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8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作物、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627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兽医导刊、福建畜牧兽医、畜牧与饲料科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2006年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等;仔猪黄痢的相关文献由1019位作者贡献,包括秦四海、邢兰君、陈家福等。
仔猪黄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627篇
占比:96.94%
总计:18184篇
仔猪黄痢
-研究学者
- 秦四海
- 邢兰君
- 陈家福
- 刘芳
- 孙耀华
- 杨加琼
- 丁中
- 丰成学
- 何乃得
- 何电昌
- 冷冬
- 刘作华
- 刘光辉
- 刘可越
- 刘定义
- 刘建柱
- 刘文利
- 刘泽文
- 刘海军
- 刘畅
- 刘秀玲
- 刘鼎阔
- 单虎
- 卢晓辉
- 原慧斌
- 史秋梅
- 叶裕香
- 吴化萍
- 吴桂锋
- 吴玉臣
- 周丹娜
- 周燕
- 周长锋
- 和平
- 唐伟
- 唐光武
- 唐式校
- 唐玲玲
- 唱韶红
- 夏兴霞
- 孔庆娟
- 孙世铎
- 孙刚
- 孙广力
- 孙贤
- 宫均荣
- 崔海军
- 张万福
- 张东林
- 张代
-
-
王志强
-
-
摘要:
仔猪黄痢病又被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的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接触性、高度致死性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仔猪黄痢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其中1~3日龄的易感性最强,7日龄以上的哺乳仔猪很少发病。仔猪黄痢病具有发病急,发病过程短,致死率高的特点,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一起实际发病病例,探讨仔猪黄痢病的诊断与防治过程,希望对更好地控制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有一定帮助。
-
-
张蕾
-
-
摘要:
生猪疾病是影响并制约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是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进程中密切关注的问题。生猪腹泻疾病发生率较高,发病较为突然,一般受多种致病性因素的影响而引发此病。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在了解生猪腹泻疾病特点的基础上,密切观察生猪临床症状,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疫病防控能力与防控水平,尽可能降低腹泻对生猪生长的影响程度。文章阐述了生猪腹泻疾病发生原因与常见类型,并从预防及治疗的方面提出控制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
-
韦淑英
-
-
摘要:
目的 分析仔猪黄痢采用中药方剂黄连汤联合恩诺沙星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600头黄痢仔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个组别一组为对照组(n=300),另一组为观察组(n=300)。对照组只用恩诺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方剂黄连汤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方剂黄连汤联合恩诺沙星治疗仔猪黄痢具有一定优势,值得在黄痢仔猪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
王晓谦
-
-
摘要:
仔猪黄痢是兽医临床上较常见、多发的胃肠道传染病,常发于3日龄左右乳猪,发病急,死亡率高,可导致仔猪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下降,对仔猪的健康生长构成威胁,严重影响养殖效益的提高。该病常采用抗生素类进行治疗,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而影响疗效,还可能造成药物残留超标,给动物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严重影响。中药具有纯天然性、毒副作用小、残留少等优势,成为抗生素替代品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仔猪黄痢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症状,探讨中医防治该病的对策,希望为开发治疗该病的中兽药产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旨在保障生猪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
-
闫广伟;
李克钦;
李克鑫;
王振峰;
李倩;
蔺西才;
李开凯;
王诚;
刘建柱
-
-
摘要: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中可以致病的菌株引起仔猪发病的一类传染病,又因为可致病的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不同和侵害猪的日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根据发病日龄不同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仔猪黄痢多发生于出生后1周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多发;仔猪白痢多发生于出生后10~30日龄,以10~20日龄多发,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仔猪。该病以发生肠炎和肠毒血症为特征。
-
-
张敏;
焦三忠;
李正亮;
唐炳
-
-
摘要:
1常见腹泻疾病及其症状诊断1.1细菌性腹泻1.1.1大肠杆菌引发腹泻。①仔猪黄痢:可感染新生~7日龄仔猪,以1~3日龄哺乳仔猪发病为主,主要传染源为带菌母猪。临床以最急性症状为主,潜伏期往往不到12 h,病仔猪突然腹泻,粪便最初为黄色浆糊状,并夹杂乳白色的乳凝片,随后呈黄色水样腹泻,并呈喷射状,病仔猪脱水、消瘦,最终昏迷死亡。②仔猪白痢:可感染7~30日龄仔猪,以14~21日龄哺乳仔猪发病为主,主要因卫生环境不良和带菌母猪感染引发仔猪腹泻,病猪感染后,体温升高不明显,病仔猪腹泻,粪便为灰白色的浆糊状。
-
-
邓思思
-
-
摘要:
仔猪黄痢是以排出黄白色的粥样腹泻物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致病原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拥有多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并且区域不同养殖环境不同,大肠杆菌的致病血清型也存在很大差异。单纯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难以有效控制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流行。在某些生猪养殖场中,仔猪黄痢发生流行率极高,有时高达90%以上,并且一旦有个别猪出现临床症状,短时间内就会蔓延到整个猪群中,造成严重的死亡,降低新生仔猪的生存率,危害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该文探讨了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鉴别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
-
卢铁华
-
-
摘要:
仔猪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体温调节和消化机能不完善,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轻者影响仔猪生长发育,严重者导致仔猪死亡,给养殖场(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基层兽医工作实践,阐述了仔猪贫血、仔猪低血糖病、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四种仔猪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期为养殖场(户)仔猪常见病防治提供参考。
-
-
-
-
朱明恩
- 《2006年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为了掌握潍坊地区猪群中导致仔猪黄痢的致病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及分布情况,研制与本地区血清型一致的菌苗,有效防治仔猪黄痢的发生,用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对潍坊地区6个养猪主要县市的14个规模化猪场和22个养猪专业户采集疑似仔猪黄痢病料76份,共分离出6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并用大肠杆菌O抗原单价血清对其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6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中有45株能确定血清型,分布在9个血清型中,其中优势血清型为O8(11株),O9(9株),O141(8株),占定型菌株的62.2%,其余血清型为O45(3株)、O147(3株)、O20(2株)、O157(3株)、O101(4株)、O119(2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