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贸易开放

贸易开放

贸易开放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20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1552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经济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京交会·第七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纪念郑观应先生诞辰一百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等;贸易开放的相关文献由564位作者贡献,包括余官胜、许先普、陈昭等。

贸易开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9 占比:3.4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1552 占比:96.49%

总计:11972篇

贸易开放—发文趋势图

贸易开放

-研究学者

  • 余官胜
  • 许先普
  • 陈昭
  • 李磊
  • 胡晓丹
  • 蔡濛萌
  • 薛福根
  • 陈少林
  • 韩召龙
  • 代丽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志刚; 苟红霞
    • 摘要: 基于新疆14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结合GML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1—2018年新疆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贸易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线性影响和科技创新门槛效应。结果表明:①新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不明显,受绿色技术变化退步影响。②贸易开放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口和出口贸易均能发挥绿色技术溢出作用,对北疆地区的影响作用较大。③贸易开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的科技创新门槛效应,进口贸易的科技创新门槛效应更显著,跨越科技创新门槛的地州市较少。
    • 李雅琴; 易艳春; 祁绩
    • 摘要: 本文选取中国22个省(直辖市)2000年至2018年的数据,用各省份的CO_(2)和SO_(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的代理指标,以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来度量中国-东盟贸易开放度,考察中国-东盟贸易开放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与东盟贸易开放,并没有产生贸易的"环境逆差",相反促进了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因此要坚定不移的扩大开放,促进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继续积极参与有关的国际合作,同时加快对外贸易的绿色转型。
    • 梁强; 王文杰
    • 摘要: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从贸易开放、公共人力资本的视角入手,分析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构建空间自相关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贸易开放、公共教育人力资本、公共健康人力资本三个变量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贸易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以公共教育人力资本、公共健康人力资本为单一门限变量的非线性曲线变化特征,跨越门限值后,贸易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促进效用。
    • 时梦茹
    • 摘要: 为了深入探究贸易开放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本文就外贸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对电子设备制造业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还研究了不同企业所有制下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扩大了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性别工资差距。就不同的企业所有制而言,贸易开放显著扩大了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的性别工资差距,缩小了外资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性别工资差距。因此,本文提出要谨慎控制进出口规模、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建议。
    • 卢辞; 何维维
    •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全国31省份化肥、农药、农膜和温室气体的农业面源污染成本,探究农业面源污染成本的时空差异。应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分区域考察农业贸易对面源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总成本在2008—2019年间呈倒U形变化,其中化肥是影响成本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污染成本较高的地区为华北平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珠江流域地区,而西部地区的污染成本较低。(2)农业贸易与农业面源污染成本总体上显著负相关,具有显著的污染治理效应。(3)东部地区的进口贸易与农业面源污染成本系数为正,而中西部地区为负,两区域出口贸易均能改善环境,但东部地区出口的改进效应要远优于中西部地区。鉴于此,应坚持对外开放,保持合理贸易结构,科学利用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改善环境,加大政府环保投入。
    • 孙致陆
    • 摘要: 2015年以来世界粮食不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威胁着全球越来越多人的生命安全和生计安全,每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在此背景下,很多国家认识到贸易开放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加以利用,越来越多国家依靠国际贸易来确保粮食安全。基于国家层面粮食安全四个支柱(供给、获取、稳定和利用),根据2001—2020年93个样本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作为基准模型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估计贸易开放对粮食安全的影响,验证贸易开放和粮食安全之间是否存在U型(或倒U型)相关关系,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和粮食安全四个支柱之间均存在着U型相关关系,即贸易开放在早期阶段对粮食安全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当跨越特定门槛值之后,粮食安全状况会趋于改善;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不存在显著差异。一国通过扩大对外贸易开放特别是贸易政策改革持续融入国际市场,最终会有利于该国粮食安全状况改善;但考虑到其他经济与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贸易开放可能存在的消极作用和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与供应链的脆弱性及不稳定性,确保合理的粮食自给率和促进粮食系统转型对于各国实现粮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 司深深; 张治栋; 徐醒
    • 摘要: 文章将产业转移、贸易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统一框架,系统梳理了产业转移和贸易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258个城市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半参估计方法和GMM方法实证检验了二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应。研究表明,产业转移和贸易开放均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无论是从整体还是从分区域抑或是从分行业来考察,贸易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转移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仅存在着区域差异,而且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转移效应也有所差别,呈现一定的产业异质性。政府在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应注重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同时,继续加快对外开放和区域间合作,此外,政府亦可适度放权,鼓励各地区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以扩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空间。
    • 蔡甜甜; 陈慧琳
    •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2013年数据,考察了贸易开放对城镇居民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偏误后的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可以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低技能女性劳动力从贸易开放中获益更多;背后的机制在于贸易开放通过行业垄断性和产业结构对性别工资差距产生了影响。因此,提高女性人力资本水平、转变政府职能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 辛冲冲
    • 摘要: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的强力支撑,而贸易开放则是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根据产业结构变迁所表现出的矢量特征,从数量、质量和合理化三个维度刻画了中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状况,并基于空间β收敛模型,利用1999—2018年中国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空间收敛特征及贸易开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在数量、质量和合理化三个维度下的转型升级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贸易开放促进了产业结构在质量维度下转型升级的收敛,但加剧了数量和合理化维度下转型升级的发散;贸易开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主要对产业结构在数量维度下转型升级的收敛具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收敛速度在东部地区的质量和合理化维度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数量维度下更快,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维度下的收敛速度均有明显加快;贸易开放的收敛效应主要在东部地区的质量维度和金融危机之前的质量维度下更为显著,贸易开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收敛则主要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质量维度下更为显著。因而,应加快全局性战略举措的制定,增强地区间的空间联动性,充分发挥贸易开放的扩散效应,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
    • 林熙
    • 摘要: 推动全面贸易开放新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对改善公共健康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进行的研究表明:贸易开放有助于改善公共健康,但同时产生了环境污染,抵消一部分贸易开放的健康效应。贸易开放的健康效应集中在内陆省份、农村以及女性、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体,贸易开放引起的环境污染则主要对沿海省份、城市市区以及男性和中青年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效应。虽然贸易开放减少医疗支出,但该效应被同时引起的环境污染部分抵消。将公共健康纳入贸易与环境的分析框架,讨论贸易开放对公共健康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可以为中国进一步深化贸易开放、污染防治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