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521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97篇;相关期刊334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研究参考、预算管理与会计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七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2008年国际应用统计学术研讨会、2008河南煤炭行业科学发展论坛等;隐性债务的相关文献由640位作者贡献,包括袁海霞、徐玉德、张伟等。

隐性债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4 占比:36.2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49%

专利文献>

论文:897 占比:63.26%

总计:1418篇

隐性债务—发文趋势图

隐性债务

-研究学者

  • 袁海霞
  • 徐玉德
  • 张伟
  • 张文君
  • 管治华
  • 闫衍
  • 韩立森
  • 东明
  • 卢成会
  • 吉富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艳; 肖娜; 周其鑫
    • 摘要: “十四五”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束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开“后门”的隐性膨胀历程,迈入了走“前门”的规范发展阶段。相应地,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也经历了从冷门到热门、从主题分散到核心聚焦的演化历程。回顾“危机后”的研究历程,有利于准确地展望“风险下”的研究趋势。基于此,主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统计,绘制知识图谱,识别研究热点,分析前沿演变,展望研究趋势。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是对债务发展现状的关注和回应,债务实践长期处于解决旧问题和出现新问题的循环中导致了研究数量持续处于增长、回落、再增长的往复中。研究成果丰硕,研究主力多为与“债务”主题直接相关的财经类高校学者,研究学科集中于经济、金融、财政等学科。研究主题众多,呈现“嵌套结构”特征,内容聚焦于债务内涵、主体、风险、成因与对策等。研究长期处于热门状态,研究热点或与现实问题密切相关,或与国家政策高度耦合。研究前沿不断变化,但风险问题贯穿研究始终,各类风险和危机频繁成为不同阶段的前沿问题,隐性债务和金融风险是最新的前沿问题。未来要加强债务研究的多学科性和融合性,公共管理、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应广泛深入开展债务研究;促进风险研究的纵深化,重点关注局部风险,探讨地区债务危机的救助问题以及财政整顿计划,探究债务风险不断再生的形成逻辑,拓展风险研究的理论工具;推进隐性债务研究的具象化,通过实地调研,精准绘制具体地区的隐性债务“画像”,为债务研究和治理提供地区样本。
    • 赵玉洁; 武彬
    • 摘要: "双循环"的提出表明持续、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依然是"十四五"财政政策的重点,这会减轻企业负担,刺激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也给各级财政带来巨大压力。随着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速变缓和财政支出持续刚性增长带来的收支矛盾必然影响我国财政可持续性。同时,由于财政管理体制问题,地方政府前期通过大规模举债弥补收支缺口导致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频发。所以本文建议在继续推进减税降费以加快经济恢复的同时,通过"开源节流",财政体制改革和完善地方税体系等手段以实现财政可持续;通过"清存量,禁增量",加强绩效管理和建立风险预警和监管机制等措施来保证地方债务的健康发展。
    • 苏振兴; 扈文秀; 章伟果
    • 摘要: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经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触发点,但由于隐性债务需要政府财政直接负担的比例难以确定,导致其实质风险无法准确测算。本研究构建了KMV模型、基于ROA的负担模型以及信用债的市场均衡模型,着重研究隐性债务中的两类主要债务,地方国有企业债务与融资平台债务转化为政府财政负担的转化率,并测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表明:2011-2018年之间,地方国有企业债务转化为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的转化率在5.03%~9.13%之间,融资平台债务转化率在60.29%~82.31%之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由2011年的2.56万亿元上升到了2018年的12.2万亿元,占比也由24.5%上升到43.4%,说明隐性债务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综合债务规模逐年扩大,债务违约概率由0上升到3.07%,从无违约风险上升到中等风险区间,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明显区域特征。
    • 欧真真
    • 摘要: 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新时期监管政策层层加码,融资环境日趋严峻,债务风险逐渐凸显,隐性债务化解要求升级等问题,城投企业转型节奏亟需加快,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优势,地方政府和城投企业共同发力,从重新界定政企角色、完善顶层设计、妥善处理债务、提升资产质量、推进管理机制变革、优化业务布局、重构投融资体制等多个方面推动城投企业顺利转型。
    • 何涌; 陈之雨; 毛秋霖
    • 摘要: 全国隐性债务总量从2006年的19.44万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39.64万亿元,隐性债务存量问题严峻。本文通过构建能有效解决隐性债务隐蔽性强和不确定性等难题的多指标、多原因(MIMIC)模型,对地区隐性债务的决定因素和影响效应进行分析比较,测算了2006—2019年间各省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具体规模。研究发现,政府的竞争、担保行为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国家扶持政策是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主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长会提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挤出地区民间投资。因此,根据隐性债务的决定因素提出相应控制隐性债务规模的三条政策建议。
    • 麦丽华
    •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PPP模式被引入我国以来,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PPP项目泛化、异化带来的隐性债务风险也不容忽视。大规模PPP项目泛化、异化会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扭曲宏观调控机制,甚至严重干扰地方政府财政良性循环,威胁金融生态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隐性债务风险专项督导工作。从PPP项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原因、具体表现、风险及危害等方面展开论述,同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 耿丽珠
    • 摘要: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习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县级政府作为国家基层治理单元,摸准吃透隐性债务底数、红线和底线,算准政府债务杠杆率,把握好支持转型发展和防控风险的度,显得尤为重要。围绕党中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部署,坚决打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财政需发挥规范指导职能,认真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各项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债务管理水平,着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下面以古交市为例进行分析。
    • 宋樊君
    • 摘要: 本文以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为切入点,以平台公司信用风险治理为研究重点,分类研究不同类型融资平台信用风险治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流覆盖类融资平台应着力发挥自身信用风险防控能力;非现金流覆盖类融资平台应在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探索可行的信用风险治理举措。
    • 徐玉德; 刘晓颖
    • 摘要: 严格遏制增量、妥善处置存量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关键,也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当前新冠疫情持续演变、国内经济恢复不稳固不均衡,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叠加政府偿债高峰期临近,地方财政收支平衡持续承压。未来必须在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协同联动、疏堵结合的原则,压实主体责任分类审慎处置,推进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持续优化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稳妥有序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隐患,确保财政长期可持续性。
    • 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课题组
    • 摘要: 政府专项债券是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专项债券,其特点是以项目本身的收入来还本付息,并不直接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能够化解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在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使得隐性债务显性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发现和控制,遏制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因此,政府专项债券正逐步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工具。根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扩大使用范围。2021年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较上年3.75万亿元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少了1000亿元,但较2019年仍大幅增加了1.5万亿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