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等教育评价

高等教育评价

高等教育评价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2095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高教探索、现代大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2008年年会暨大学经营国际论坛、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2003第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年会等;高等教育评价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高校教育管理编辑部、张应强等。

高等教育评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2095 占比:99.75%

总计:62253篇

高等教育评价—发文趋势图

高等教育评价

-研究学者

  •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 高校教育管理编辑部
  • 张应强
  • 王洪才
  • 聂海清
  • 刘振天
  • 刘杰梅
  • 刘超
  • 吴彬
  • 宗晓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 摘要: 为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支持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的精神要求,《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深化改革不断探索,积极向“教学研究”类学报转型发展。学报期刊拟开设“民族教育教学”“基础教育教学”“高等教育评价”“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法制”“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等栏目,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稿。
    • 黄达人
    • 摘要: 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举。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标志着教育评价改革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主线。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努力下,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已初见成效,主要体现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分类评价、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等方面。未来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应更加注重在高校的日常工作中进行立德树人评价,高校的分类评价应向更多的领域延伸,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的作用及大学文化建设。
    • 张毅
    • 摘要: 当前,THE、QS、US News和ARWU四个大学排名是业内关注度较高的高等教育评价排名体系,也是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反映,其测量指标设置对国内高校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旨在通过研究比较四个大学排名测量值设置的异同,分析各高校发展的具体实践经验,凝练出在“破五唯”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为加速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廖湘阳
    • 摘要: 大学社会评价是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管办评分离的重要一环,是完善政府宏观管理、推进高校自主办学和引导社会参与教育治理与评价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力量的日益壮大,大学的社会评价迅速发展,社会评价活动日益活跃,评价形式与类型也更加复杂多样,在高等教育建设发展和质量保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目前学界对大学社会评价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对于什么是大学社会评价,大学社会评价的理念、主体、标准是什么,如何构建大学社会评价体系。
    • 王晓凡; 马力; 汪娟
    • 摘要: 以SSCI收录的高等教育评价领域期刊《高等教育评估与评价》为例,通过运用软件Citespace对其2011-2020年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得知:英美澳的研究机构与作者具有较高影响力,形成了一些机构和国家群;研究热点集中于不同类别评价研究、评价模型设计研究以及评价质量的研究,前沿趋势聚焦于同伴反馈和自我效能感。对国内高等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表现为:研究主题上注重反馈,以评价促进学习;研究视角上注重跨学科研究,借鉴其他学科的优质理论资源;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元分析和混合研究方法等专业化研究方法,重视实证研究。
    • 时艳芳
    • 摘要: 教育评价结果是评价活动和实践改进的桥梁,只有完善评价结果应用,才能形成教育质量闭环的提升过程,凸显评价的发展价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评价结果要么不被重视,要么呈现为竞争性、等级性等不利于评价持久发展的现实样态,尚未充分发挥以评估结果落实“强硬度”“长牙齿”、推进教育治理效能提升的目标。当前学界在谈及评价时通常会涉及评价结果相关问题,但缺少专门研究。实践和理论的双重不足为开展评价结果研究提供了空间。2020年10月,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在对当前流行的结果评价的负面影响认识基础上进行反思,改革阻碍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五唯”倾向,促进“双一流”大学建设,进而以评价赋能育人。该文件的出台既体现了国家对教育评价问题的重视,也突显了解决评价中所出现问题的紧迫性。基于此,以“改进结果评价,强化结果使用”为价值追求,从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反馈方式及相关主体的秉持态度、解读路径和运用取向等方面全方位谛视高等教育评价结果。发现当前教育结果评价普遍存在“五轻五重”现象,即呈现形式上重量化轻质性、反馈方式上重告知轻协商、对结果的态度重接受轻质疑、对结果的解读重实体轻关系、对结果的运用重功利轻价值。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是能追溯造成问题的根源,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遵循“理念—制度—操作”的思维逻辑,深入系统地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发现其既有教育评价理念的偏差,也有评价制度的不科学,还有评价结果运用的复杂性。完善结果评价运用,落实《方案》的评价理念,实现“破五唯”的价值追求,是研究的归属和落脚点。鉴于评价落地的关键在于人,而人的任何行动都离不开制度的支持,所以,选取“人—制度”的分析框架,提出详实可行的意见,为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建立健全立德树人机制提供参考,推进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到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体包括提高行政人员的评价能力、增强实施人员的专业性、调动落实人员的积极性;健全评价过程的监督机制、优化评价结果的使用机制、建立评价改进的追踪机制等建议。
    • 赵瑛琦; 赵鹏
    • 摘要: 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是建设高教强国的必由之径和本质需求。以陕西省为例,通过聚类分析范式,设置由整体实力指数、“双一流”建设指数与区域创新指数三个一级指标构成的体系,四分省域高等教育梯队,将陕西省置入第二梯队。陕西省高等教育处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化期,面临“双一流”标准下高校建设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挑战。在文化、人才队伍、财政支持方面弥补短板有助于更好完成陕西省“双一流”建设使命。同时,陕西需着力解决全国视域创新首位度不高、院校科研融入经济程度不深、科研人才群成员松散度过强的问题,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 摘要: 近期,编辑部开展了2020年度《高校教育管理》高影响力论文评选活动。综合文摘机构转载情况、被引量、知网下载量和微信阅读量等指标,编辑部最终评选出十大高影响力论文。《高校教育管理》(Journal of Higfier Education Management)创刊于2007年,为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大学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协办的学术性专业期刊,以展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科研学术信息、推动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与探索、繁荣高等教育事业为宗旨,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的办刊原则,主要报道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法规与政策、高等教育财政、高等教育领导与能力、高校教学管理、高校学生管理、高校师资管理、高等教育评价等高等教育管理学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 孙志远
    • 摘要: 高等教育评价事关高等教育全局发展,也是中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长期以来,“五唯”指标主导着高等教育评价,但它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严重束缚了人才的创新力和活力,对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破“五唯”势在必行。高等教育的理性主义传统是“五唯”存续的学理基础,并使之具有内在价值;工具主义和效率主义是“五唯”的现实基础,是“五唯”指标走向异化的原因。“五唯”的内在价值与大学知识创新使命、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破“五唯”不能破其内在价值,否则高等教育评价将走向无序。破“五唯”是个系统工程,构建新的评价体系需要分步骤、有侧重地推进,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构建新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
    • 汤建民
    • 摘要: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毋庸讳言,目前的高等教育评价大多是侧重于鉴定功能和结果的实力与水平评价。这种评价能够比较及时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实力与水平,以及其在某一特定群体中的位置或者是否达到了某个标准,但无法准确地反映被评价对象一个时期以来的进步或退步程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