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
财政分权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0年内共计1583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4篇、会议论文49篇、相关期刊587种,包括商情、现代经济信息、华东经济管理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中国公共预算研究第五届学术会议、第三届公共管理、公共财政与政府会计跨学科研究国际论坛、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第25次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等;财政分权的相关文献由1976位作者贡献,包括秦强、官永彬、马万里等。
财政分权
-研究学者
- 秦强
- 官永彬
- 马万里
- 王文剑
- 龚六堂
- 李涛
- 董再平
- 周业安
- 宁家耀
- 林春
- 王德祥
- 谢乔昕
- 卢洪友
- 吴自强
- 周克清
- 孙英杰
- 崔欣欣
- 巫强
- 张光
- 张磊
- 彭锻炼
- 李光龙
- 沈坤荣
- 贺俊
- 赵佳佳
- 于长革
- 刘小勇
- 成刚
- 李世尧
- 李淑霞
- 李祥云
- 李齐云
- 杨洁
- 杨良松
- 江克忠
- 王明成
- 甘行琼
- 詹新宇
- 邓晓兰
- 丁菊红
- 余靖雯
- 刘亮亮
- 刘欢
- 刘玉刚
- 刘金涛
- 卓玛草
- 吕凯波
- 吴俊培
- 吴廷帅
- 吴非
-
-
-
路嘉煜;
白俊红
- 《2016年中国空间经济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从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竞争和税收激励两个方面,理论分析了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4~2013年中国分省地区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加剧了环境污染;财政分权通过地方政府的经济竞争机制和税收竞争机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污染,这也使得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直接影响趋于弱化.本文结论为促进中国财政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进而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
-
张燕
- 《浙江财经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创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基于“供给侧”改革要求供给体系的高效率,而中国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的相对无效的现实背景,本文首先运用基尼系数说明中国福利性公共品的供给属于低水平的均等,需提高福利性支出的总体规模和效率;然后用教育和医疗卫生两方面支出效率代表中国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福利性支出效率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全面测度其全要素生产率;并在受限因变量的Tobit模型下运用2002-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重点考察财政分权和转移支出对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本文证实了随着财政分权的加强,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是下降的,而转移支付则与其显著正相关.最后提出对于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改革,在考虑财政分权层面的给予地方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自由财力的同时应该更加侧重于加强中央的事权、支出责任和完善现有转移支付制度.
-
-
ZHANG Lan;
张兰;
WANG Ying-hong;
汪应宏;
WANG Jian;
王健;
PENG Shan-gui;
彭山桂
- 《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研究目的:从财政分权和地方官员晋升考核机制这两个制度层面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进行考察. 研究方法: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和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 研究结果:(1)以分税制为代表的财政分权和以晋升锦标赛为特征的地方政府竞争均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土地市场等则具有正向效应;(2)由于两者的内在联动,财政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强度,这些结论在分别把其他控制变量加入模型时均稳健成立. 研究结论:调整中央—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不对等的局面,改变集中于财政征收和经济增长的政绩考核方式,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深化工业用地市场改革是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可行措施.
-
-
-
Jing Chen;
陈菁;
Jianfa Li;
李建发
- 《第三届公共管理、公共财政与政府会计跨学科研究国际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本文将财政分权、晋升激励与城投债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中,首次通过实证研究来探析推动我国城投债规模持续扩张的制度性因素.通过对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在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转移支付等潜在影响因素后,财政分权程度与晋升激励强度对我国各省的城投债规模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估计结果在不同模型设定下都是稳健的.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深化财政分权改革、改革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等政策建议.
-
-
李齐云;
朱洁;
吕圆圆
-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第25次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也逐年增长,而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制度对我国碳排放了的传导机制.然后,利用我国较具代表性的18个省市1990-2008年的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EKC假设,且中国的财政分权指标对我国碳排放量具有显著地正效应.
-
-
严敏;
朱春奎
- 《中国公共预算研究第五届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财政分权对政府规模的影响效应是一个具有理论争议、有待实证研究的领域.本文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影响地方政府规模的概念模型,并运用1997-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就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和纵向不平衡度的增加,都将显著扩大地方政府规模;政府竞争度也会对地方政府规模产生扩大效应,但是政府竞争和财政分权制度结合在一起,会共同对地方政府规模产生显著抑制效应.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少数民族人口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也会对地方政府规模产生正向影响.
-
-
马万里;
李齐云
-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7次年会》
| 2013年
-
摘要:
中国式财政分权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体制性动力的同时,也是中国居民收入倍增的体制性约束,更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体制性障碍,使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战略与服务于民生改善收入差距的目标存在体制性的内在冲突,最终形成了收入分配改善游离于经济增长系统之外的发展模式,造成普通民众难以或较少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的福利改善.必须把财政分权作为一项完整的制度体系看待,在认清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动力机制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正确合理地设计制度方案,以创新的思维彻底系统地改造现有的分权体制,对于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而言是最根本性的举措.
-
-
Huang Zhonghua;
黄忠华;
Du Xuejun;
杜雪君
- 《2016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研究目的:基于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价格、规模和收入策略互动行为进行识别和检验,为解释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竞争和土地出让行为提供新视角和证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我国地方政府间土地出让行为存在显著的空间策略互动,与财政分权和地方竞争相关;从结构上看,工业用地的价格和规模竞争最为显著,其次是土地出让收入竞争(土地财政竞争)行为;空间上看,东部地区工业用地出让和土地出让收入竞争最为显著,而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出让价格竞争,中部地区主要表现为工业用地出让规模竞争.研究结论:中央政府应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协调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竞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