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92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4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9683篇;相关期刊412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六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CT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大会等;腹主动脉的相关文献由2652位作者贡献,包括景在平、韩新巍、任勇等。

腹主动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4 占比:1.61%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9683 占比:98.36%

总计:50511篇

腹主动脉—发文趋势图

腹主动脉

-研究学者

  • 景在平
  • 韩新巍
  • 任勇
  • 刘磊
  • 史清宇
  • 吴巍巍
  • 孟越
  • 李灿
  • 王景璟
  • 马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敏; 王凯; 李绍钦; 潘昌杰; 石海峰; 何光远; 贾中芝
    • 摘要: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腹主动脉(AA)夹角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ISMAD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1∶4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照组纳入同期232例非ISMAD患者。对比两组患者间SMA-AA夹角。根据SMA-AA夹角分布,分为70°组(n=12),统计组间比值比(OR)。结果ISMAD组、对照组患者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SMAD组、对照组SMA-AA夹角分别为(58.6±16.5)°、(48.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OR=4.233,P=0.001)。SMA-AA夹角判断ISMAD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656(P43.1°。结论SMA-AA夹角是ISM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ISMAD发病风险随着SMA-AA夹角增大逐渐增高。
    • 张凯旋; 廖玉娇; 林琳; 何治宏; 王龙海
    • 摘要: 笔者在局解实训操作当中,解剖一具身高约175 cm的老年男性,发现其右侧睾丸动脉及右肾静脉存在变异:右侧睾丸动脉未经腹主动脉直接发出,而是经右肾副动脉发出;右肾动脉及右肾副动脉后方出现两支变异的右肾静脉。为中国人体质调查提供资料,同时为临床泌尿外科手术及介入提供参考,现对右侧睾丸动脉起点.
    • 周树兰; 王成
    • 摘要: 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中不同浓度附子多糖(Fuzi polysaccharide,FPS)对腹主动脉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显微镜下取48只SD大鼠腹主动脉,随机分为新鲜组、保存对照组(灭菌注射用水)、多糖保存组(FPS 0.1,1,10,20 mg/ml)。新鲜组取材后立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内部超微结构变化,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活性,酶标仪检测ATP酶(Na^(+)-K^(+)-ATP酶、Ca ^(2+)-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对腹主动脉线粒体结构和功能进行综合评价;保存对照组和多糖保存组取腹主动脉后于-196°C液氮内保存1周后进行上述指标检测。结果与新鲜组比较,保存对照组线粒体结构完整性显著降低,复合体活性、ATP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均大幅度下降(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保存对照组比较,多糖保存组线粒体损伤减轻,复合体活性、ATP酶、抗氧化物酶活力增强和MDA含量降低,并从浓度1 mg/ml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浓度达10 mg/ml时达峰值。结论深低温保存造成了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害;附子多糖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腹主动脉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 唐燕; 谢瑾; 谷颖
    • 摘要: 患儿男,14 d,出生体质量2900 g,现体质量2550 g,足月出生,入院前10 d出现喂奶后呕吐,呕吐物包含奶汁、胆汁,保守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后体格检查:腹部稍膨隆,全腹软,肝、脾未扪及;血常规、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行碘水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胃、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上部显影,局部稍扩张,十二指肠(降段下份、水平部及升部)未见显影(图1),碘水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十二指肠降段闭锁。患儿饮奶35 ml后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贲门显示清晰,造影剂从胃腔流向食管,幽门可见开放,造影剂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腔,胃壁各层显示清晰,十二指肠球部明显充盈,内径约17 mm,其内未见明显肿块回声,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为46°(图2).
    • 宋玉静; 汪琳琳
    • 摘要: 目的:比较腹主动脉与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动脉球囊预置用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体表辐射剂量、DSA透视时间]水平、产妇围术期指标(剖宫产术时长、剖宫产术中失血量、术后体温、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和输血率)水平、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妇动脉球囊预置用时和DSA透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DSA体表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5、10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产妇血清CK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可缩短动脉球囊预置用时、DSA透视时间,降低DSA体表辐射剂量,效果优于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
    • 邹凌威; 刘浩; 蒋小浪; 刘轶凡; 陈斌; 蒋俊豪; 石赟; 马韬; 林长泼; 董智慧; 符伟国
    •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a repair,EVAR)治疗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isolated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IA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接受EVAR治疗的53例IAA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生存、并发症及二次干预情况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和免于二次干预率。结果53例患者均成功接受EVAR治疗,其中1例术后因心包积液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9%。5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54.9±38.9)个月。随访期内死亡3例,无IAAD相关死亡。1、3、5和10年累计生存率为98.1%、98.1%、91.4%、87.1%,免于IAAD病死率均为98.1%,免于二次干预率均为91.9%。结论EVAR治疗IAAD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远期疗效较为理想。
    • 崔荔群
    • 摘要: 目的比较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与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抽取院内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的62例病患,时间段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随机分两组,参照组30例采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其余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对比手术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情况较好,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低位腹主动脉血管外阻断术的疗效更好,建议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应用。
    • 王建; 陈兵
    • 摘要: 目的探究腹部假腔血栓化程度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腔内治疗的129例TBAD患者资料,依据腹部夹层假腔血栓状态分成完全血栓组(24例)、部分血栓组(69例)和无血栓组(36例),对比三组患者预后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腹部夹层破口数≥3个(HR=4.863,95%CI=2.266~10.435,P<0.001)和胸部夹层假腔部分血栓形成(HR=2.602,95%CI=1.457~5.779,P=0.002)是腹部假腔无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腹部假腔无血栓组胸部假腔完全血栓化率为55.6%,比部分血栓组(75.4%,P=0.038)和完全血栓组(87.5%,P=0.009)低。无血栓组、部分血栓组和完全血栓组患者的主动脉相关死亡率分别为2.8%、1.4%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结论TBAD患者腔内修复术后腹部假腔无血栓状态可减少胸部假腔血栓化程度,但并不影响患者的中期预后。腹部夹层破口≥3个和胸部假腔部分血栓化可能预示腹部假腔将很难形成血栓。
    • 燕亚州; 胡何节; 方征东; 王晓天; 孙小杰; 葛新宝; 洪磊
    • 摘要: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腹主动脉重塑的特点及TEVAR术后发生腹主动脉扩张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进行诊治并接受TEVAR治疗的3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腹主动脉扩张组和腹主动脉未扩张组,每组15例。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腹主动脉重塑的特点及TEVAR术后发生腹主动脉扩张的影响因素。结果腹主动脉扩张组累及腹腔干动脉、累及肠系膜上动脉、肾下腹主动脉存在大破口的患者比例均低于腹主动脉未扩张组,腹主动脉段破口数目多于腹主动脉未扩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层累及腹腔干动脉、肾下腹主动脉存在大破口与腹主动脉扩张均呈负相关(r=-0.401、-0.733,P<0.05);腹主动脉段破口数目与腹主动脉扩张呈正相关(r=0.545,P<0.05)。术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显示,腹主动脉扩张组患者的各平面假腔直径、最大径均大于腹主动脉未扩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下腹主动脉存在大破口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腹主动脉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夹层累及腹腔干动脉、肾下腹主动脉存在大破口、腹主动脉段破口数目均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发生腹主动脉扩张有关,其中,肾下腹主动脉存在大破口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发生腹主动脉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大鹏; 李红军; 夏顺明; 徐萍; 熊中奎; 李海歌
    • 摘要: 目的探讨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肠系膜上动脉内口直径(dSMA)、同层腹主动脉内径(dAA)及肠系膜上动脉内口直径与同层腹主动脉内径比值(dSMA/dAA)正常解剖数值,并且比较其在性别及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为SMA影像解剖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60名(男180名,女180名)多层螺旋CT腹部双期增强扫描或腹主动脉CTA的成人,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年龄(20岁~70岁以上)按每相隔10岁分为一组,共分6组。测量其大小,并比较其在各年龄组间差异。结果360名受检者的SMA显示清晰,SMA-AA夹角平均为(60.32±20.40)°,dSMA平均为(0.96±0.14)cm,同层dAA平均为(1.82±0.25)cm,dSMA/dAA平均值为(53.40±8.67)%,男女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SMA与AA夹角及dSMA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层dSMA及dSMA/dA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晰地显示SMA的正常解剖关系,能够准确测量SMA夹角及直径等,从而提供SMA正常影像解剖数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