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爱弥儿》

《爱弥儿》

《爱弥儿》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52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欧洲哲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444篇;相关期刊368种,包括学理论、现代交际、少年儿童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香港中医学会、教育研究基金会2017国际针灸高峰论坛等;《爱弥儿》的相关文献由528位作者贡献,包括卢梭、胡君进、谢能重等。

《爱弥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3 占比:6.5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444 占比:93.41%

总计:7969篇

《爱弥儿》—发文趋势图

《爱弥儿》

-研究学者

  • 卢梭
  • 胡君进
  • 谢能重
  • 刘晓东
  • 含语笑
  • 滕大春
  • 老禅
  • 高小丽
  • 丁永为
  • 乐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铁芳
    • 摘要: 当代教育必须要完成的一个重要转变,那就是从教师中心,回到儿童,凸显儿童中心。关键问题是我们何以回到儿童?让我们回到卢梭。爱弥儿的教育方式是个人性的、个别性的,体现的是家庭式教育的需要。《爱弥儿》中展现出来的是自然教育的理想国,其意义在于它是一种镜像,也即康德所言事物的完善性。
    • 摘要: 《爱弥儿》并不是一部面向大众的教育读本,而是供"精英人士"所探讨的政治方案,卢梭本人对《爱弥儿》的定位,使得我们不得不仔细研究其真正意图。其中,自然教育与公民教育是爱弥儿教育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教育可以分为遵循儿童的天性、走向自然、实现自由三个方面,公民教育可以分为公意与公民教育方案两个部分,自然教育与公民教育共同构成爱弥儿完整的教育体系。
    • 皇甫静娟
    • 摘要: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首次提出了“自然教育”,他认为自然教育是一种顺应自然天性、依托乡村环境、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方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鸟禽兽、山川河流、风霜雨雪,无论是渺小还是雄伟,都是幼儿学习的“活教材”。大自然本就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天然乐园。我园地处宁波市东郊,附近有驰名中外的“东南佛国”天童寺、融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天童森林公园以及三溪浦水库,东吴镇还是鄞州区第一个宁波市生态示范镇。这些优势决定了我园自然资源的独特性、鲜活性和丰富性。
    • 柯文涛; 李子华
    • 摘要: 在《爱弥儿》的研究中,"爱弥儿是谁"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和存在理论分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研究者不了解《爱弥儿》的主要定位,未发现《爱弥儿》与《理想国》的内在关联,未找到理解《爱弥儿》的钥匙;《爱弥儿》隐藏了卢梭的个人写作观念及原则;研究《爱弥儿》的部分资料阙如。从卢梭取名来看,爱弥儿具有模仿者的面孔。借助自私心与自爱心,卢梭为爱弥儿塑造了自然人兼公民的双重面孔。至于立法者,由于他不具备关于真理和人的真实知识,因而也不是爱弥儿的最终面孔。或许将爱弥儿培养成哲人才是卢梭的教育意图。
    • 邹勇
    • 摘要: 卢梭在《爱弥儿》中谈到,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正是秉持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我成了一名幼儿体育教师。
    • 刘锁霞
    • 摘要: 《爱弥儿》是一部交织卢梭政治理想和教育思想的著作,内容丰富而文笔晦涩。这部著作一经问世,广大读者对它的评议和研究从未停止。文章通过分析《爱弥儿》一书出版前作者的几点考虑,试图揭开一直以来困扰读者理解这部著作的种种遮蔽,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爱弥儿》一书蕴含的核心教育思想,将之与当下教育实践相联系,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 刘黎明; 刘筱玮
    • 摘要: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重要代表思想家之一,他的挫折教育观具有革命性与现代性。卢梭挫折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挫折教育的内涵、挫折教育的目的以及挫折教育的路径,它与卢梭的自然教育、自由教育、消极教育、感觉教育、生命教育、智慧教育、情感教育、生存教育一起构成了卢梭丰富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探究卢梭挫折教育观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从挫折教育角度对卢梭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系统地探析,对于进一步认识卢梭教育思想和应对现代我国儿童身心抗挫素质下降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俞霞
    • 摘要: 三百多年前,卢梭在《爱弥儿》中宣言:“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三百多年后,几乎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深信不疑自己对童年独特价值的认识和对童心的捍卫。但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关注童心、追随儿童吗?虽然我们对儿童充满关爱,可是,教育误解童心、成人漠视童心的现象屡屡发生。我们依然会“好心办坏事”,以致“充满爱心”地以童心为敌。于是,不断有学者发出呐喊:教育要回归童心!
    • 胡君进
    • 摘要: 现代公民教育的自然性基础是指任何一种形式的公民教育都不能只是单纯依靠社会和学校来完成,而是需要一种非社会性质的自然教育作为前提和准备。这一点在卢梭的《爱弥儿》中体现得极为明显,卢梭认为现代公民教育的本质首先是人的自然权利,然后是人的各种义务和责任。人并不是天然的政治性动物,发生在人身上的公民教育并不是一开始就要让人直接进入社会,而是在这之前需要让人经过一段在社会之外的自然教育。为此,卢梭将爱弥儿视为理想的教育样板,筹划了一个从自然人到公民的完整教育方案,并将公意作为调和爱弥儿身上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人造纽带,最终将爱弥儿培养成一个在人性发育上充分健全的现代公民。由此,回到和理解人原初的自然性,以一种人性平衡术的方法和眼光来把握人身上自然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分寸感,是一切形式的现代公民教育都要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 李欣鑫; 钱凤欢
    • 摘要: 《爱弥儿》是法国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让•雅克•卢梭的教育学著作。它以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的形式,通过虚拟的“爱弥儿”的成长经历,在批判封建专制教育弊端的同时,阐述了其“自然教育论”和“阶段教育论”,提出了新的教育原则和教育理想。卢梭的教育思想突破传统封建教育的樊笼,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亲身实践,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但对当今的学校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