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艾塞那肽

艾塞那肽

艾塞那肽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66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2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62629篇;相关期刊223种,包括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药品评价高峰论坛、第二届环渤海色谱学术报告会、2012中国·北京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等;艾塞那肽的相关文献由1680位作者贡献,包括袁建成、马亚平、张忠旗等。

艾塞那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2 占比:0.75%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2629 占比:99.23%

总计:63117篇

艾塞那肽—发文趋势图

艾塞那肽

-研究学者

  • 袁建成
  • 马亚平
  • 张忠旗
  • 王慧
  • 王涛
  • 赵金礼
  • 韩广
  • 李乾
  • 杨小琳
  • 钱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邵茜; 郁亚南; 黄钰涵; 王晓彤; 凌宏威; 吕冬梅; 王涛
    • 摘要: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降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重的影响因素,为T2DM患者艾塞那肽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续使用艾塞那肽治疗12个月的T2DM患者,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患者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血脂、联合降糖治疗方案等。根据患者体重下降是否超过3%,将使用艾塞那肽治疗患者分为治疗应答组和治疗不应答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寻找艾塞那肽降低T2DM患者体重的预测因素。结果:治疗应答组T2DM患者病程明显短于不应答组(P<0.05);与治疗前临床指标相比,治疗应答组及不应答组体重、BMI、HbA1c、FPG、PP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下降,而稳态模型胰岛功能(HOMA-B)明显升高(P<0.001);艾塞那肽治疗6个月后,T2DM患者体重下降与基线体重和基线HbA1c密切相关(P<0.05)。结论:基线体重、HbA1c改善与艾塞那肽治疗6个月后体重下降呈正相关关系,是艾塞那肽治疗T2DM患者降低体重的可靠预测因素。
    • 吴玥辰
    • 摘要: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艾塞那肽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7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塞那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BG、2 h PG、HbA1c分别为(6.11±1.95)mmol/L、(7.42±2.15)mmol/L、(6.53±1.32)%,均低于对照组的(7.46±2.04)mmol/L、(9.79±2.46)mmol/L、(7.78±1.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二甲双胍+艾塞那肽治疗的效果理想,同时可保证治疗的安全问题,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 李胜男; 高莉
    • 摘要: 目的探究艾塞那肽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共选取该院2018年4月—2021年1月收治的93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给予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研究组进行常规口服降糖药联合艾塞那肽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血糖、肾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研究组临床指标BMI、SBP水平分别为(28.62±2.44)kg/m^(2)、(136.07±9.93)mmHg,对照组BMI、SBP水平分别为(28.54±2.39)kg/m^(2)、(134.85±10.80)mmHg,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2、0.567,P>0.05);两组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糖水平FPG(6.32±1.08)mmol/L、2 hPG(8.53±1.26)mmol/L、HbA1c(5.86±0.74)%均低于对照组的(7.89±1.23)、(10.26±1.54)mmol/L、(6.32±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1、5.922、2.762,P<0.05);研究组的肾功能指标Scr(70.10±10.13)μmol/L、CysC(0.67±0.23)mg/L、UACR(49.74±6.62)mg/g均低于对照组的(76.97±17.52)μmol/L、(1.39±0.38)mg/L、(76.96±7.57)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8、11.025、18.443,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有效降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水平,保护肾功能,改善病情,延缓肾病进展。
    • 闫敏
    • 摘要: 目的分析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中,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艾塞那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78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艾塞那肽治疗的3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用药干预下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5)。结论在T2DM患者治疗中,采取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艾塞那肽治疗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安全性较高。
    • 张娜
    • 摘要: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研究组采取艾塞那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体重指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FPG水平、2 h PG、HbA1c、BMI分别为(6.58±1.17)mmol/L、(9.48±2.33)mmol/L、(6.78±1.23)%、(24.38±1.25)kg/m^(2),均低于对照组的(8.13±1.22)mmol/L、(11.92±3.05)mmol/L、(8.41±1.35)%、(27.12±1.1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塞那肽能积极控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减轻体质量,且安全可靠。
    • 王文联
    • 摘要: 目的分析艾塞那肽致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报告,筛选出艾塞那肽的严重ADR报告,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情况、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转归和关联性评价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提取43例报告,男24例,女19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4岁;一例患者可能有多种原患疾病,统计共71例次,其中原患疾病为泌尿系统损伤最多,高达46例次;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合计165例次,其中,胃肠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和内分泌系统损害位居前三,分别发生42例次、34例次和27例次;43例艾塞那肽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23例痊愈,7例好转,5例未好转,其他8例转归信息不详。结论艾塞那肽安全性方面的评价不容忽视,应重视艾塞那肽在降糖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加强其上市后的安全性研究工作。
    • 于庆涛; 曹越; 张平; 张谦; 付晓燕; 盛建萍; 王玲玲; 阎晋
    • 摘要: 目的探讨传统能量限制饮食联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s)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超重或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伴超重或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序列的方式,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间,6例患者因个人原因或依从性较差而退出研究,最终分析共纳入74例患者,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糖尿病饮食联合磺脲类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能量限制饮食联合艾塞那肽治疗。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血清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减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FBG和HbA1c水平相较于干预前均显著下降,其中FBG下降(0.91±2.25)mmol/L,HbA1c下降(0.66±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bA1c、血清胰岛素水平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血清TC、TG和LDL-C水平相较于干预前显著下降,下降水平分别为(0.46±0.74)、(0.17±0.29)、(0.26±0.50)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C水平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量限制饮食联合艾塞那肽可降低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改善血糖和血脂代谢,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
    • 陈悦
    • 摘要: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胰岛素抵抗水平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艾塞那肽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胰岛素抵抗水平、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塞那肽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降低其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风险,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李丹玉
    • 摘要: 目的:分析尿毒清颗粒联合艾塞那肽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51例。西药组采用皮下注射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口服尿毒清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和尿特异性指标。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8.43%(P0.05)。结论:应用尿毒清颗粒联合艾塞那肽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和尿特异性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刘芸雅; 刘哲鹏; 王俊; 梁会敏
    • 摘要: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用乳化复乳法制备包载艾塞那肽(EX)的PLGA纳米粒(EX-PLGA NPs),并对其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采用Box-BehnkenDesign(BBD)响应面分析法对纳米粒制备的处方工艺进行优化,动态光散射技术检测EX-PLGANPs粒径和Zeta电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EX-PLGA NPs中艾塞那肽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制备的EX-PLGANPs粒径为(157.2±3.1)nm,Zeta电位为(−19.5±2.6)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4.41±0.28)%和(73.43±0.59)%,透射电镜图显示纳米粒外观圆整,分布均匀;EX-PLGANPs体外稳定性良好,透析袋法释放结果显示其具有缓释效果。结论制备的EX-PLGANPs粒径分布均一,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稳定性好,艾塞那肽含量分析方法科学有效,为艾塞那肽抗糖尿病口服缓释制剂的分析和开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