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务
政府债务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0年内共计851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464种,包括经济研究参考、中国财经信息资料、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三届公共管理、公共财政与政府会计跨学科研究国际论坛、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第25次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2013)等;政府债务的相关文献由91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启迪、张明、尹恒等。
政府债务
-研究学者
- 张启迪
- 张明
- 尹恒
- 李翀
- 贾康
- 龚六堂
- 刘李福
- 刘洪钟
- 刘震
- 史亚荣
- 叶海云
- 徐肖冰
- 杨攻研
- 樊纲
- 熊鹭
- 盛硕
- 程宇丹
- 蒲成毅
- 陈红
- 黄前柏
- 龚睿
- 倪经纬
- 刘细鹏
- 刘继虎
- 华山
- 叶檀
- 吉富星
- 吴婷
- 吴晓灵
- 周晔
- 周海峰
- 周爽
- 唐艺萍
- 夏杰长
- 夏诗园
- 姚荣辉
- 孙栋梁
- 孟园园
- 宋忠诚
- 尹德才
- 庞友生
- 张岚
- 张茉楠
- 张言
- 徐文舸
- 徐耀兵
- 戚艳霞
- 李佳伦
- 李成
- 李欣
-
-
张惠强
- 《学术论坛》
| 2020年
-
摘要:
在监管趋严、预算管制不断强化的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普遍开展债务化解处置工作.基于各地政府的化债实践,本文概括了三类主要经验,即盘活沉睡资源、调整举债主体以及破产清算重组.进一步,本文试图探讨为什么不同的地方政府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化债方式.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化债方式与其所拥有的资源特征之间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化债资源的来源及其充足性影响化债方案的选择.制度环境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资源配置方式间接影响化债方式选择.据此,文章提炼出“制度环境-资源特征-化债选择”的解释框架,以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
-
刘雅君
- 《学习与探索》
| 2020年
-
摘要:
本文将转移支付、预算软约束和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系统地诠释了转移支付通过事前引致预算软约束和事后弥补财政缺口这两种渠道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通过区分预算债务与预算外债务和构建不同口径的财政盈余,基于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中央政府的债务是可持续的,而地方政府的债务是不可持续的,且地方政府存在预算软约束的问题;在中央政府的辅助下,纳入预算管理的全国政府债务是可持续的;事前对转移支付的预期导致的预算软约束改善了政府对预算债务的财政反应,但恶化了对纳入预算外债务的整体债务的财政反应;事后的转移支付通过弥补财政缺口改善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反应;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总体债务可持续性的"净"影响是正的.研究认为,政府公共预算应是一般收支预算与债务预算的有机结合,应综合考虑各类因素来进行地方政府债务制度设计,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
-
-
-
龙小燕;
赵全厚;
梁城城
- 《广东商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基于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与民间投资的数理模型,利用省级层面的宏观数据分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对民间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而言会抑制民间投资,但考虑专项债政策的影响后,专项债对民间投资并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且专项债规模低于一定水平时会拉动民间投资水平,超过最优规模则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抑制作用,一般债券与民间投资存在类似的非线性关系,两者的拐点分别是22.68%和29.95%.此外,专项债券、一般债券对不同类别的民间投资水平存在异质性影响.当前应根据地方的经济实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一般债券的规模,缩小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余额的差额,并通过改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促进民间投资水平的提升.
-
-
高月
- 《投资研究》
| 2020年
-
摘要:
政府融资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进而从宏观上影响着社会融资规模结构.随着“新基建”步伐的加快推进,理清政府债和实体经济融资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6-2017年省级数据分别检验政府债对实体经济融资的规模影响和结构影响,研究发现:(1)在规模上,政府债务融资对企业融资有挤出效应;(2)在结构上,当政府债务融资组合中政府获得的银行贷款比重越高,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中,银行贷款融资占比越高,债券融资占比也越低.
-
-
-
-
-
-
-
刘李福;
Fu Li;
邓菊香;
Ju-xiang Deng
- 《第三届公共管理、公共财政与政府会计跨学科研究国际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债务是政府履行受托责任,完成国家管理职能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资金保障.然而,债务经营不善,则会影响财政可持续性,导致严重的财务风险,进而出现债务危机和信任危机.因此,债务经营管理的效率,已成为主权国家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在肯定政府债务必然性的基础上,借助于1988—2011年我国政府相关债务数据,在遵循现行预算会计核算体系的原则下,构建债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客观评价我国政府债务的现状,深刻分析政府债务管理中的各类问题以及原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完善我国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提升财政可持续性.
-
-
李冬伟;
王芳羚;
万娜
- 《第三届公共管理、公共财政与政府会计跨学科研究国际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一直有很大争议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债务会计信息透明度极低所致.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核心是政府能够及时披露相关、可靠的政府债务会计信息,使得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此,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从信息报告主体、会计计量基础、信息使用者等三方面提出以决策有用观为基础的提升政府债务会计信息透明度的途径.
-
-
岳凯
-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第25次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是本届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但作者注意到,当前关于政府债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债务风险控制措施方面,忽略了政府债务统计口径混乱这一客观情况,研究结论难免偏颇.因此,本文对政府债务统计口径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新的风险评价体系,希望从风险导向的角度,更加客观的评价政府债务问题.
-
-
魏博文
-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在总结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债务、财政赤字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VAR模型分析了我国政府债务、财政赤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而经济增长则有助于降低财政赤字、降低政府的债务压力.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
-
-
马蔡琛;
黄年吉
-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就政府债务的适度性判断而言,单纯依据欧元区财政稳定标准的经验判断,未必能够对一国政府债务和财政状况得出全面结论.政府债务的安全区间应介于某一邻域之内.其下限大体是《马约》及《稳约》规定的财政状况稳定标准,上限则不应超过债务率警戒线标准的一定幅度.在开放经济下,需要提升预算透明度,尝试构建基于政府财务报告的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完善中期预算框架,实现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
马蔡琛;
黄年吉
- 《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博士后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源自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刚刚尘埃落定,欧洲债务危机又成为热点话题.对于其到底是欧元区各国长期过度负债的结果,还是抵御金融危机中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历史遗产"也众说纷纭.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债务的适度性问题作为一个常话常新的命题,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本文通过考察欧元区16国的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分析财政警戒线标准的现实有效性。政府债务的适度性与财政危机的发生,具有较强的内生传导关系,但是单纯通过《马约》及《稳约》确定的财政状况稳定标准,并不能就一国政府债务的适度情况得出全面的分析结论。政府债务适度性的大致安全区间应该介于某一邻域之内,该邻域的下限,大体上就是《马约》及《稳约》规定的财政状况稳定标准;就负债率指标而言,其上限可能位置的初步经验判断应为不超过财政状况可持续区域的10个百分点。各国需提升其中期预算和远期估计制度的技术水准和弹性水平。在经济态势起伏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对中期预算进行适时技术改进。
-
-
王振宇;
连家明;
郭艳娇;
陆成林
- 《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2013)》
| 2013年
-
摘要:
构建完善的政府债务风险识别和预警体系,对于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稳健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辽宁省大范围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国内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符合省情、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并利用该预警体系识别和预警了"十二五"时期辽宁省的存量债务风险和基于不同经济增速假定条件下的新增债务风险.实证结果表明,"十二五"时期辽宁省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开始显性化;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使债务风险趋势变数加大;个别地区面临债务升级恶化的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