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六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
第六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

第六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5-10-31

主办单位:;中国先秦史学会易道研究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会议文集:第六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老子自视其书是圣人的教科书,並以此立教,故必得反对传统经典《周易》,本文探讨了道的品性,《周易》的阳动哲学和德政观,道的真理性解释,道的真义与阴本哲学,老子挑战《周易》,反对阳动的理论以及中国哲学的阴阳同构等问题。
  • 摘要:宋代图书易学的崛起,不论在形式、内容或方法的展现,可以视为易学史上新的创造性理解;《大易象数钩深图》辑收一百四十一幅图式,为宋代图书之学最重要、最典型的代表文献之一.本文认识到《大易象数钩深图》大规模透过图式释说《易传》,故从庞博宏富的图式中,归纳掌握针对《易传》辞义理解所建构之图式,探(责)索隐,分析图文中所含摄的诠释《易传》辞义之具体内涵,主要从八卦方位布列之说、乾坤之诠义、天地之数与蓍数蓍法、十三卦取象与三陈九卦之象德旨义、《序卦》与《杂卦》之六十四卦布列等几个面向,陈说洞彻有关图式之奥藴,分析有关图说诠解《易传》之实质取向,以及在图书之学发展中的可能意义.
  • 摘要:欲究韩国易学,实不可不由此始,而以图证易亦是自程颐、邵雍、朱熹以下的一脉相承的退溪易学之一大特色.有关退溪的易学思想。本文要谈的是着名的《天命图说》与《圣学十图》.韩国朝鲜李朝着名思想家退溪李滉((11),字景浩,号退溪,1501-1570)是朝鲜性理学前中期的重要学者,与栗谷李珥(1536-1584)并称朝鲜儒学的两大儒,对于四百(馀)年韩国性理学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以《圣学十图》祖述宋元图书学的情况看来,性理学图式可视为是宋代图书学的一种发展,这与宋元学术的易学环境有莫大的干系。周敦颐在道教易学图示的启发下,创造了表达其儒家思想的《天命图说》,为宋明理学的众学者们作了良好的示范。而后,这种以图论学的方式成为了一种表达哲学思想的方法,它并不受限于《易》学的领域,而是能广纳宋明理学诸多的研究心得,范围横跨各经,用以表达抽象的哲学思维,如以《圣学十图》来说就是“圣学有大端,心法有至要”的“圣学心法”了。当然,权进《入学图说》与《退溪文集》中也有提到许多解读名物、制度的《礼》图,读者可以相互参看,比较思索其异同所在。
  • 摘要:《周易》中既有不可言之为体之常道,亦有可言为用之道德、智慧、方法之等类的东西,至今仍可以作为在选择国家道路以及制定战略的指南.从《周易》中寻找到六项原则:即道德原则、可持续原则、自力原则、致人而不致于人原则、整体高远原则、扬长避短原则.
  • 摘要:《周易》是一本什么书?至今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周易》是卜筮之作吗?不是,因为卦爻辞不完全是卜筮.《周易》是普通的哲学著作吗?不是,《易传》中包含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内容.存在卦象是《周易》文本特有的形式,卦象的本质是什么?八卦是八个逻辑范式(公式),六十四卦是演绎逻辑系统.把本体论和逻辑学二者结合起来,《周易》是一本世界上最早的本体逻辑学著作.这一定性说明,《周易》不是单纯的哲学著作,也不是单纯的逻辑学著作,而是二者兼备,哲学与逻辑融为一体的本体逻辑学著作.
  • 摘要:国家治理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包括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社会等,促进国家的各项工作正常进行。国家治理最重要的是主导的战略思想。各种主要决策活动都是在治理思维指导下进行的。这里把治理和管理作一定程度的区别,治理主要是指战略思想(思维)层面,而管理主要是指具体执行和实践层面。中国的特殊性决定不能照搬照抄苏联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要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华思想体系来看,国家治理主要是治理人(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如何把“易道”在国家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需要认真进行探讨。提出要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对待统一的关系,要“以民为本,以文为根”。
  • 摘要:诚信是中国人所广泛推崇的一项重要美德,这项美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人之为人的前提要求,是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也是开启成功之门、实现人生理想的关钥所在.本文即尝试对先秦儒家的诚信思想进行初步探讨.先秦儒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广远,从儒家的基本原典到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乃至各个代表人物,都明确强调诚信在人道中的基本地位。先秦儒家的诚信思想非常丰富,一脉相承,值得认真探讨。尤其是在当今诚信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重新发掘和提倡先秦儒家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就显得更加迫切,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 摘要:本文对于伏义卦象的由来进行了讨论,阐明伏义卦象是"时空思维"的产物,而不是什么人随意"书"出来的.文中列举了《周易》里面的部分内容,阐明把握"时"、"空"、"中"三个字,是读懂和运用《周易》道理的关键.
  • 摘要:总之,需卦符号展现出来的是饮食之道。在饮食之道中获得食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智慧就是等待,只有等待即耐心而完备的准备工作才是获得食物的根本。在获得食物之后,最首要的智慧是与应方部落共同分享。如果失了先机,退而求其次也要对不速之客礼敬以待,化干戈为玉帛。需卦阐述的饮食之道可谓博大精深。
  • 摘要:伏羲所创制的八卦体系,虽具有法律属性,但在他的时代,囿于缺乏政治权力的依托,所以这种立法仅仅停留在草创的状态。尽管现在已经无从伏羲的种种创制在当时究竟发生了多大的影响,又产生了多大的实效已经无从详考,但整个三皇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各自以为治的技术贵族们,他们在治权运行的过程中,仰仗的是源于具有神圣性的技术规则。而他们所秉承的是与伏羲截然相反的阴本、因循、顺守的立场。从实力的对比上看,伏羲是孤立的,故此,他标新立异式的文化创制和立法行为在当时的影响力想必非常有限。 不过,情况到了黄帝时代开始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众所周知,黄帝通过武力和建制的方式开创了政治性的“天下”,这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政治社会。黄帝看似荒诞的连年征战和晚年突然转向隐退和个体修仙,其实背后隐含的是与伏羲相同的立场: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创造性对世界进行重整,并使之臻于合道。36简而言之,二人均崇尚阳德健动的世界参与方式。也可以认为,黄帝是重拾伏羲立法思路的第一人。至此以后的整个五帝时代,这个思路都在被贯穿。而立法的形式、内容也在被不断地丰富。通说中被列为五帝的颛顼、帝喾、尧、舜,实际上也都可被看作是对此立法传统作出突出贡献的关键人物。概言之,颛顼开意识形态立法的先河,帝喾首次将血亲伦理以宗法制的形式法律化,尧舜首度开启了法律化的官僚制度,并将政权与治权融入同一官僚体系以便相互制衡。 然而,至禹继舜位,政治社会的风向由为之一改。作为技术贵族孑遗的禹带来的是早期技术传统的“复辟”。并且,这时他所掌握的已经不仅仅是治权,而是政权与治权合二为一新式权力。禹带来的改变,包括私权化、治权化和集权化倾向。禹传位给启,开启了家天下,这时政权私化的最典型表徵。而《禹贡》是治权化和权利集中化的最好体现。伏羲所开启的道路至此中断了近千年,在夏商两代难觅踪迹。 再次拾起伏羲政治理念的是起自蕞尔小邦的周人。周人自始崇尚人的主观能动性。此点的徵显比比皆是。其中,他们对《周易》的推崇是最典型,也最为重要的例证。仅从《周易》一改殷商《归藏》首坤而以乾卦为首,就足以看出周人阳德、健动的基本立场。而他们每每提到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同样体现出对人之能动性的重视。而《周易》与伏羲八卦在知识上的渊源关系使人们有理由推测,周人所采用的阳动立场和健动的行为方式,与伏羲的创制之间很可能有直接的承袭关系,而非仅仅是一种暗合。周人对之最大的贡献在于把阳动与“德”联系在一起,并付诸政治实践。这样一来,使得后世的中国法律文化始终呈现出政治化、道德化相融合、相并行的状态。 再之后,以秦朝为代表的技术贵族路线再次复辟,以及儒学意识形态化以后伏羲路径以“道统”的形式再次参与到政治和立法实践中,伏羲立法的立场、精神与基本内容,一直以一种与技术化、治术化政治实践相竞合、相融会,同时又相抗衡的状态持续存在于传统中国的立法实践和法律文化之中。
  • 摘要: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历朝历代既讲究传承,更讲究创新.当今社会,不仅要继承和宏扬国学,还要有所创新,使国学与时俱进,紧贴现实,走向未来.重读《大学》,为认识《国学新思维》系列丛书时代价值提供了思路,"国学新思维"应该"新"在哪些方面呢?提出“大学”是哲学,是智慧之学。国学不能止步于修身养性,而应力求治国平天下,章显明德。国学不是旧学,而是最讲究‘旧新”之学。国学追求至善,重“知止”。
  • 摘要:从《易传》开始,对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的成卦原则实际上存在着"八卦相荡"的"重卦说"和"兼三才而两之"的"重爻说"两种解释.从释易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三才守中观念来看,八经卦是阴阳两性在地、人、天三个位置排列组合的结果,六十四别卦重视的二、五中位乃是上下两经卦的人位,因而初、二、三、四、五、上六爻的三才顺序应为地、人、天、地、人、天,而非地、地、人、人、天、天,"重卦说"的解释力优于"重爻说".
  • 摘要:《周易》之内容,包罗万有,其中亦包括治道思想。在上者若要长治久安,宜以<乾>之治道思想为鉴。其中<乾>卦辞:“乾:元亨,利贞。”君子治政,应当效法天道之刚健与其运行之无穷,不管时移世易,时刻勤勉守正,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不因权位累增而忘本变质或松懈怠懒。此为<乾>治道精神之基本,至为重要。
  • 摘要:一般意义上的四正卦指的是汉易卦气说中的坎、离、震、兑四卦.四正卦在汉易卦气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四正卦渊源的考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对卦气学说的理解和溯源工作.本文通过比较《说卦传》、孟喜四正卦说以及清华简《筮法》中的相关内容,大胆推测四正卦渊源于《周易》以前,可能属于非《周易》系统的理论.
  • 摘要:《易经》既是一部古老智慧书,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从《易经》中,政治家可以看到治世方略,哲学家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可从中悟出经营之道,普通百姓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事,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本文从政治家治世方略,结合现实的政治生活,研读“革”卦,滋生出一些断想,“革”卦的核心,革除旧弊。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会议上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祛病,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骨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习近平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败变质,是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他还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我国目前的政治态势较之十八大之前改变了许多,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像猛虎一般推行反腐倡廉,推行清正廉洁,成效卓著。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获得广泛认可与赞扬。美国《外交官亚洲时事》杂志。英国路易社,俄罗斯电视台,日本《朝日新闻》,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纷纷发文或长篇报道,对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反腐运动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的评价。
  • 摘要: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礼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礼而行、尚礼重技思想可在《履》卦中寻到理论依据,尤其在《履》卦中展示的履礼关系中.其发生源于易中有礼、象中有礼、尚礼重技.《履》卦通过卦爻象和辞,传达出"依礼而行"中敬慎获吉、盲目违礼多凶的理念.《履》卦尚礼重技的突出作用表现为合礼致祥,即履礼则安其位,安其位则亨通(泰).
  • 摘要:清华简《保训》引起了学者对文王演《周易》的重新关注,其对"中"的强调与《周易》尚中的理念相合.但《保训》最终关注的是天命,而非"中".《保训》涉及文王"受命"与武王"受命",文王"受命"的过程体现于清华简《程寤》.文王在"受命"前夕演《周易》,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上博简《举治王天下》记载文王"得中"并欲"达中持道",提供了破解《保训》之"中"的关键线索.舜与上甲微故事中的"中"应非一物,但它们均为"受命"铺垫,两个故事最终统一到关于"受命"的主旨之中.舜及文王"得中"与易卦有关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通过新见战国竹书文王故事,可梳理出由天命统摄又具体落实到"中"、 "道"的政治哲学.
  • 摘要:《归藏》被《周礼》称作"三易"之一,但共在先秦两汉绝少被称引,直到六朝才受到广泛关注.从《归藏》的流传路径来行,无论是六朝时的评论与称引还是清人的辑佚,共源头都是汲冢所出的易类文献.所谓的传世《归藏》,共实就是汲冢所出的类似"清华简《别卦》"、"王家台《易占》"以及"北大简《荆决》"、"清华简《筮法》"等易类文献的汇编,它包含了一种在战国时非常流行的筮占理论体系,但不一定与《周礼》所说的《归藏》有实际联系.
  • 摘要:《易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中国尤其是殷周之际的治道思想,弥足珍贵.《易经》尚"礼"并推崇礼治,其保留的反映礼治的文字较为原始,具有特殊价值.《易经》中的"大人"与"君子"属于统治阶层,《易经》对他们提出了一系列道德要求,但《易经》中的"君子"、"德"等观念与《易传》不同,完善的君子观和圣人观尚未形成.《易经》还强调通过"敬天保民"与"柔远能迩",建立起围绕中央王权的富于层次性的政治秩序.在崇尚礼治的同时,《易经》也强调以刑罚为辅,并在刑罚的施行中渗透"中"的观念.
  • 摘要:本文以老子《道德经》为基础,提出了道体包含三个层次的太极图,即概中以常道和非常道开启的道体太极圈,在有无之间,以无和有开启了先天太极圈,在有中,以阴和阳开启了后天太极圈.结合可圈、洛书、八掛,给出了先天太极图和后天太极圈的创新结构圈形,先天太极圈表示万物的生成和变化,后天太极圈表示万物的生存和变化.结合三个层次的太极图分析了宇宙中万事万物的生成、生存和变化特性.
  • 摘要:《易经》哲学理论就是“易道”,“易道”的核心概念,‘是“精”“气”“神”“道”“阴阳”。“精”“气”“神”“道”这概念是“易道”的核心,也是中国《易经》哲学体系最独特、最伟大之处,这是继千年古代先贤智慧的巅峰。为了更好地描述这个道体系,两千多年前,中国人通过特有的思维和认识的智慧,提出了“精、气、神”的概念和理论,通过不同的层面指导后人,谓一人之身即一国之象,神犹君,精犹臣,气犹民,知治身,则能治国。“道’’这个概念现在有两种论点:一种是老子道的概念,另一种是孔子道的概念。如果详细的理解和区分,就会发现老子的“道”是在“易”的基础上,对易经体系的提升与升华,而孔子的“道”,是对易经体系的全面总结。精、气、神是一种状态和能量转化,其形成的整体称之为“道”。“易道”是推进历史文化向文明发展的产物,“易道”体系的重大价值在于,不是站在片面的历史经验这一前题下作为研究的,而是,有着对传统文化深邃的认识和理解的,是站在历史与文化两者基础上形成的体系。“易道”体系的理论,它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的原理。从符号的“象”中,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从“数”中,由现象界中,形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由此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后果,反之,也可由数理归纳方法,了解形而上的原始本能。这三种内涵的意义,是哲学性的,它是站在历代古代先贤的智慧基础上的总结,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体系,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国的哲学思想演变成哲学体系。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在数千年的历史创造的辉煌文化中,同时向世界展现了自己的文明,将自己的文明传播于世界,伴随着中国文化的自觉、自强、自信,传承千年的易经文化,必将被唤醒,必将再次崛起,必将参与和推动史诗般的“中国梦”的实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必将注入于西方力量平衡的东方力量,增进不同文明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与时俱进,携时而进,擎时而行。
  • 摘要:本文通过对计算机互联网及"互联网+"的概念、性质及产生的历史原因进行逐步论证分析,得出计算机互联网及"互联网+"是母子传承关系的结论.同时,对伏義符号系统与二进制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伏義符号系统同二进位制思想和原理是导致近现代计算机最终直接产生的原因,是计算机的母体的结论,也就是互联网概念的源头是出自于《易经》中伏義符号系统的结论.
  • 摘要: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马王堆帛书和上博简《周易》等出土材料的整理刊布与研究,丰富深化了人们对卦爻辞本义的认识。也有必要以此为契机,反思评价易经卦爻辞新证的思路方法和结论,有助卦爻辞解经方法的总结乃至整个易经的深入研究。本文尝试以出土文献为参考,分析《周易义证类纂》新证的具体方法,平议其思路与方法的得失,归纳影响卦爻辞诠释的诸多因素。《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卦爻辞来源与构成复杂,部分卦爻辞与象数存在关联,而且易例丰富。评价任何卦爻辞新证的对错得失,在分析其训诂成立与否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考虑这些新证是否顾及易经的诸多特殊性。
  • 摘要:"立人极"作为周敦颐(1017-1073)的人生论思想,亦是其哲学立论的归宿.本文首先从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对周敦颐提出"立人极"思想的原因加以分析,认为"立人极"思想的提出受到了科举制的重要影响;其次,对"立人极"本天道而立人道的学理建构与中正仁义的内容作了阐释,指出圣人即达致"人极"之境的典范;再者,论述了周敦颐为"人极"的达成所开出的依据,包括天道观、主静与思的工夫论及师友的启发;最后,简述了周教颐以"立人极"的圣贤期许所统贯起的哲学体系在构筑理想人格、转承汉唐经学、回应佛老学说、奠基理学等方面的影响与意义.
  • 摘要:清华简《筮法》是2014年初公布的一篇筮占类出土文献,乃是流行于战国时期楚地的一种占筮方面的专书.整理者依竹简内容及其位置行款,将简文分为三十节,前十九节附有57组数字卦作为占例.略为概之,春、夏、秋、冬四时的划分,是在太阳历出现之后才有的,《筮法》卦位图以四正之卦主四时,很明显是八经卦与太阳历的结合。除此之外,《筮法》卦位图中还有一条“隐藏”的隔线,作于乾、离至巽、坎间,这又是火历的孑遗。
  • 摘要: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即在于:运用中国哲学与发展经济学最新成果,融合创新,探索构建易道创新经济学的可能性;搜理出易道创新经济学应有的基本逻辑结构,并找出其内在规律:通过运用这种规律,揭示经济社会的演化发展规律,展望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提示人们采取必要的行动,在当代中华民族整体崛起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争取在这一轮的世界大发展中,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呈现出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第二个百年计划的周期内,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示人们重视基础哲学、基础科学、基础教育和创新经济学研究,从更大的时间跨度上,宏观布局未来,充分发挥东方智慧的特殊优势,争取在第五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周期内,重新成为世界文明的引领者,赢得中华民族应有的位置,从而为人类的整体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
  • 摘要:以《易》释《庄》,是明清之际三教会通思想的重要表现之一.觉浪道盛作为汇通儒释的代表人物,其以《易》释《庄》思想颇具研究价值.《天界觉浪禅师全录》的很多文本中体现道盛易学思想的表述总与庄学相连.从中可考知明清之际的社会环境下,高僧觉浪道盛对《易》与《庄》关系的理解,继而通过觉浪道盛对庄子定位的把握,展现其思想对钱澄之、方以智等人学说的重要影响.
  • 摘要:《周易》内容丰富,涉及天文、术数、军事、政治、医学、经济、管理、占筮等,甚至曾经以占筮方式为国家统治阶层做决策提供数理依据、心理支持,其玄妙与幽远、广博与深邃,渗透各行各业,蕴含社会人生的深刻道理,揭示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和管理精髓。展现了鼎革变通的改革创新思想,“哀多益寡、称物平施”的经济调控思想,“顺时守正”的勤政廉洁思想。
  • 摘要:孝亲文化是儒家以"仁"为核心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伦理制度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老龄人口总量世界第一,老龄化发展速度世界第一,年满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亿人,其中高龄、空巢、失能、失独等特殊群体老人高达1.56亿,多数是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面对不可逆转的现代生活模式和随之日益增大的社会养老压力,以儒家传统"孝悌"思想形成的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如何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在儒家思想中再次寻找到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的家庭与社群思想建设,以弘扬孝亲敬爱的伦理观为基础,积极推动养老领域的各项制度建设,对养老问题提供政策和文化保证,以实现人民都能"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的尊严、幸福人生,并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 摘要:《周易》丰卦是一篇具有深刻政治思想内涵的文献,对其思想的诠释,既需要首先解决文献的异文问题,也需要探索文本语义的解释方法.鉴于此,在充分利用出土资料和传世文献考察丰卦文献异文现象的同时,还需展开字词、语句和文本结构的语义综合分析.《丰》卦深刻的思想意义,与《丰》卦文本语义及其文本形式结构融为一体,成为符号形式、语义结构和思想意义完美结合的典范,实为《周易》本经思想解释方法的一个范例.
  • 摘要:「贞」、「悔」二字,象征筮法「内」、「外」卦之意义,于现存经典文献中最显者,莫过于《左传·僖公十五年》其卦遇<蛊>():「<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 昉东汉诸家之注,盖循此例,无有疑义;惟洎乎南宋·程迥(?)、朱熹(1130-1202)以降,为求《春秋》外《传》—「贞<屯>()悔<豫>()皆八」筮例能得合理之注解,因而衍生两种解释以对应两种占筮情况之不同说法,迄今犹然方兴未艾,沿用不误.众方家咸以「有无燮爻」,做为区别「贞」、「悔」二义分类之标准:「无爻燮者」,其贞卦与悔卦,即指六十四卦卦体之下卦与上卦;「上卦」为悔,「下卦」为贞.「论卦燮」,则「本卦」(即静卦)为贞,「之卦」(即燮卦或动卦)为悔.然考诸《左传》、《国语》筮例,「贞」、「悔」成分二义之说法,确然有重新捡讨、阐明之必要,是以本文即就「贞」、「悔」二字提出释疑.
  • 摘要:虞翻易学标志着两汉象数易学之巅峰,却因过于繁琐,于王弼扫象后逐渐衰落,而后沉寂千年,直至干嘉汉学复兴才再次攀上顶峰,成为—股易学研究风潮.近代钻研虞氏易学的研究成果虽多,却鲜少出现探讨「清代虞氏易学」之学术论著,笔者初步搜集目前海峡两岸涉及「清代虞氏易学」的研究成果,拟将此类相关文献分成:「虞氏易学之综论」、「汉、魏象数易学」、「清代之汉易研究」、「清代易学研究史」四种主题,并从各个主题的范畴里面分别选出八种代表性论著审视、详加析论,试着提出其主旨与评述,冀望能抛砖引玉,期待学术界能更关注于「清代虞氏易学」之研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