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立法者

立法者

立法者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59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8篇;相关期刊351种,包括法学、法学家、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7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2007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2007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等;立法者的相关文献由61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潮、汪才华、秋风等。

立法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5 占比:96.22%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82%

专利文献>

论文:18 占比:2.96%

总计:608篇

立法者—发文趋势图

立法者

-研究学者

  • 孙潮
  • 汪才华
  • 秋风
  • 魏浩征
  • 蒋毅(译)
  • 许章润
  • 阿计
  • 陈金钊
  • 黄韬
  • 公丕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娟
    • 摘要: 知识分子问题是鲍曼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中关注的首要问题。鲍曼认为"立法者"角色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知识与权力共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知识分子与国家相联合的产物。充当"立法者"角色的知识分子具有两种功能,一方面对民众进行启蒙教化,满足社会的功能;另一方面为国家服务,保证了国家统治的合法化。鲍曼对"立法者"角色知识分子的研究是对马克思知识分子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我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柯文涛; 李子华
    • 摘要: 在《爱弥儿》的研究中,"爱弥儿是谁"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和存在理论分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研究者不了解《爱弥儿》的主要定位,未发现《爱弥儿》与《理想国》的内在关联,未找到理解《爱弥儿》的钥匙;《爱弥儿》隐藏了卢梭的个人写作观念及原则;研究《爱弥儿》的部分资料阙如。从卢梭取名来看,爱弥儿具有模仿者的面孔。借助自私心与自爱心,卢梭为爱弥儿塑造了自然人兼公民的双重面孔。至于立法者,由于他不具备关于真理和人的真实知识,因而也不是爱弥儿的最终面孔。或许将爱弥儿培养成哲人才是卢梭的教育意图。
    • 苏永建
    • 摘要: 大学排名是一种高等教育评价工具,也是各种话语、资本、权力、利益相互竞争乃至冲突和对立的场域,更是一种颇具诱惑力但规训性极强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在唯科学主义的鼓舞和计算主义的支配下,大学排名声称,借助客观数值、科学方法和统计技术,可以对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办学水平进行精准评价、比较和控制,能够为高等教育机构和其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指南。在此意义上,大学排名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系统的“立法者”。作为“立法者”的大学排名,为知识立法,为行动者行为立法,为大学精神立法,使高等教育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变革的方向是将大学排名由“立法者”转变为“阐释者”,倡导和践行负责任的大学排名。作为“阐释者”的大学排名,建立在沟通理性和责任伦理的基础之上,要求排名机构坚守底线和边界,尊重大学的主体性和特殊性,倡导排名机构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开展持续的对话和协商,需要高等教育机构信守作为教育和学术共同体的承诺。
    • 张旭
    • 摘要: 从古希腊到早期现代,政治思想家们保持着对于“立法者”的关注,并由此形成了一个立法者科学的传统。“立法者”作为人的意志和能力的集中体现,彰显的是有为的政治取向,而“科学”的古典意涵是为理解整全世界所作的理性努力。立法者科学是古典政治科学的首要议题,后者关涉的是对人本身及其关系世界和生存秩序的根本理解,以之为基础,前者致力于政治共同体的秩序奠立与维续,其中最重要的是立法者围绕政体展开的行动。在继承古典立法者科学传统之时,马基雅维里以降的思想家们虽然摒弃了德性政治观的取向,但他们对于政治的理解同样不局限于权力、制度、法律的层面,而是从对人的深层认识出发,在立法者这一焦点之下,关照人们生活方式的确立和政治秩序的整体性安排。
    • 刘练军
    • 摘要: 一隐私保护可谓当今时代人际交往中具有普遍性的一项需要,事关隐私的话题在法学圈内圈外素来炙手可热。然而,何谓隐私?这几乎是个言人人殊、莫衷一是的难题。至少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不管是立法者还是法学家,都难以通过定义的方式,清晰地揭示隐私的具体内涵与外延。立法者诚然在《民法典》中对隐私作了界定。
    • 付侗
    • 摘要: 关于人与社会各自的性质及二者的关系,卢梭于《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中先后敷衍出了两套截然相反的理论。这两套理论分别由自足的人和自主的社会出发,共同构成了卢梭思想中的人与社会的两组二律背反。一方面,通过对这两个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展现这两组二律背反的形成始末以及卢梭对它们的应对;另一方面,经由梳理对卢梭思想的五种核心理解,揭示这两组二律背反的提出和解决给后世政治理论带来的深远影响。
    • 王久平; 侯佳儒
    • 摘要: 2020年5月28日,我国法治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实施。
    • 金梦
    • 摘要: 区域协同立法是推动新时代法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举措.协同立法是将地域上相邻的行政区域通过确定的法律范式凝聚成统一的规则整体.区域协同立法者是由区域内层级相同的立法机关所组成的立法共同体,区域协同立法者作为协同立法机制构建的主体性要素,其心智构念影响协同立法的进程和质量,其重要影响,不仅体现在立法决策过程中立法者智识的局限性,还体现在这一局限性会引起立法实践中的多元主体性问题.立法者的心智构念是立法场景中制度变迁的动力来源,也是推动立法制度变迁的重要影响因子,直接影响着地方治理方式.区域协同立法者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其主导的一系列立法博弈活动寻求各方的利益共识,得出区域立法博弈的最优策略.为此要以制度信任为基础,按照立法理性的要求提高协同立法者的智识水平、认知能力和立法技艺,从而全方位推进区域协同立法机制的建构.
    • 吴昌华
    • 摘要: 这是一场由欧盟牵头推动全球变革的浪潮,对中国立法者、中国企业和中国金融机构而言,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领跑零碳转型的战略与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强参与制定未来市场、贸易、投资、技术和产品标准和准则的能力。
    • 付琦
    • 摘要: 卢梭的《爱弥儿》作为教育著作,主要在于作者对他虚构的学生爱弥儿进行的自然人的教育和公民教育.自然教育是卢梭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则和目的,即要遵循自然的规律,顺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天性,在天然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地长成,教师要做的事只是创造条件、确保方向、观察动态、培养兴趣,不可过多地加入教育者的说教和干预.教育应该是一种消极教育.卢梭对爱弥儿的公民教育是建立在道德秩序之上的.他要爱弥儿认识到,作为理想的社会公民,正义和善良是受到理智启迪的心灵之爱.作为政治论著,卢梭把爱弥儿塑造成他理想中的"立法者",借此宣扬他改革道德堕落、民主法治欠缺的社会,建立理想国的政治抱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