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422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9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970969篇;相关期刊731种,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河南省第二十六次儿科学术年会、中国第八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治疗防治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高级论坛等;1型糖尿病的相关文献由826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智广、刘芳、巩纯秀等。

1型糖尿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9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70969 占比:99.71%

总计:973748篇

1型糖尿病—发文趋势图

1型糖尿病

-研究学者

  • 周智广
  • 刘芳
  • 巩纯秀
  • 史大永
  • 杨涛
  • 卫海燕
  • 吴洁
  • 朱逞
  • 张梅
  • 李堂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燕晶; 张帆
    • 摘要: 目的 对2010年1月至2019年7月发表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个案共81篇116例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男女发病比例为1:1.17,女性患者发病更早[(31.20±11.24)岁vs(36.93±15.24)岁],均于1周内出现DKA.部分患者伴有前驱感染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及三多一少症状.女性患者发病时血糖较低[(34.40±9.75)mmol/L vs(38.77±13.54)mmol/L],HbA1c水平4.6%~8.6%,且女性患者空腹C肽水平更低[(0.03±0.06)mmol/L vs(0.06±0.09)ng/mL],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少部分患者T1DM自身抗体阳性.多数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替代治疗.结论 FT1DM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需长期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应引起高度重视.
    • 韩沐真
    • 摘要: 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是否需要短期或长期应用胰岛素,要通过医生判定。一般来说,有几类人需要注射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几乎不能产生胰岛素;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者;新发糖尿病且明显消瘦的病人;2型糖尿病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下降者;面临大手术或严重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胰腺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状态决定患者胰岛素要注射一辈子还是注射一阵子。对不能分泌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只能接受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
    • 温敬冬; 宁松毅; 周胜蓝; 王雨; 陈昕晟; 戴莉敏
    • 摘要: 目的了解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感受与体验,为制订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6月收治的12例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深入访谈,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感受与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经历疾病挑战、个人应对、创伤后成长。结论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困境中艰难应对,并获得心理成长;医护人员应持续关注此类患者的情绪反应和心理感受,探索有效干预策略,促进其心理转变。
    • 乔彦; 赵景宏; 刘涛; 孙娜; 王晓娟
    • 摘要: 目的探讨川北地区汉族人群调节性T细胞(Treg)转录因子叉头蛋白p3(Foxp3)基因rs3761548多态性与经典1型糖尿病(T1D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20年9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80例经典T1DM患者(T1DM组)及同期本地186名无血缘关系的我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质谱法对Foxp3基因rs376154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C肽(FCP)、餐后2小时C肽(2 h CP);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蛋白A_(1c)(HbA_(1c))。结果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基因rs3761548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rs3761548多态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18.7%。T1DM组和对照组之间rs3761548多态位点A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2%vs 18.3%,P>0.05)。T1DM患者rs3761548多态位点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LDL-C水平更高,而FCP、2 h CP水平更低(P<0.05)。结论Foxp3基因rs3761548多态性A等位基因与川北地区汉族T1DM患者LDL-C水平及FCP、2 h CP水平密切相关。
    • 陶丹; 刘莉; 杨家义
    • 摘要: 近年来,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其中约5%的患者为1型糖尿病(T1DM)。T1DM的发病率以3%的年增长率急速上升,发病年龄呈低龄化。T1DM已成为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主要致盲的眼病之一。在有20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几乎所有T1DM患者会罹患DR。微小RNA(miRNA)通过调控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新生血管形成、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等在DR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探索miRNA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且进一步研究DR中有异常表达的miRNA功能和机制,将有助于阐明DR的发病机制,对预防和控制DR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并为将来miRNA用于早期预防及治疗DR提供新的依据。
    • 张鲁宁; 乔凌燕; 李诚; 井然; 葛娟; 杨洪秀; 李堂
    • 摘要: 目的:调查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FGM)对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儿童血糖控制的影响及患儿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在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随访的142例T1DM儿童的临床资料,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 TIR)、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等相关指标,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应用FGM的满意度情况。结果:① FGM组较自我血糖监测组(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SMBG)在血糖监测第1年后胰岛素用量、第2年的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 在82名佩戴FGM的患儿中,联合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CSII)第二年HbA1c (6.4%)较使每日多次胰岛素输注(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 MDI) HbA1c (7.1%)显著下降。其中联合CSII的患儿TIR为(79%)较使用MDI的患儿TIR (72%)控制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 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佩戴FGM、遵循糖尿病饮食、每天运动时间60分钟以上、坚持3~6个月来院复诊的患儿血糖控制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 问卷调查显示佩戴FGM总体满意度(90.7%)较高,其中无痛及监测方便(97.67%)为其选择的主要初衷,部分不良反应包括扫描仪故障;皮肤过敏;传感器脱落;出血。结论:强化治疗的T1DM患儿中佩戴FGM有利于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HbA1c、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FGM联合CSII治疗不但更好地降低HbA1c,显著提高TIR,而且满意度较高,是目前儿童T1DM强化治疗的理想选择。
    • 殷峻
    • 摘要: 刚得知家中宝贝罹患1型糖尿病,整个家庭似乎都如临末日,不知道孩子漫漫人生将如何度过。虽然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能从开始的打击中振奋起来,为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过正常的生活做不懈的努力。这时,几乎每个患儿家长都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有糖尿病在身如何运动?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快乐成长吗?运动能为小糖友保驾护航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功能被自身免疫几乎完全破坏,只能依赖外源性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皮下注射胰岛素每日的剂量相对恒定,无法像自身胰岛那样随身体需要精确分泌胰岛素控制血糖。
    • 张泽鹏; 徐兴军; 刘佳人; 张伟伟; 邵淑丽
    • 摘要: 为探究牡荆素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将84只4周龄SPF级雄性ICR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水模型对照组、DMSO模型对照组、牡荆素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组间体质量差异不显著。模型构建成功并连续灌胃不同剂量牡荆素4周后,试剂盒法测定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SOD、GSH-PX、T-AOC酶活性及MDA含量;荧光定量PCR测定抗氧化基因SOD-1、SOD-2、GPX-1、GPX-4表达量。结果表明,牡荆素可极显著提高Ⅰ型糖尿病小鼠SOD、T-AOC、GSH-PX酶活性,极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上调SOD-1、SOD-2、GPX-1、GPX-4基因的表达量。牡荆素可提高1型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 陆璐; 冯英楠; 周涵; 曾艳
    • 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抑制剂相关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临床处理原则及治疗,提高临床医生对PD-1抑制剂使用的安全意识。方法报道1例PD-1抑制剂致1型糖尿病病例,并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万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收集PD-1抑制剂致1型糖尿病的病例,并与本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病例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12~80岁,中位年龄61岁;原发肿瘤非小细胞肺癌11例(35.5%),黑色素瘤6例(19.4%),转移性黑色素瘤3例,肺鳞癌、转移性肾细胞癌各2例,肝癌、骨肉瘤、霍奇金淋巴瘤、食管鳞癌、胃癌、小细胞肺癌、心源性血管肉瘤各1例;单独或联合使用纳武普利单抗18例(62%),应用帕博利珠单抗9例(31%),信迪利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各1例,另外2例未报告;发病中位时间为用药后9周(2周,60周);26例(83.9%)患者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发病时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值为39.6 mmol/L(17.4~7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平均值为8.0%(6.1%~17.3%);C肽水平均低于正常或无法测出;28例患者检测了GAD抗体,10例(35.7%)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13例(52%)患者病情稳定后继续PD-1抑制剂治疗,12例(48%)患者终止了PD-1抑制剂治疗,6例在文献中未做描述。6例(19.4%)患者使用PD-1抑制剂后同时出现甲状腺等内分泌免疫相关疾病。结论PD-1抑制剂相关糖尿病常以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加强C-肽和胰岛素抗体等预测标志物的检测并及时诊治对患者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 王丹萍; 韩坤; 沈亚非
    • 摘要: 目的研究妊娠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pregnancy-associated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PF)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女性暴发性l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发生在妊娠或产后2周内,属于PF的范畴,遂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非妊娠相关组(NPF组)6例,妊娠相关组(PF组)4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NPF组消化道症状阳性率(66.6%),低于PF组(100.0%);NPF组总胆固醇(4.87±1.96)mmol·L^(-1),低于PF组(12.59±2.13)mmol·L^(-1);NPF组血淀粉酶(83.5±54.1)U·L^(-1),低于PF组(292.3±42.0)U·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起病急,进展快,症状更重,临床上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误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