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35483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护理学报、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心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七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病研讨会、第六届中国武汉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药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学术交流会暨湖北省腹腔镜外科年会、2010CIC中国介入治疗论坛(原中国管腔内支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医科大学—美国DOTTER介入研究所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峰会等;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相关文献由58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立忠、黄连军、熊江等。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5483 占比:99.96%

总计:435649篇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发文趋势图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研究学者

  • 孙立忠
  • 黄连军
  • 熊江
  • 许尚栋
  • 郭曦
  • 刘光锐
  • 戴向晨
  • 李铁铮
  • 郑军
  • 郭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梅菲; 黄明魁
    • 摘要: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指血液从主动脉内膜破裂处进入中膜层,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撕裂,形成真假两腔的状态。Dake等[1]在上世纪末报道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AD,开创了AD治疗的新时代。目前,TEVAR治疗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2]。早期TEVAR主要局限于治疗部分Standford B型AD,其特点是夹层仅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开口以远的降主动脉,植入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定位于LSA根部以远的主动脉段,不影响弓上分支血管供血。但是,临床中常见到夹层破口累及LSA根部区域,手术需拓展近端锚定区,即支架近端覆膜段跨越LSA,从而充分覆盖病变,减少内漏发生。同时,需要对被覆盖的LSA进行血运重建,以保障左上肢动脉和左侧椎动脉等重要分支的血供。在传统TEVAR基础上,实施体外LSA预开窗技术,是解决近端锚定区不足和LSA血运重建问题的重要方法。
    • 何筱枫; 杨霖; 王效增; 李智佳; 孔德福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TBAD)是否累及髂总动脉对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患者的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筛选自2002年6月至2021年4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为ATBAD并行TEVAR的4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TA示主动脉夹层远端是否累及至髂总动脉将其分为累及组(n=221)与未累及组(n=198)。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血压、心率等临床资料,以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后30 d、6个月、1年行常规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胸腹主动脉CTA、血压及心率控制情况、临床症状、死亡及原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累及组患者的年龄、第一破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降主动脉真腔最大直径、有脑卒中史比例均低于未累及组;体质量指数、支架长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细胞计数水平,以及放射性疼痛、下肢缺血、夹层假腔大于真腔、螺旋形夹层的比例均高于未累及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BAD是否累及髂总动脉不影响TEVAR的近期及远期效果。
    • 梅统; 张岚; 赵文军; 卢永明
    • 摘要: 目的 评估主动脉弓上动脉针刺原位开窗(ISNF)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TEVAR)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2004年8月至2021年4月所有行TEVAR联合ISNF的研究,使用R软件统计技术成功率、弓上动脉支架通畅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315例患者TEVAR时拟采用ISNF重建弓上动脉,技术成功率为98%,弓上动脉支架通畅率为99%,术后内漏发生率为0.96%,神经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3.02%,30 d病死率为0.76%,逆撕率为0.99%。结论 TEVAR过程中行ISNF重建弓上动脉技术成功率高、弓上动脉支架通畅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贾贺月; 梁世超; 梅菲; 左尚维; 陈端端; 熊江
    • 摘要: 目的应用术中测压,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支架植入前后真假腔不同区段压力变化,验证基于功能学参数——真假腔第一压力平衡点(first balance position,FBP)评价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后夹层转归的可行性。方法对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TBAD患者进行TEVAR术中主动脉腔内测压,分析支架植入前后真假腔的压力变化,并基于2例患者术后随访的CTA资料进行图像分割和图像重建,比较随访期夹层假腔容积变化。结果9例患者支架植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FBP下移或压力差曲线右移,1例患者FBP改变不典型。患者1术后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计算获取的FBP位于腹主动脉段,术后3个月假腔容积较术后1周缩小40%(94.28 cm^(3) vs 156.60 cm^(3));患者2术后CFD计算结果显示术后FBP消失,真腔压力大于假腔,术后3个月假腔容积较术后1周缩小92.2%(11.50 cm3 vs 146.83 cm^(3))。结论术中测压结果初步证实TEVAR有利于增大TBAD患者真腔压力优势,术后FBP的变化与夹层真假腔容积变化有关。术后基于CFD获取患者早期压力变化有望成为预测TBAD患者术后转归的新方法。
    • 姚诗华; 陈旭; 郑奇军
    • 摘要: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已逐渐成为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1]。在接受TEVAR的主动脉病变患者中,有近40%的患者累及主动脉弓部远端。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的处理策略一直是弓部治疗中极具争议的热点话题[2]。为获得足够的锚定区,有13%~42%的TEVAR需要覆盖LSA[3],而覆盖LSA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颅内缺血、脊髓缺血、左上肢缺血和内漏等[4-6],因此经常需要重建LSA。目前重建LSA的常见方法有复合技术、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和分支支架技术等,各有其的优缺点[7,8]。
    • 康伟; 杨金保; 张金洲; 郭颖强; 程亮; 李滨; 杨博; 陈冬辉
    • 摘要: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女性,69岁,主因胸闷、胸痛2天就诊,超声示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伴钙化,主动脉瓣瓣叶增厚,回声增强,收缩期瓣口开放间距约9 mm,开放面积约0.7 cm^(2),最大压力阶差(PG⁃max)58 mmHg;射血分数54%。大血管CT血管成像提示:胸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Stanford B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约2 cm。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有白内障手术及胆囊切除手术史。术前经积极准备并组织科室讨论、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确定手术方案:拟在全麻备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一期行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和经导管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ranscatheter endovascular aorta repair,TEVAR)。
    • 燕亚州; 胡何节; 方征东; 王晓天; 孙小杰; 葛新宝; 洪磊
    • 摘要: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腹主动脉重塑的特点及TEVAR术后发生腹主动脉扩张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进行诊治并接受TEVAR治疗的3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腹主动脉扩张组和腹主动脉未扩张组,每组15例。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腹主动脉重塑的特点及TEVAR术后发生腹主动脉扩张的影响因素。结果腹主动脉扩张组累及腹腔干动脉、累及肠系膜上动脉、肾下腹主动脉存在大破口的患者比例均低于腹主动脉未扩张组,腹主动脉段破口数目多于腹主动脉未扩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层累及腹腔干动脉、肾下腹主动脉存在大破口与腹主动脉扩张均呈负相关(r=-0.401、-0.733,P<0.05);腹主动脉段破口数目与腹主动脉扩张呈正相关(r=0.545,P<0.05)。术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显示,腹主动脉扩张组患者的各平面假腔直径、最大径均大于腹主动脉未扩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下腹主动脉存在大破口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腹主动脉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夹层累及腹腔干动脉、肾下腹主动脉存在大破口、腹主动脉段破口数目均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发生腹主动脉扩张有关,其中,肾下腹主动脉存在大破口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发生腹主动脉扩张的独立危险因素。
    • 沈毓; 陈政; 陆清声
    • 摘要: 目的 通过支架移植物体外力学测试,探讨支架力学性质并优化联合置入段支架的选择方案。方法 采用径向力测试仪测量不同主体支架、裸支架及两者联合的径向力(RF)。绘制支架远端RF与支架放大率间线性关系。通过力学模拟直观地评估支架作用于主动脉壁的应力。结果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远端RF曲线反映出主动脉支架的超弹性特点,镍钛合金支架超弹性特点比不锈钢支架更明显;不同尺寸Hercules支架与相同尺寸限制性裸支架配合时联合置入段放大率相同,RF相近;初始压缩直径下,联合支架置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外扩张力(COF),高压缩程度下联合置入段支架COF高于单一支架置入。结论 基于支架体外力学模拟,可更直观地了解支架置入后血管壁应力。限制性裸支架应用可通过降低支架移植物远端放大率改变联合置入段RF,但在较高压缩程度下可能增加内膜损伤风险。
    • 石璨; 余蕾; 张梦菲; 何杨燕; 王璆; 余姗姗; 王旭明; 孙智超; 杨欣月; 蒋天安
    • 摘要: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升主动脉纵向应变(LS)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以TEVAR作为一线治疗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根据术前升主动脉收缩末期内径(AoS)≥35 mm或0.05)。随升主动脉内径增加,各LS参数均进一步降低(P均0.05);其LS-AW与SBP、PP、AoS、AoD均呈负相关(r=-0.22、-0.25、-0.32、-0.30,P均<0.05),LS-PW与PP、AoS、AoD呈负相关(r=-0.24、-0.24、-0.23,P均<0.05)。结论TEVAR术后早期,胸主动脉疾病患者升主动脉纵向弹性功能降低。
    • 张鸿坤; 郭文仁
    • 摘要: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已成为胸主动脉瘤、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壁间血肿/溃疡等胸主动脉疾病的一线治疗手段[1],与开放手术相比显著降低了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但是,对于病变累及弓上分支动脉以及近端锚定区不足需覆盖弓上分支开口的情况,除进行常规TEVAR外经常需重建弓上分支动脉。目前,弓上动脉重建的方法包括复合技术、烟囱技术、原位开窗技术和分支支架技术等。其中,原位开窗是基于现有腔内器具,采用完全腔内的方式对弓上分支动脉进行重建,无需定制等待,可适应不同胸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变化[3],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4-15]。然而,受到器材、操作技巧和解剖条件的影响,原位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如何预防和处理相关并发症是提高原位开窗技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如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