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建筑科学>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召开年:2007
  • 召开地:哈尔滨
  • 出版时间: 2007-09-01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会议文集: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分析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从规划编制与审批、项目建设与监管、到项目审查验收等各不同环节的职能与分工,研究强制性内容如何实施、谁来实施等涉及省域城镇体系强制性内容的各相关问题,确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实施应遵守的路径、步骤与规定.
  • 摘要: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和目标入手,重新认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地位、职责和不可替代的功能;从城市规划和建设暴露的问题出发,充分认识"城市发展用地规模与布局、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需要严格保护和控制开发的区域、毗邻城市取水口、污水口布局"对于省域城镇和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义,和将它们纳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必要性.
  • 摘要: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了1980 年-1999 年的相关数据对西南三省的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动态演变之间的相关性用SPSS 分析软件作了分析并做了曲线拟合.认为四川省的城市化水平与第一产业比例变化呈高度负相关性并拟合为S 曲线、与第二产业比例变化呈高度正相关性并拟合为增长&逻辑曲线;与第三产业比例变化呈高度正相关性并拟合为增长&逻辑曲线;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与第一产业比例变化呈高度负相关性并拟合为线性曲线、与第二产业比例变化呈中度正相关性并拟合为线性曲线、与第三产业比例变化呈高度正相关性并拟合为S 曲线;贵州省城市化水平与第一产业比例变化呈微弱负相关性并拟合为增长&逻辑曲线、与第二产业比例变化呈中度负相关并拟合为线形曲线、与第三产业比例变化呈中度正相关性并拟合为S 曲线.
  •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指出城市空间扩张的必然性.通过对发达国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的发展模式的研究指出在我国现阶段建设轨道交通导向的大都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性.本项目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 摘要:本文引入"健康城市"的概念,阐述了"健康城市化"的内涵,将城市化的过程概括为三个部分,即人口迁移、城郊转化和城市提升.进而以都市地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都市地区城市化人口转化模型,将健康城市人口的转化过程分解为"农业人口-非农人口-城市化人口-健康城市人口".以此为平台,指出应该把城市化的质量提升放在与数量增长同样重要的地位,并提出了一个城市化质量测度算式.文中以贵阳都市区为案例,测算了2000 年和2005 年的城市化质量水平,并从产业布局、人口空间分布、生活质量和城市空间拓展的角度对贵阳市城市化发展做了进一步的考察.文中提出了建设和谐城市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论点,并提出了初步的空间政策建议.
  • 摘要:首先阐述了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发展的定义与内涵,然后分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例举了几个主要城市全球化评价方法来给处于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城市进行分类,最后对现有的全球城市评价方法提出看法.
  • 摘要:生态足迹法的科学价值不仅在于可用以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还能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人口容量预测分析.本文结合<杭州市域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对杭州市域2000 年-2004 年生态足迹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域属于"地方非可持续性一全球可持续性"发展区域,且生态足迹与土地、人口、社会经济等相关指标数据具有明显关联性.假定至2020 年,杭州市域继续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比例,且人均生态足迹达到"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的临界值,基于上述条件以"万元GDP 的生态足迹"指标为媒介,预测杭州市域人口规模.然后将计算结果用以分析规划期内人均生态赤字的变化趋势,并与其它人口预测方案结果进行比较,以检校通过生态足迹法所推算的城市人口容量的合理性与准确程度.
  • 摘要:都市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市区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间形式.本文利用GIS 技术,在南京市三个时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分析都市区范围内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其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并探讨了城市空间扩展的规律,即定向开发规律与城市空间的边缘扩展规律.本研究对促进主城及外围区的密切联系,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协调整个都市发展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 摘要: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广度不足、城镇体系规划深度不够、与政府事权范围不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对应的弊病,浙江省全面开展了县(市)域总体规划工作.本文分析了县(市)域总规的新特点,并以此为背景,以杭州市域总体规划为实证,在判读市域发展特征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索了大市域总体规划的编制思路、发展策略、规划方法和实施机制.
  • 摘要: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上升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其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在城市快速集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迅猛推进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区域生态环境?如何协调和处理发展、保护的矛盾与冲突?本文通过对长株潭三市结合部的分析与探讨,提出构建生态化特色功能区来打造省级综合试验改革区的建议.
  • 摘要:我国城镇密集地区管治的困境在于既存在政府失灵,也存在市场失灵.但市场与政府失灵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公共选择与个人选择运行机理的区别、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和委托代理问题导致的道德风险等,都是市场与政府双重失灵的重要根源.在我国,由于宪政关系的冲突、城市地位的不平等、现有的行政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城镇密集地区的有效管治更加困难.要有效地改善管治模式,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并在借鉴发达国家区域管治理念的历史变迁中,要更加注重制度模仿,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和工业化模仿.
  • 摘要:大都市圈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首先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及本质,并分析了西安大都市圈构建的时代背景,然后论述了西安大都市圈的圈层范围,最后提出了加快核心城市建设、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建立综合交通体系、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等若干对策.
  • 摘要:作为产业规划的重要内容,产业定位合理与否关系到城市产业发展策略的选择,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与质量.文章回顾了城市产业定位的经典理论与常用理论,如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和产业发展阶段理论,并以盐城市盐都区为例进行应用探讨,以期为产业定位理论的合理应用起到抛砖引玉的示范作用,并为其他城市产业规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摘要:为基础,在分析武汉城市群建设的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城市群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提出了武汉城市群空间整合的由"一核、两环、两带、四轴"组成的点轴结构方案,由"核心圈、紧密圈、辐射圈"组成的圈层结构方案,由黄-鄂-黄东部组团、仙-潜-天西部组团、孝-汉-应西北组团和咸-赤-嘉南部组团组成的组团结构方案和由"一主一副六节点"组成的中心地结构方案;提出了延伸10 大优势产业链,建设具有区际意义的15 个产业集群和7 大特色产业带的产业发展与布局思路,提出了武汉城市群九大城市之间产业合理分工与协作方案.该研究对武汉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对湖北省和中部崛起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武汉城市群处在中国"中部之中"的经济腹地,是中国东西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弓"的发力点,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本文以<武汉城市群总体规划>为基础,在分析武汉城市群建设的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城市群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提出了武汉城市群空间整合的由"一核、两环、两带、四轴"组成的点轴结构方案,由"核心圈、紧密圈、辐射圈"组成的圈层结构方案,由黄-鄂-黄东部组团、仙-潜-天西部组团、孝-汉-应西北组团和咸-赤-嘉南部组团组成的组团结构方案和由"一主一副六节点"组成的中心地结构方案;提出了延伸10 大优势产业链,建设具有区际意义的15 个产业集群和7 大特色产业带的产业发展与布局思路,提出了武汉城市群九大城市之间产业合理分工与协作方案.该研究对武汉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对湖北省和中部崛起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 摘要:1990 年代以来"撤县改区"成为我国大城市旨在协调城乡矛盾、扩大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行政区划手段,在市场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撤县改区"措施削弱了原县级行政单元的自主自治能力,由于配套的政策、发展措施以及设施建设滞后,还导致中心城市蔓延以及扩大城乡差异等负面影响.本文以武汉为例分析了"撤县改区"对原县级行政单元的发展活力和潜力以及中心城市区域作用的影响,借鉴生态位理论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武汉市发挥中心城市区域带动作用的关键在于培育行政单元的自主生长能力,构建网络化的组织体系、设施体系和空间形态.
  • 摘要:,本文以"佛山区域绿地专项规划"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为例对"一级空间管治区"规划及实施思路进行介绍,提出了在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积极与城市各相关部门及各级政府合作的"协调规划"思路,从而编制能容纳各方利益和目标的区域性专项规划.通过就珠三角"一级空间管治区"规划的协调思路和可行的技术方法进行探讨,实现对"协调规划"的创新性探索.">为贯彻落实<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对"一级空间管治区"的划定与管理要求,广东省建设厅正在制定<"一级空间管治区"规划指引>,本文以"佛山区域绿地专项规划"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为例对"一级空间管治区"规划及实施思路进行介绍,提出了在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积极与城市各相关部门及各级政府合作的"协调规划"思路,从而编制能容纳各方利益和目标的区域性专项规划.通过就珠三角"一级空间管治区"规划的协调思路和可行的技术方法进行探讨,实现对"协调规划"的创新性探索.
  • 摘要:重庆都市区是山水特色突出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目前重庆正处于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及重庆市对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都市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发展的阶段,人口和产业呈集聚发展的态势,城市发展对城市空间产生的新的需求,而另一方面都市区内适宜城市建设用地有限,城市发展面临人多地少的矛盾,城市发展需要制定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本文基于对都市区城市发展空间的上述认识,在对都市区城市空间发展的背景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明确了城市空间在战略的基本思路,提出了都市区的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空间布局与结构的规划要点.
  • 摘要:本文通过对部分省、自治区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进行回顾,发现在规划的协调性、实施的可操作性、编制的科学性和内容的时代性四个方面,本轮规划都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不足.最后本文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 摘要: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目前,中原城市群发展形势良好,被认为是我国将形成的十大城市群之一.运用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形理论、城镇化不平衡指数、城市网络理论、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分析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城镇的空间组合状况进行分析,分析了城市群空间整合机制的一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促进中原城市群9 城市协调组合发展的空间整合机制.综合以上分析,论文提出2020 年前后中原城市群应努力形成"双核、两圈、四带、一个三角"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发挥的整体格局,以促使城市空间发展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和网络联系格局.
  • 摘要:近年来,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城市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成为该类地区演化的主要趋势,人口分布在城镇空间上的重新优化组合,引导区域城镇群体空间不断向高级化方向演进.论文以江苏为例,从人口城市化过程和空间组织互动的一般原理出发,探讨了人口城市化过程对促进区域空间组织的多方面影响,分析了区域空间组织对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调控手段和实施机制.以期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口城市化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促进该类地区人口城市化与空间组织的健康和协调发展.
  •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我国许多省市正在编制城市群规划,出现了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新局面.然而城市群区的空间规划需要认知的问题不少.本文就有关城市群规划的导向性原则、地理空间尺度的界定、各种要素的配置与组合及其城市群内的完善化的动力源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以便引起对此问题的深入的学术讨论.
  • 摘要:城市公用设施的空间分布与组织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布局结构以及城市生活的质量.城市学校布局规划作为一项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措施和内容,受到各级部门和群众的关注.GIS 工具以其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研究与实践中应用正日渐兴起,在此本文选取济南市区97 所学校作为研究样本,借助GIS 软件Mapinfo7.0 的Voronoi 分析功能对研究样本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布局优化建议与措施,希望为今后城市其它公用设施的布局方案的设计提供一种有益借鉴和思路.
  • 摘要:文章从DNA的生物学概念入手,研究分析了旧城的DNA 要素,从而为旧城改造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顺利贯彻旧城改造的出路就在于化解"保护"与"更新"的矛盾,因此,笔者将二者的辩证关系转化为"传承"与"发展"的和谐统一,保护是为了传承,更新是为了发展.旧城DNA 的断裂与残缺,导致旧城遗传信息的不完整,如果任其这样发展下去,将造成城市特色逐渐消失与历史文脉无法延续,这正是旧城改造的根本原因,笔者以深圳新安古城改造为例,对基于旧城DNA 的旧城改造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特殊地区的特点,指出特殊地区规划的重要性,认为特殊地区规划需要对传统的理念、编制办法进行突破、创新.为了方便研究,本文借鉴了国外相关实践,以美国、法国为例探讨城市特殊地区在规划编制、项目实施等环节的经验,并明确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必须结合中国国情.文章接下来以北京798 地区规划为例进行深入探讨,首先分析作为典型案例的798 地区的特点,然后针对项目特点从规划组织过程、编制方法、规划理念、规划实施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思路.概括起来讲包括:规划过程应多方参与,编制方法上应刚性与弹性结合,规划理念上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规划实施中强调阶段性特点.最后在798 地区规划实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推广,认为城市特殊地区规划在物质空间规划方面,应在保证"控规"指标合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地区特色,重点营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环境.文章最后对城市特色地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特殊地区规划编制工作的艰巨性与紧迫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