最为常见。体重在8-15kg,而且同窝生长健壮的仔猪发病率较高。本病发病率虽不高,但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虽然有些猪在急性感染后可痊愈,但通常表现为发育迟缓,造成饲料回报率低,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自首次报道本病以来,目前确认所有养猪的国家均有发生。本文对猪水肿病的病原进行了分析,并就流行规律和临床症状进行了简述,介绍了其致病机理,主要从免疫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最后就临床诊断、防治措施等做出了综述。
-
-
范学辉
- 《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近年来各地相续发生了以猪溶血性大肠杆菌为病源的,以头面部及眼睑水肿剖检猪体内各部位发生不同程度水肿为特征的疾病,即猪水肿病,各疫区的发病死亡率都较高,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说明出现了高致病力的野毒株,我厂以现地发病猪场的病死猪内脏采集病料,经分离鉴定得到菌种制成了猪水肿病灭活疫苟,免疫了一些猪场的妊娠母猪和断乳仔猪,有效地防治了本病,疫苗安全可靠.
-
-
孙高平;
孙建忠
- 《华东区中兽医研究会第二十二届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猪水肿病,也叫肠毒血症、溶血性大肠杆菌毒血症、胃水肿、肠水肿、胃肠水肿、小猪摇摆症或麻痹性中毒等.以出现水肿及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猪患病后在眼睑、结膜、齿龈、脸部、颈部和腹部皮下出现水肿,严重的头顶甚至胸下部出现水肿.有的站立时弓背发抖,步态蹒跚,渐至不能站立,肌肉震颤,倒地四肢划动如游泳状,发出嘶哑的尖叫声,体温正常或偏低.病程短者数小时即可死亡,提出要加强饲养管理,经常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饲料,经常注意猪舍清洁卫生,常可避免发生本病。尤其在将要离乳时,更要注意上述问题。离乳不要骤然,饲料要多样化,保持饲养条件逐渐变化,使仔猪有个适应过程,更能起到比较可靠的预防作用,在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3周,每头每天内服磺胺甲嘧啶1.5克,可预防本病的发生,升麻、陈皮、川连、茯苓、车前子、泽泻、黄芩各20份,双花、川朴、紫草、川军各25份,磷酸氢钙200份,芒硝550份。共为细末,混合均匀后备用。lOkg以内的仔猪每次内服lOg;11至20kg的猪每次内服20g;21至60kg的猪每次内服30g;31至40kg的猪每次内服40g;40kg以上的猪每次内服50g。每天一次(混饲料中),连用五天,可起到预防作用,鲜马齿苋50g,侧柏叶20g(每头每天的用量),切成细末,混饲料中饲喂,每天早、晚各喂一次,连用5天,预防效果很好。
-
-
刘国平;
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吴斌;
林艺远;
胡长敏;
郭爱珍;
金梅林;
陈焕春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根据猪水肿病大肠杆菌Ee株主要免疫原性片段SLT-IIeB和FedF的基因序列,利用PCR技术克隆目的片段,并将SLT-IIeB和FedF基因依序串联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表达系统的GST下游,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获得了大小约为63ku融合蛋白GST-SF,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制备血清,体外活性试验表明,所制备的抗血清能中和Ee株水肿毒素对Vero细胞的病变效应;黏附抑制试验证实抗血清能抑制E2株对猪小肠刷状缘细胞的黏附.研究表明GST-SF融合蛋白具有SLT-IIeB及FedF的中和表位。
-
-
赵战勤;
吴斌;
刘国平;
林艺远;
周锐;
金梅林;
陈焕春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以本地分离的猪水肿病大肠杆菌鄂E株为模板,用PCR分别扩增大肠杆菌猪水肿病毒素(SLT-Ⅱe)A亚基960bp的全基因和A1亚基666bp的基因片段,分别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对A亚基960bp的基因片段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同时将Al亚基666bp的DNA片段后插入pGEX-KG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KG/SLT-ⅡeAl并转化BL21进行诱导表达.获得的融合表达蛋白为53kDa的可溶性蛋白质且具有免疫学活性.将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的抗血清能中和鄂E株产生的SLT-Ⅱe从而阻断其对VeroE6细胞的生物学毒性作用.以表达的蛋白为抗原建立SLT-ⅡeA1亚基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经初步研究与应用表明,该方法可用于猪血消中SLT-Ⅱe抗体的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