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0年内共计7519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37篇、会议论文181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1741种,包括经济研究参考、中国财经信息资料、中国政府采购等;
相关会议132种,包括泰山学术论坛——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公共政策创新专题暨第八届中国经济理论与管理前沿论坛、城市财政与政府创新中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七次年会等;财政支出的相关文献由7118位作者贡献,包括等、高培勇、崔建才等。
财政支出
-研究学者
- 等
- 高培勇
- 崔建才
- 苏明
- 贾康
- 刘晓凤
- 宋立根
- 王远鸿
- 雷良海
- 马海涛
- 夏杰长
- 姚绍学
- 张勇
- 马善记
- 张立承
- 成军
- 李平
- 林峰
- 楼继伟
- 王敏
- 王金秀
- 章锐夫
- 童道友
- 赵晓
- 金双华
- 黄志伟
- 倪红日
- 傅光明
- 刘国永
- 刘尚希
- 孙晓峰
- 安体富
- 张斌
- 张明
- 张辉
- 张馨
- 曾虹
- 朱静
- 李丽
- 李元江
- 李安泽
- 李晓嘉
- 李艳
- 汪朝朝
- 王小华
- 王斌
- 王朝才
- 王磊
- 白文杰
- 白景明
-
-
杨浩;
朱冬元;
纪磊
-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年
-
摘要:
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减缓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渠道,基于江苏省2012—2018年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全省层面来看,财政教育支出、社保支出和农林水支出具有积极的减贫效应,其中教育支出减贫效应最佳,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而医疗支出则不利于农村减贫.在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区域,各项财政支出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苏北地区社保支出减贫效应最大,苏中地区农林水支出减贫效应最大,而在苏南地区,则与省级面板较为一致,教育支出有着最大的减贫效应.基于实证结论最后得出了一些政策启示:(1)各地政府应该因地制宜,适当加大有利于农村减贫的相关财政支出;(2)各地政府应当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大减贫效应的发挥;(3)各区域之间应做好协调和互助工作,解决好区域性贫困问题.
-
-
蒋艳辉;
王靖烨;
王琳
- 《工业技术经济》
| 2020年
-
摘要: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实施,如何促进区域创新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选取2007~2018年全国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将各地区的财政支出、居民消费与区域创新纳入统一框架下,对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居民消费有利于促进地区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显示财政支出可以通过居民消费促进区域创新.在进一步分析中,我们发现创新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从城乡居民消费分组来看,较于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对区域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强.
-
-
薛军;
王胜男;
柳佳丽
- 《教育与经济》
| 2020年
-
摘要: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迅速,但其供给质量还远不及城市.然而,农村居民对义务教育供给的满意度评价却高于城市居民.这表明,城乡居民对义务教育供给的关注点可能存在不同.为了实现“精准”供给,本文基于参照点理论,使用省级及县(区)级与微观个体样本的嵌套数据,通过建立定序逻辑回归模型,解释了城乡居民对义务教育供给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对义务教育供给进行满意度评价时,城市居民倾向于与相邻县(区)进行比较,而农村居民则更倾向于与自身过去进行比较.基于上述结果,今后城乡义务教育供给应考虑城乡居民对义务教育满意度评价参照点的差异,在注重对农村义务教育供给质量提升的同时,注意平衡各县(区)间义务教育供给水平.
-
-
詹新宇;
刘洋
- 《广东商学院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基于中国24个省份和相应地级市的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政府间转移支付不确定性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省级政府和地级市政府面临的转移支付不确定性对辖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冲击,由于地级市政府财政压力更大,其受到的负向冲击也更大;异质性分析发现,省级政府和地级市政府面临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不确定性,对辖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且在地级市层面影响更为强烈,而税收返还的不确定性对辖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抑制效应均不显著;东部地区转移支付不确定性的抑制效应低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当政府层级从省级政府下降到地级市政府时,这种差异愈发明显.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当省级和地级市政府面临更高的转移支付不确定性时,将提高生产性财政支出偏向,以此缓解财政压力,从而降低了辖区经济发展质量.
-
-
-
-
-
-
-
郭婧;
陶新宇
- 《财政研究》
| 2020年
-
摘要:
为了寻求控制财政赤字和公债规模的破解之道,国际经济学界对财政收支因果关系展开了大量研究.然而,实证分析结果无一定之规,甚至大相径庭.为了探寻实证结果异质性的原因,本文筛选了1985-2019年间的相关实证文献,通过Meta回归分析对样本文献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实证困惑问题.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除了样本数据对财政收支关系实证结论存在影响外,模型特征对财政收支关系结论的影响最为突出.本文同时发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并非恪守“以支定收”原则,地方政府的预算编制也未必完全囿于“以收定支”,这些结论不仅打破了学界的“共识”,也为政府预算原则的现实选择提供了参考.
-
-
李金珊
- 《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
| 2017年
-
摘要:
公共财政作为公权力的财政表现形式,一直以来广受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尤其在财政支出领域,由于财政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黑箱效应”(Barkin,2006),大大增加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难度.近年来,尽管在中国理论界和实践界不约而同地对财政支出绩效领域给予了深切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绩效”理念很难真正渗入公共权力的核心,不成体系甚至逻辑紊乱的指标间关系导致的绩效评价结果偏差很难达成客观有效的评价结果,从而偏离绩效评价的初衷.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管理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财政监管工作的新途径,改进财政管理模式和监管方式,提升财政监管水平,已成为财政管理领域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必须从现阶段理论和实践的整理入手,重新审视近年来中国在财政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显然是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在综述我国学术界和实践界对于财政支出绩效的理论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对近三十个政策专项的评价实践,重新思考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内容,提出一套适用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以供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参考和指正.
-
-
胡文骏
-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作为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工具,财政支出无法改变贸易开放所带来的初次收入分配不公,而贸易开放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又将扭曲财政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①整体上看,财政支出、贸易开放均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②任何预算结构、支出类别的财政支出均无法显著影响贸易开放规模,这表明财政支出无法通过影响贸易开放规模来间接影响其收入分配效应;③贸易开放将显著抑制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规模,以及不同类别的财政总支出规模,这表明贸易开放能够通过影响财政支出规模来间接影响其收入分配效应.因此,贸易开放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扭曲财政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在不断优化财政支出收入分配调节能力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其有限性.
-
-
胡洪曙
- 《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
| 2017年
-
摘要:
使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提出:(1)时不我待,建立广泛的共识.新常态下财政政策更加积极,首要体现在更加主动、更加灵活,而且还要达成广泛的共识,倾听民众和企业呼声.(2)减税降费可以更加“积极”.(3)财政支出可以更加“积极”.(4)预算约束力可以更加“严厉”.(5)债务管控机制可以更加“实际”.
-
-
柳柏树
- 《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
| 2017年
-
摘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肩负着矫正要素配置扭曲,解除供给约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重任.本文通过总结财政政策助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作用,综合研究我国目前财政政策发力的制约因素,从结构性减税、创新融资模式、优化财政支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
-
王晓华
- 《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六届(2015)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提上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政府采购活动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采购的成效关系着政府是否能够很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和安全,体现了政府的执政能力,而政府采购活动必须有法可依、规范实施.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实践和发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的颁发,使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文章从政府采购现行制度的法律效力和政府采购现行制度基本情况两方面分析了政府采购现行制度基本情况,剖析了政府采购现行制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完整、规范的政府采购法规体系,补充、修订完善的政府采购法规制度,建立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的措施。
-
-
陈智辉;
冷喜芬;
金奕敏
- 《2016全国省级农业科学院财务管理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本研究在对农业科研项目绩效管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农业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的思路,提出了项目预算全程推进原则,团队量化考核原则,绩效反馈后续跟进原则,完善资金拨付机制,推行项目差异化绩效管理,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观念,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加强项目资金规范使用。
-
-
邓峰;
高建民
-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二十次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国医改主要投入与产出情况,为“健康中国”背景下改进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文献与数据分析.结果:医改以来,中国卫生人力资源主要配置在了医院,财政卫生支出主要用于了疾病治疗,虽然提高了居民医疗服务利用,但投入与产出绩效不高,居民医疗负担较重,健康水平和健康公平性不高.结论:中国应将新增卫生投入和资源更多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投入与产出绩效.
-
-
邓峰;
高建民
-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二十次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国医改主要投入与产出情况,为“健康中国”背景下改进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文献与数据分析.结果:医改以来,中国卫生人力资源主要配置在了医院,财政卫生支出主要用于了疾病治疗,虽然提高了居民医疗服务利用,但投入与产出绩效不高,居民医疗负担较重,健康水平和健康公平性不高.结论:中国应将新增卫生投入和资源更多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投入与产出绩效.
-
-
邓峰;
高建民
-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二十次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国医改主要投入与产出情况,为“健康中国”背景下改进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文献与数据分析.结果:医改以来,中国卫生人力资源主要配置在了医院,财政卫生支出主要用于了疾病治疗,虽然提高了居民医疗服务利用,但投入与产出绩效不高,居民医疗负担较重,健康水平和健康公平性不高.结论:中国应将新增卫生投入和资源更多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投入与产出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