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间扩张

空间扩张

空间扩张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88291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科技经济市场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大会、2011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建筑·规划·风景园林、第九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等;空间扩张的相关文献由32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军民、张树文、刘一天等。

空间扩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8291 占比:99.84%

总计:88429篇

空间扩张—发文趋势图

空间扩张

-研究学者

  • 张军民
  • 张树文
  • 刘一天
  • 刘小平
  • 刘科伟
  • 匡文慧
  • 宁治宙
  • 寇惠娟
  • 张养贞
  • 张新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翠; 牛玉东
    • 摘要: 哈维与罗萨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框架,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扩张与时间加速问题,切中了时代之痛。但是,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与解决都不及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与彻底。哈维虽然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扩张问题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但却因过度聚焦于空间,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的论述往往服务于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方式的批判,最终导致其空间问题的解决之道放弃了资本逻辑。罗萨对社会加速的批判甚至仅仅停留于社会文化心理层面,没有从资本逻辑深入政治经济学批判层面,对社会加速问题的解决更显苍白无力。他们的批判理论启示我们:在实践中,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国家,由于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得不与资本打交道,因而同样会面临空间扩张与时间加速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必须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资本这个根源上入手,而不能仅从问题本身入手;在理论上,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时空两个维度上全面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域,从而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 李少霞; 魏莉
    • 摘要: 全球空间正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指导,以全球空间的断裂和失衡为基本着眼点,以深切的现实关怀积极回应全球性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维度否定和超越资本逻辑。具体表现在:政治空间正义遏制资本逻辑的空间扩张,营造公平正义的国际环境;经济空间正义有助于解决资本逻辑的内在困境,有效规制资本逻辑的衍生;文化空间正义廓清资本逻辑的文化宰制,破除普世价值的掣肘;社会空间正义根除资本逻辑的异化弊病,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生态空间正义揭示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构建和谐的生命共同体。全球空间正义蕴含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价值原则及以自由人的联合空间为基础的革命路径,旨在否定和超越资本宰制的全球性空间样态,摆脱“虚幻的空间共同体”,最终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空间。
    • 张军民; 肖丽梅; 李庆改; 姜冉; 李昱桥
    • 摘要: 研究目的:分析近20年桂林市空间扩张规模、形态及协同性分异特征及驱动因子,探索市域城镇化空间扩张地域分异规律及协调机理。研究方法:基于城镇体系和空间结构均衡理论,以空间扩张及其协同性指数为数据驱动,用地统计分析、空间插值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开展研究。研究结果:(1)近20年桂林市城镇体系空间扩张及形态扩大呈增长趋势,渐趋形态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空间一体化驱动的点—轴聚集模式,城镇化时空扩张差异不断扩大,空间极化作用不断增强。(2)大部分城镇人口、经济、社会扩张快于土地扩张,城镇化空间承载力及溢出效益不断提高,但增势趋于减弱;城镇化扩张强度与协同性分布普遍不一致,中心城市对协同性的极化效益不显著。(3)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二产业占比三个因素是空间扩张分异的主要驱动,各因子对空间分异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都趋于增强,其变化具有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论:城镇化空间扩张是推进区域要素流动、资源配置及其协调性的重要动因,统筹城乡发展和共同富裕需要均衡协调空间扩张的规模、形态及其综合效益。
    • 张娟锋; 李乐乐; 张丹霞; 湛东升
    • 摘要: 为推动城市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新增人口的公共服务需求,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快速增长,经济下行加剧了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债务风险。利用2007—2018年我国285个地级市隐性债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债务规模与发债主体特征两个视角评估隐性债务对城市空间扩张的驱动机制。主要结论有:(1)隐性债务规模对城市空间扩张有显著正向影响,上期隐性债务规模的增加将推动当期城市建成区扩张。发债规模增加1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0.192 km^(2),“借债建城”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模式。(2)发债企业数和发债企业质量对城市空间扩张有显著正向影响,发债企业数增加,且信用评级为AA+及以上,发债主体的比例提高推动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增加。信用等级高的发债企业越多,城市扩张能力越强。(3)发债企业数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发债企业数对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空间扩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东部地区则无显著影响。
    • 蔡喜琴
    • 摘要: 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以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监测项目中,根据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判断城市空间扩展的协调性.结果表明,2000-2016年全国大多数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大于最优值1.12.分析了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最优值的来源以及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口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人均城市用地面积与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结合起来,用于城市空间扩张协调性分析,并在甘肃省主要城市进行了空间扩张分析实验.
    • 刘奎; 王健
    • 摘要: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采取"以地生财、以财养地"的城市土地经营模式,凭借土地出让获取土地收益,并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等城市建设投资,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但土地经营对城市规模的空间扩张机制仍有待理清.基于地方政府土地收益和城市建设投资两个维度,本文构建了中国地方政府土地经营驱动的城市空间扩张理论逻辑,选择2003-2017年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3-2017年中国城市空间规模、地方政府土地收益和城市建设投资均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然而以地谋发展的城市土地经营模式逐渐呈现出不可持续的端倪;②从全国尺度来看,土地经营模式下地方政府土地收益和城市建设投资均显著推动城市空间规模扩张.城市非农人口、城市人均GDP、城市三产产值占比以及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对城市空间扩张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③从区域尺度来看,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土地收益均显著推动城市空间扩张,但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投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仅对西部地区城市空间扩张存在显著推动作用.此外,产业结构升级仅对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应基于城乡互动关系,积极推进城市发展格局优化下的城市空间均衡扩张.
    • 王晓斌; 陈明
    • 摘要: 作为零售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连锁零售的发展对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动国内消费市场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检验了我国连锁门店空间扩张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同业竞食效应的存在,密度经济与连锁门店的空间扩张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品牌价值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同业竞争对连锁门店空间扩张的不利影响.此外,数字技术投入的增加、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均能够提高连锁门店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其空间扩张的集约式发展.
    • 王彦开; 赵渺希; 荣丽华
    • 摘要: 为了揭示呼包鄂城市群时空演化特征和主导因素并明确其所处发展阶段,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城市群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5个时期建成区轮廓,运用规模扩张指数、重心偏移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其扩张过程、扩张方向和空间格局特征进行量化描述,在此基础上构建驱动力模型,探究其时空扩张驱动力.结果表明:(1)呼包鄂城市群呈现"先快后慢、先强后弱"的中心圈层式扩张的空间形态演变特征;(2)扩张方向上呈现"顺势转移、逐心而动"和"大幅东进、加速南移"的空间重心迁移特征;(3)空间格局上呈现核心-边缘分布以及"由极化转向集聚"的组织结构特征;(4)动力机制上以行政力和内源力平行驱动为主,市场力和外向力对城市群空间扩张影响作用依次递减.区域城镇化进程较快,总体处于快速发展的低级一体化阶段.
    • 严亚磊; 于涛; 陈浩
    • 摘要: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采用阈值法、位序规模法则、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2002—2017年中国国家级城市群的发展阶段、空间扩张特征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国家级城市群发展阶段分为由初级到高级的趋向集聚、集聚加速、集聚衰减、趋向分散4个阶段,趋向集聚和集聚加速阶段的城市群空间扩张多为中心城市引领,全域夜间灯光均值增速较快,处于开发建设热潮;集聚衰减和趋向分散阶段的城市群空间扩张多为外围城市引领,全域夜间灯光均值较高,土地整体开发强度较高.不同阶段城市群空间扩张的动力机制有所异同,资源供给、固定资产投资均是4个阶段的主要动力,区位条件和人口增长是趋向集聚阶段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工业发展是集聚加速和集聚衰减阶段的主要动力,文教水平是趋向分散阶段的主要动力.
    • 刘大均; 陈君子; 陈颖
    • 摘要: 空间扩张是旅行社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揭示其空间扩张规律,能为旅行社区位选址与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引.以中国百强旅行社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旅行社的空间扩张与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旅行社空间扩张集聚趋势明显,空间依赖性强,有69.77%的分支机构趋向在总社所在城市内部扩张,有78.02%的分支机构集中在距总社0~100 km范围内.②中国旅行社空间扩张网络具有显著的小世界性,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以广州、深圳、太原、武汉、济南、成都等城市为区域性中心的层级结构.③边界效应、空间距离、城市行政级别、旅游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旅行社空间扩张有显著影响,其中边界效应是首要影响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