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七届国际胸心血管疾病手术及介入治疗研讨会
第七届国际胸心血管疾病手术及介入治疗研讨会

第七届国际胸心血管疾病手术及介入治疗研讨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09-08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分册编辑部

会议文集:第七届国际胸心血管疾病手术及介入治疗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全组1000例,男421例,女579例,年龄1.2岁~76岁(23±4)岁,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为ASD继发孔型,TTE测不同切面ASD的最大直径6~34(19±4)mm,其中单孔ASD为970例,多孔ASD30例。结果:1000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99%,所用封堵器直径为10~40(22±6)mm,30例多孔ASD,有26例置入一个封堵器直接封堵二个缺损孔,4例分别用二个封堵器加以封堵二个缺损孔。结论:ASD的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易行、无创伤、风险小、安全可靠、技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患者及临床医生的接受,已成为当今治疗ASD的首选方法。
  • 摘要:本文对传统象鼻技术的缺陷进行分析,介绍了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的优点,指出支架象鼻手术能有效闭合降主动脉残留假腔,能有效治疗Stanford A和B型夹层,减少二次手术可能或简化二期全胸腹主动脉置换的难度。
  • 摘要:目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评价Novare Enclose近端吻合装置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rn 方法: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病例中,选取主动脉根部均为2个吻合口的病例257例。其中149例应用Novare Enclose近端吻合装置,108例应用侧壁钳钳夹部分升主动脉,完成所有静脉或桡动脉桥血管与主动脉近端吻合。对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术后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Novare Enclose近端吻合装置组与侧壁钳组之间的差异。rn 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冠心病分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左室射血分数等)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构成比相同。两组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rn 与侧壁钳组相比,Novare Enclose近端吻合装置组的桥血管数多(P=0.042),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01),术中血浆用量明显减少(P=0.000)。两组术中失血量(P=0.137)、红细胞用量(P=0.065)、血小板用量(P=0.436)无差异。术后情况,与侧壁钳组相比,Novare Enclose近端吻合装置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0.027),ICU了时间延长(P=0.006),但24小时引流量减少(P=0.013)、24小时血浆用量减少(P=0.034)。两组术后在24小时红细胞用量(P=0.208)、24小时血小板用量(P=0.402)以及术后住院时间(P=0.514)方面无差异。rn 结论: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Novare Enclose近端吻合装置是安全有效,但与传统的侧壁钳之间没有明显的优越性。
  • 摘要:目的:通过生物材料的选择和制备,研制新型可降解网状人工胸壁,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大块胸壁缺损重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可降解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dioxanonc,PDO)纤维经特殊工艺编织成网状结构人工胸壁应用于犬大块胸壁缺损重建动物模型,通过动态观察人工材料降解变化、材料与组织结合界面及组织学检查胸壁再生情况评价重建效果。结果:PDO网与自身组织结合良好,可以重建胸壁的稳定性,有效减轻反常呼吸,PDO网在24周内被逐步降解吸收并由自体再生胸壁组织完全取代,胸壁长期稳定性和胸廓外形满意。结论:PDO网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适宜的降解特性,作为胸壁重建材料可有效稳固胸壁和防止反常呼吸,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总结创伤性胸骨骨折的临床诊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治疗的35例胸骨骨折的医疗记录、影像学资料和临床治疗的过程。结果:损伤以高速伤,高坠伤多见,引起的胸骨骨折严重,合并伤多。无心肌挫伤、胸内大血管损伤和心源性休克发生;2例伴有脊柱骨折。1例死于ARDS、大面积肺挫伤、连枷胸;另1例死于腹腔活动性出血。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发现更多的胸骨骨折的影像表现。7(20.0%)例患者进行胸骨内固定手术,效果良好,无并发症。结论:稳定的,孤立性的胸骨骨折无需入院治疗;非稳定的或移位明显,有严重合并伤的胸骨骨折需人院监护;要重视合并伤的治疗。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高胸骨骨折诊断的检出率。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矫正胸骨骨折的安全简易的方法。
  • 摘要:目的:研制可经导管植入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经体内外实验探索经导管植入该瓣膜支架的可行性。rn 方法:采用0.2 mm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内径为15~19 mm的网状支架。取牛心包,经固定处理后,按仿形类比设计的方法修剪成瓣叶,并缝合在支架的远端,制成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所有瓣膜支架行体外冲水试验、释放试验、体外管道内释放及静态试验。小香猪7只,采用经导管逆行的方法行升主动脉内置入瓣膜支架的动物实验。rn 结果:研制的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经体外试验证明瓣膜关闭良好,反向均为中心水流,并明确该瓣膜支架能经导管顺利释放,释放后能迅速完全扩张,在管道内固定牢靠。采用12F~16F的输送导管,6只实验动物经髂总动脉植入,所有瓣膜支架均能顺利跨过主动脉弓达升主动脉,并顺利释放,除1例瓣膜支架释放后未完全扩张、移位外,其余均迅速完全扩张、固定良好。24 h后处死动物解剖,见支架固定,支架内未见血栓。rn 结论:该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启闭功能、自膨功能良好,压缩后的体积符合经导管植入的要求,可采用逆行的方法经髂总动脉植入于升主动脉内,释放后能迅速扩张,固定牢靠。
  • 摘要:本文对肺移植的现状与应用进行介绍,对肺移植受体选择标准、禁忌症、适应症选择问题、供体选择、肺灌洗液、术前准备、围术期处理经验等进行了简述。
  • 摘要:本文对TEVAR的临床应用进行介绍,简述了开放性手术/TEVAR杂交技术,指出目前很受关注的“杂交手术”已在临床应用,这种结合了开放式传统手术和腔内支架术的策略在一些高危患者中已显示了明显优越性。随着心胸外科医师介入治疗技术经验的日益增加,相信未来的成功报道将会增多。
  • 摘要:本文对终末期心脏病定义、发病率进行介绍,简述了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方案、心脏移植历史背景、国外心脏移植概况,指出心脏移植手术已经成熟,可常规化,措施要常规化,降低费用,提高成功率。
  • 摘要:目的:介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的经验。rn 方法:患儿60例:心内直视封堵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20例;侧支封堵及肺动脉内血管支架30例,29例侧支封堵后均急诊外科手术,根治20例,RVOT-PA管道连接、中央分流、改良B-T分流9例,左肺动脉支架1例;室膈完整肺动脉闭锁新生儿经右室穿刺球囊扩张闭锁肺动脉瓣4例。rn 结果:无手术死亡。肌部室缺患儿4例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伴肾功能不全,1例心包压塞;侧支封堵组10例术后低心排;室膈完整肺动脉闭锁患儿1例肝损,全组出现并发症患儿经处理后痊愈。术后6月~3年随访,肌部室缺封堵组14例患儿无明显残分,5例残留左向右分流,其中1例患儿术后3月心尖部出现2个1~2 mm左右缺损,考虑为大肌部室缺封堵术后肺动脉压力下降,致心尖缺损重新开放;另1例患儿6月后封堵器下缘出现3.5 mm残分,疑似封堵器移位;侧支封堵组9例减状术患儿均二期根治,无死亡;1例DORV-APV-MAPCAs患儿根治术后因肺炎心衰死亡;4例室膈完整肺动脉闭锁患儿均残留轻度肺动脉瓣狭窄,全组继续随访观察中。rn 结论:心内直视镶嵌封堵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体肺侧支封堵和经右室穿刺球囊扩张闭锁肺动脉瓣可避免传统手术纠治对心功能影响大缺点;且可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手术简便、安全、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伴危重复杂畸形患儿。
  •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左主干严重病变(或闭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与心源性休克的关系以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rn 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2例,行急诊冠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病变狭窄>75%伴有血栓导致血管床血流灌注评分(TIM I)在2级或2级以下者,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急诊PCI治疗,观察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和一年后临床转归。rn 结果:12例患者中,4例(33.3%)住院期间死亡,8例(66.7%)存活出院。12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心源性休克,死亡组4例休克发生率100%,生存组8例休克发生率1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病死率为80.0%,高于无休克者,死亡风险是无休克者的5倍[比值比(OR=5.0,95%可信区间0.866~28.861,P=0.01)]。经过平均(12±7)月随访,1例因多脏其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合并严重三支病变行CABG,其余6例病情稳定好转。rn 结论:急性左主干闭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可以有效地挽救大部分生命。但是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且即使成功地施行了PCI治疗,也有较高的病死率,尚需采取其他更积极的措施。
  •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术后即刻拔除气管内插管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方法:患者 16例(ASAⅡ~Ⅲ),术前与患者良好沟通,做好术前准备,咪唑安定加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异氟醚、丙泊芬、阿曲库铵等麻醉维持,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毕手术室内拔出气管内插管。结果:1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重大并发症,手术时间(286.56±37.49)min,桥血管共52根平均3.25根/例,16例患者均在手术室拨除气管内插管,ICU监护时间(3360.63±759.15)min,术后住院天数(11.69±1.92)d。结论:对于完全心肌血运重建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术后即刻拔除气管内插管是安全可靠的一项”快通道”心脏外科技术。
  • 摘要:目的:对胸主动脉夹层在弓部大破口应用主动脉人工血管腔内隔绝介入治疗。重点探讨对弓部大破口的胸主动脉夹层,由于弓部主动脉水平段延长,增加术中支架释放的难点要点。rn 方法:自2003年2月至2009年4月,我科收治20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对其中8例胸主动脉夹层弓部大破口采用血管腔内胸主动脉支架人工血管隔绝治疗。8例均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原发性破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约15~30 mm,最大破裂口25~30 mm.血管支架采用胸主动脉直筒型覆膜支架,支架直径较相应支撑部位动脉直径大约15~20%。治疗在DSA室进行。8例病人均采用全身麻醉,定位导丝经右侧股动脉送至升主动脉,置入5F猪尾巴导管造影证实破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 mm 4例、18 mm 1例、20 mm3例,单一破类口3例、双破裂口5例,破裂口25 mm 5例、3 mm 3例。可见真腔血流流经破裂口进入夹层假腔.造影确定主动脉内径。本组置入主动脉覆膜支架38 mm 3例、40 mm 3例、42 mm 2例.控制血压70~80 mmHg释放支架于主动脉弓部,支架自动扩张定位。退出送放器。支架释放后即刻经主动脉造影,以主动脉真腔直径恢复正常,夹层假腔血流消失达到治疗目的的标准。2例病人因内膜破裂口较大,人工血管支架置入后较短出现内漏及血管支架成角,给予再植入主动脉血管支架修复主动脉破裂口满意,血管成角消失顺应性理想,退出导丝缝闭股动脉切口。rn 结果:8例患者共放置5只直筒型覆膜支架,3只可弯曲型覆膜主动脉支架封闭夹层破裂口,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直径。无远端动脉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活动。rn 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弓部大破口应用主动脉支架人工血管对主动脉弓部大破口修复有较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通过对治疗外伤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外伤性胸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2003年~2009年期间,对16例主要由高空坠落和车祸造成外伤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并在介入治疗前后对其他复合性外伤进行治疗。结果:2例因重度颅脑外伤所致并发症死亡,其余未发生与介入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对外伤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提高复合性外伤患者的生存率。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