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竞争
财政竞争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621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人民论坛、学术论坛、华东经济管理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北京大学2012政治学行政学博士论坛暨国家的治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中国财政学会2010年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第八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等;财政竞争的相关文献由124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尚植、万伦来、伍文中等。
财政竞争
-研究学者
- 郑尚植
- 万伦来
- 伍文中
- 刘京焕
- 刘翠
- 卢以恒
- 唐沿源
- 唐霏
- 唐飞鹏
- 宋美喆
- 张恒龙
- 张晏
- 曹鲲
- 李勤
- 聂国良
- 胡志勇
- 虞晓芬
- 郑岩
- 郑睿
- 万媛丽
- 严剑峰
- 严必锋
- 乔俊峰
- 亓艳萍
- 付文林
- 何富彩
- 何涌
- 余爽
- 刘小松
- 刘思含
- 刘晓燕
- 刘江会
- 史智宇
- 向水辉
- 吕炜
- 吴德科
- 吴笑晗
- 周琳
- 夏纪军
- 孙开
- 崔红霞
- 席小瑾
- 廖玉玲
- 张屹山
- 张文瑾
- 张晖
- 张远
- 张霄
- 徐博
- 徐鸣鹤
-
-
何涌;
陈之雨;
毛秋霖
-
-
摘要:
全国隐性债务总量从2006年的19.44万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39.64万亿元,隐性债务存量问题严峻。本文通过构建能有效解决隐性债务隐蔽性强和不确定性等难题的多指标、多原因(MIMIC)模型,对地区隐性债务的决定因素和影响效应进行分析比较,测算了2006—2019年间各省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具体规模。研究发现,政府的竞争、担保行为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国家扶持政策是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主要原因。同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长会提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挤出地区民间投资。因此,根据隐性债务的决定因素提出相应控制隐性债务规模的三条政策建议。
-
-
王庆;
韩朝升
-
-
摘要:
为研究经济发展和财政竞争对地方财政效率的影响,本文选取2004—2018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地方财政效率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分析.结果发现:第一,财政效率具有区域同质性,经济发展和财政竞争对地方财政效率都有空间溢出效应;第二,财政负担率与本省财政效率负相关,对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省份具有空间上负外溢性影响;第三,人口密度与本省财政效率正相关,对距离相近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省份具有空间上正外溢性影响,但城镇化率皆为负相关;第四,人均GDP对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省份具有空间上正外溢性影响,税收收入占比对邻接和距离相近省份具有空间上负外溢性影响,财政自给率对邻接省份具有空间上正外溢性影响,但不显著.本文建议通过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增加常住人口和提高财政自给率等措施,提高地方财政效率.
-
-
伍文中;
唐霏;
李勤
-
-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进程中,为建设全球一流湾区和世界级特大城市群,应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及财政行为杠杆的独有功效,尤其是通过财政行为深度合作促进大湾区跨越式融合发展。本文在探寻政府间财政行为演进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粤港澳三地财政合作的紧迫性和特殊性,进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政府财政合作行为的运行机制及实施路径,促进粤港澳三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
-
伍文中;
唐霏;
李勤
-
-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进程中,为建设全球一流湾区和世界级特大城市群,应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及财政行为杠杆的独有功效,尤其是通过财政行为深度合作促进大湾区跨越式融合发展.本文在探寻政府间财政行为演进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粤港澳三地财政合作的紧迫性和特殊性,进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政府财政合作行为的运行机制及实施路径,促进粤港澳三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
-
杨志辉;
李卉
-
-
摘要:
通过分析财政分权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关系,采用熵权法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并基于2007—2018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财政分权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获得的财政资源越多,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2)财政分权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与新型城镇化的水平呈现反向变动关系。新型城镇化处于较低水平时,财政分权对其的促进作用较大;新型城镇化处于较高水平时,财政分权对其的促进作用较小。(3)财政支出角度的财政分权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大于财政收入角度的财政分权的促进作用。(4)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较小;相对来说,提高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更有利于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
-
-
杜彤伟;
张屹山;
李天宇
-
-
摘要:
财政竞争和预算软约束是中国式分权体制中包含的两大核心问题,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具有深刻的影响.文章将二者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通过具体区分不同的财政竞争方式和预算软约束表现形式,从多个维度分析其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并考察他们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对于财政竞争,无论是税收竞争还是支出竞争都对财政的可持续性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不同表现形式的预算软约束,转移支付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而土地财政和城投债都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次,交互效应研究显示转移支付与财政竞争之间的互动机制有利于财政的可持续性,而土地财政和城投债与财政竞争的相互作用均不利于财政的可持续性.再次,地区异质性研究表明,与发达地区相比,财政竞争和转移支付对欠发达地区财政可持续性的积极作用较大,而城投债的消极作用更大,土地财政影响的地区差异性不明显.最后,转移支付与支出竞争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土地财政与支出竞争之间互动机制的负向影响并不存在地区异质性,而城投债与税收竞争之间的互动机制更不利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可持续性.文章为差异化地设计地方财政融资方式,循序渐进地实行风险防控措施和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
-
-
赵文凯;
王大树;
薛莹
-
-
摘要:
文章基于2007~2018年间中国285个城市的政府卫生支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一般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城市政府卫生支出的策略性互动行为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城市政府的卫生支出行为存在显著的"竞争向上"的策略性互动行为,其支出规模会随着邻区政府支出水平的提高而增长.第二,经济相对发达城市间的卫生支出竞争程度更为激烈,而空间溢出作用抑制了普通城市间的政府卫生支出水平进一步扩大.文章研究认为,地方政府间对卫生支出规模形成的正向互动行为,对于持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做好晋升机制与政绩考核等方面的制度设计,针对性的激励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医疗卫生等"民生财政"支出的竞争意愿,是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核心和关键.
-
-
-
齐福全
- 《第八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
| 2008年
-
摘要:
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1978~2005年中国省级地方政府之间两种情形的财政竞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在纳什均衡解情形下中国邻近省级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竞争行为,集中表现为相互模仿;在斯塔克伯格解情形下,中国东部12个省级地方政府表现出“领导者-跟随者”行为模式,其中天津市和福建省表现出“领导者”的角色.这两个地区地方政府所实行的财政政策会对其他省区产生一定的影响.
-
-
-
张恒龙;
陈宪
- 《第58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中国: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政府转型》
| 2006年
-
摘要:
本文旨在检验在目前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竞争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首先将给出1995—2005年中国各省份的公共产品——税收负担组合,并根据各省份所吸引的外商投资份额,指出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已从税收优惠竞争,转变为税收优惠基础上的改善公共支出竞争。其次将通过建立各省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份额与各项公共支出关系的计量模型,检验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政府间招商引资竞争,是否导致地方政府更关注与吸引投资有关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与居民生活有关的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这种竞争是否导致地方政府在卫生服务方面的投入不足等问题,指出招商引资竞争使地方公共支出产生结构性扭曲,不利于改善公共服务和提高居民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