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B型主动脉夹层

B型主动脉夹层

B型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76200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护理学杂志、岭南心血管病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第二届全国布-加综合征专题、介入放射学新技术研讨会等;B型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文献由400位作者贡献,包括郭伟、戴向晨、葛阳阳等。

B型主动脉夹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76200 占比:99.99%

总计:976297篇

B型主动脉夹层—发文趋势图

B型主动脉夹层

-研究学者

  • 郭伟
  • 戴向晨
  • 葛阳阳
  • 曹健斌
  • 李富骊
  • 韦成信
  • 黄连军
  • 侯军龙
  • 侯文兵
  • 冯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梅菲; 黄明魁
    • 摘要: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指血液从主动脉内膜破裂处进入中膜层,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撕裂,形成真假两腔的状态。Dake等[1]在上世纪末报道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AD,开创了AD治疗的新时代。目前,TEVAR治疗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2]。早期TEVAR主要局限于治疗部分Standford B型AD,其特点是夹层仅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开口以远的降主动脉,植入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定位于LSA根部以远的主动脉段,不影响弓上分支血管供血。但是,临床中常见到夹层破口累及LSA根部区域,手术需拓展近端锚定区,即支架近端覆膜段跨越LSA,从而充分覆盖病变,减少内漏发生。同时,需要对被覆盖的LSA进行血运重建,以保障左上肢动脉和左侧椎动脉等重要分支的血供。在传统TEVAR基础上,实施体外LSA预开窗技术,是解决近端锚定区不足和LSA血运重建问题的重要方法。
    • 贲晨; 陈雷; 杨大彬; 施超
    • 摘要: 目的对应用术中支架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治疗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2018年11月-2020年4月,淮北矿工总医院心胸外科对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远端主动脉弓的患者施行了术中支架联合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术,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1岁。6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弓部最大直径>40 mm,破口均位于远端主动脉弓,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1.5 cm。统计体外循环时间、术中阻断时间、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围术期病死率,术后脑梗死、截瘫、二次开胸止血发生率。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分别于患者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复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80~207(145±37)min,术中阻断时间平均为34.5 min,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平均为12 min。3例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超过24 h(分别为41、44、26 h)。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6.48 h。术后均无头晕症状,神志及精神恢复良好,未出现脑梗死、截瘫、二次开胸止血,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为3~18个月不等。随访期间,患者生活状况良好。术后复查主动脉CTA,支架远端水平假腔闭塞率为100.0%(6/6)。结论对于具有手术适应证的复杂型Stanford B型夹层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手术效果和术后近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但本组患者例数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远期的临床效果仍需通过长期随访进一步判断。
    • 申世轩; 张海涛
    • 摘要: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ATBAD)由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需要多学科方法评估、了解其特征、快速分类,进行药物控制、主动脉开窗术、腔内修复术等治疗。然而何时提供何种治疗方式最佳通常不明确。本文从单纯性、复杂性ATBAD的治疗上入手,对国内外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ATBAD患者提供更多获益。
    • 姜丹丹; 苏伟明; 陈取; 伍定辉; 姚向阳; 王婉瑜
    • 摘要: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估B型主动脉夹层(TBAD)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住院治疗的TBAD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结果分为观察组(n=109)和对照组(n=79),收集2组患者基线人口学资料、入院首次抽血指标、STOP-Bang评分及PSG参数,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BAD合并OSA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NLR和STOP-Bang评分预测OSA受试者的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NLR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相关性。结果:58%TBAD患者合并OSA,其中95.4%合并中重度OSA,观察组NLR、STOP-Ban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TOP-Bang评分及NLR预测OS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预测OS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STOP-Bang评分(P<0.05),诊断OSA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也显著高于STOP-Bang评分(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NLR与AHI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TBAD患者,NLR对OSA的诊断效能高于STOP-Bang评分,且与OSA严重程度正相关。NLR对TBAD合并OSA的诊断及严重度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赵名贤; 张理; 李国杰
    • 摘要: 目的 将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应用于锚定区不足的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治疗中,观察中短期治疗效果.方法 锚定区不足的TBAD病人122例,均行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评估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支架通畅率、主动脉重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左锁骨下动脉(LSA)分支支架通畅率分别为100%、100%、99.18%和97.54%.术后2周主动脉重塑指标得到改善,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主动脉重塑指标改善程度逐渐提高,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3例内漏、1例脑梗死、1例难治性高血压;随访过程中2例内漏消失,出现1例逆行性A型夹层.结论 Castor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锚定区不足的TBAD临床效果佳,远期支架通畅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 徐争鸣; 陈宇; 曹毅; 刘英明; 裘毅刚; 王志超; 赵力; 郑建勇; 李田昌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持续疼痛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连续收治并进行TEVAR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并进行随访.按照术后是否出现疼痛分为疼痛组和非疼痛组.结果 30例患者完成了平均5.25年随访,疼痛组13例,非疼痛组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疼痛组手术所用时间短于非疼痛组[(83.46±10.37)min比(92.59±9.36)min,P=0.017],支架平均直径大于非疼痛组[(37.62±3.93)mm比(33.35±2.50)mm,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疼痛组患者支架平均长度虽较非疼痛组偏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38±31.25)mm比(172.00±28.10)mm,P=0.304].疼痛组死亡1例,再发夹层1例;非疼痛组死亡2例,再发夹层1例,再次介入治疗1例.疼痛组与非疼痛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13)比4(4/17),P=0.655].结论 尚无法得出TEVAR术后持续疼痛对B型主动脉夹层长期预后是否产生不利影响.
    • 魏玉鑫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患者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TBAD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EVAR治疗,术后均随访3个月.随访3个月时,进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术前检测患者血清D-D、IL-1β水平,询问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血清D-D、IL-1β水平与TBAD患者接受EVAR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 102例TBAD患者经评估,18例预后不良,占17.65%;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D-D、IL-1β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D-D、IL-1β过表达与TBAD患者接受EVAR治疗预后不良有关(P<0.05).结论 术前血清D-D、IL-1β过表达与TBAD患者接受EVAR治疗预后不良有关.
    • 李燚; 唐龙; 张永恒; 刘建平; 陈小康; 蔡俨
    • 摘要: cqvip: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因“胸背部疼痛11天,加重4+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11天前在情绪激动后出现胸背部胀痛,活动后加重。入院4小时前患者诉上诉症状加重,遂来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5年。入院后完善心脏彩超:主动脉瓣轻-中度反流。头颈部CTA:右侧椎动脉细小,考虑发育异常;双侧颈总动脉窦及主动脉弓、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钙化斑。胸腹主动脉CTA: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及弓上动脉分支显影良好,未见内膜破口及壁间血肿;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约1 cm,主动脉弓降部可见一约0.8 cm破口.
    • 游绍敏; 王启伦; 罗海龙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腔内修复术时机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成功实施腔内修复手术的60例B型主动夹层患者,按照发病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急性组(急性期患者)和非急性组(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各30例。统计在不同发病期内采取腔内修复术后各项身体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根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急性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急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急性组患者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较大、脉搏较快,血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非急性期间进腔内修复手术是最佳时机,在此期间进行手术,能明显降低手术风险,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毛茅; 叶永根; 雷国伟; 舒鹏飞; 冯玉灵
    • 摘要: 目的比较支架复合装置和单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TBAD)伴分支血管灌注不良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20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TBAD伴分支血管灌注不良的患者120例,按照支架植入类型不同分为覆膜支架组52例与复合装置组68例。覆膜支架组采用单纯TEVAR治疗(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复合装置组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腹主动脉裸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30天愈后。结果复合装置组术后30天灌注不良有关死亡率低于覆膜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装置组术后30天腹主动脉真腔直径大于覆膜支架组,假腔直径小于覆膜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TEVAR治疗急性TBAD伴灌注不良相比,使用支架复合装置治疗后能降低灌注不良相关死亡率,且远端腹主动脉的真腔扩张及假腔缩小更显著,有助于改善分支血管灌注不良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