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育
绿色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及普及、环境保护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3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50653篇;相关期刊658种,包括绿色视野、生活教育、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国际研讨会、2014浙江省暖通空调动力学术年会暨杭州市暖通空调学术年会、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等;绿色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29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军、王丹、任江林等。
绿色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0653篇
占比:97.72%
总计:51833篇
绿色教育
-研究学者
- 张军
- 王丹
- 任江林
- 李娟
- 蒋丽
- 夏茂林
- 王璇
- 蒋寿建
- 袁刚
- 云仪
- 冯世德
- 刘凡荣
- 叶玲
- 吴丽兵
- 孔德志
- 孔德新
- 孙太凡
- 张卫东
- 徐再起
- 朱幼恩
- 杨叔子
- 王成余
- 王斌林
- 王洪亮
- 王蕾
- 陈丽
- 陈南
- 魏军
- 丁莉
- 严秀然
- 于开莲
- 于民龙
- 于长海
- 仲思丹
- 何琪
- 余仕湖
- 余清臣
- 凌伯军
- 刘子云
- 刘志
- 刘志峰
- 刘欣
- 刘水良
- 刘秋芹
- 匡惠亚
- 卢华清
- 史兵方
- 史志明
- 叶向红
- 叶谦
-
-
罗克坚;
柯彪
-
-
摘要:
绿色教育是在包含环境保护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绿色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保护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将绿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教师将绿色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做到以下几点:按照课程目标要求贯彻落实绿色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推动绿色教育,将绿色教育强效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
-
-
唐国荣
-
-
摘要:
当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对环境和大自然的保护,绿色环保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应主动渗透绿色教育观念,全力建构魅力化学课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
-
肖梅
-
-
摘要:
绿色教育是一种情感化、民主化教学,将其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生机的环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获得灵感。基于此,文章通过行动研究法、查阅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探讨绿色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方法,取得一定成果。在此,结合绿色教育内涵与数学教学规律就前者在后者中的渗透提出几点建议: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树立科学的数学教学目标;坚持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真正参与;立足学生未来发展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价值。
-
-
孙劭长
-
-
摘要: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后废弃的化学材料和产生的一些有害气体通常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现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而绿色化学这一新型理念的诞生也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教育是其主要工作任务。基于此,本文简单阐述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教育的必要性,进而深入分析了影响教师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主要因素,并为高中化学的绿色教育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策略。
-
-
任平;
任小叶;
宋欢
-
-
摘要:
绿色教育作为一种价值引领,其目的在于让幼儿从小树立绿色、健康、环保的理念,促进儿童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儿童全面、和谐、自由、可持续发展。文章在阐述绿色教育理念及其发展的同时,分析了我国当前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建设现状,论述了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不断融入、渗透绿色教育理念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挖掘、建设和创新的重要价值及作用。
-
-
李立荣;
曹璇
-
-
摘要:
德育融合课程是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以一条主线有效实现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的整合串联,引导学生从多重学科的视角出发,充分体会和感悟德育目标,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以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为例,组织分析了课程整合下的纪念长征精神德育融合课程,以此说明德育融合课程的内涵、设计方法和与实施策略。
-
-
张懿玮;
徐爱萍
-
-
摘要:
国外有观点认为当前的绿色教育是失败的,绿色教育并不会使消费者产生强烈的绿色消费意愿。以中国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教育能够显著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从作用机制上看,在绿色教育和绿色消费意愿关系中,消费者绿色素养和绿色消费态度不仅分别产生中介作用,而且通过绿色素养提升绿色消费态度产生链式中介作用。多重中介效应表明,相比绿色素养,绿色消费态度的中介作用更强。比较正式绿色教育和非正式绿色教育,非正式绿色教育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更大。总体看,在中国,绿色教育在促进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
-
佟建楠
-
-
摘要: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论述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堂中融入绿色教育的必要性,表现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必要选择,是增强全社会绿色意识的有效途径。分析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实践教学比重不足,课程设置有待完善,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提出了以绿色教育为导向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路径: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对绿色建造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知识进行系统融合;更新教学方式,构建开放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在线网络课程教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察生态建设与绿色施工技术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设置,增设以绿色教育为导向的课程内容;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增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
-
王瑞莉
-
-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育活动的形式和目标也在发生变化,绿色教育成为时代的主题。因此,就幼儿园课程而言,构建绿色生态课程已经成为顺应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在绿色背景下,开展幼儿种植活动课程需要践行绿色教育,设计种植活动开展的原则和策略。幼儿种植活动可以使幼儿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使幼儿可以在活动中学会环保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本文先介绍绿色教育概念,然后说明绿色活动开展的原则和活动实行的策划。
-
-
马智慧
-
-
摘要:
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是学生技能实践的重要场所,积极践行“双碳”目标,不仅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对国家碳中和政策有着直接宣传和教育的意义。结合贵州理工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实施碳中和的途径和经验,从碳核算和碳中和具体实施途径等方面,对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如何实现碳中和进行探讨。
-
-
-
乔雅洁
- 《西安教育技术与网络学会金秋学术年会暨第六届教育信息化高峰论坛》
| 2018年
-
摘要:
绿色教育强调在注重学生学习规律,体现学科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前提下,实现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同时,学生学习风格和课堂教学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大学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网络教学模式逐步突显出优势.本研究结合学生、学科专业特点,基于生产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充分考虑绿色教育发展的理念,构建并进行课程混合教学实践,提出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风格,对课程教学模式、内容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修订和优化,构建绿色教育生态环境,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双提高.
-
-
仲思丹;
夏茂林
- 《2016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委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择校而优”,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谓不言而喻,但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小学生.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营造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的,但当前的学习环境却被应试理念蒙上了一层污垢,让每位学生都以读书为目的,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品格的培养.由此绿色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旨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从绿色教育视角出发探讨中小学生当前学习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如何优化学习环境的思考.
-
-
郑雪娇;
夏茂林
- 《2016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委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卢梭的自然教育观提倡教育“归于自然”、提倡在教育中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提倡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拒绝在教育中进行体罚.而绿色教育从环保教育引申到生命教育,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实际的贯彻中还有一些问题,为了让绿色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更好的在实践中运用.有必要对卢梭自然教育观与绿色教育理念的共通性进行分析,使教育者能自觉使用绿色教育理念,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
-
王馨兰
- 《2016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委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谐均衡”、“因材施教”、“好知乐知”、“自求自得”、“学海无涯”思想,深入分析“绿色教育”理念的内涵,阐述了五种不同梯度的“绿色教育”内涵:包括首先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培养个性自主的人格,养成学生乐善好学的态度,形成积极自主学习的习惯,以达到持之以恒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这五方面.
-
-
-
李军令;
夏茂林
- 《2016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委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绿色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现实中的一些教育问题让不得不进行反思.特别是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中出现的诸如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内容片面化、语罚、体罚现象频发等问题.本文基于对绿色教育理念的理解,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并且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
-
黎先权
- 《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论坛》
| 2021年
-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五洞小学精心打造“绿色教育特色学校”,坚持将校园建设与育人相结合,既用显性的绿色环境熏陶人,更用隐性的绿色文化浸润人,力求使校园环境成为更富人文色彩、更富生命活力的绿色自然生态空间.
-
-
Hailong Liu;
刘海龙
- 《2015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国际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饱受雨洪内涝问题困扰,为此住建部从2014年开始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校园作为重要的城市教育基地和绿色斑块,进行生态化雨洪管理,建设海绵校园,不仅可以为解决城市雨洪内涝问题发挥积极作用,更可以使此目标融入绿色教育之中,实现更大社会效益.在分析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介绍了清华景观学系景观水文课程以及近年来清华校园雨洪管理景观教学与研究的情况.最后以两处建成项目——清华大学胜因院景观环境改造与建筑馆庭院环境改造为例,具体探讨了如何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实现雨洪管理与场地景观设计相结合的途径.
-
-
朱晟炜;
谭洪卫;
陈淑琴;
庄智
- 《2014浙江省暖通空调动力学术年会暨杭州市暖通空调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当前我国绿色大学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节能减排、创建绿色大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位于不同气候区的9所高校进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从绿色大学理念、绿色教育、绿色活动和绿色行为等各方面,分析绿色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应从宣传、教育、管理等方面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培育,促进绿色校园建设.高校应发挥自上而下的主导作用,加强绿色大学建设理念的全面宣传,引导师生参与到绿色大学建设中,从而为绿色校园文化的发展建立思想基础。绿色教育和绿色社团活动应与绿色大学的建设相结合,让示范项目走进课堂,以活动促进教育,丰富绿色文化的传递形式,在传播节能环保理念的同时,利用校园示范项目进行实践拓展与体验,让广大师生更好的认识节能技术,更有感度的普及绿色理念、培养绿色行为,为绿色校园文化提供物质基础。从传授绿色知识与政策制定两方面出发,制定相关能源政策,提高师生节能意识,巩固和加强绿色行为意识,让绿色理念贯穿校园生活,营造真正的绿色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