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八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
第八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

第八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厦门
  • 出版时间: 2008-09-20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会议文集:第八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运用HP、BK和CF滤波算子分别对中国1952~2006年55个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进行滤波,按不同样本时期计算各变量的(相对)波动性、共动性和黏持性.研究表明,首先,考虑到RBC的理论假设与中国转型经济的现实相去甚远,简单套用RBC模型在研究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问题上存在三个不一致.其次,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对宏观经济运行所造成的冲击是占首要位置的,在1978年之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呈现的诸多新特点中,最为主要的是大部分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性和黏持性均在减弱.再其次,经BK和CF滤波算子分解后得到的数据特性有着比较一致的结果,但HP滤波算子只适宜处理同一样本时期内不同指标之间经验事实的比较,不适宜进行经验事实的跨期比较,而且对波动性较小的后期样本存在放大波动性和黏持性的现象.
  • 摘要:本文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利用Gali(1999)的分析方法把经济中的冲击分解为技术冲击和非技术冲击,使用Blanchard和Quah(1989)方法识别,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生产率水平对技术冲击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持续上升的驼峰特征;(2)劳动就业对正的技术冲击表现为先是立即下降,随后持续上升并回到初始状态,而它对正的非技术冲击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先升后降的驼峰特征;(3)技术冲击能解释很大一部分生产率与劳动就业的负相关性.把以上结论与RBC模型的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中国生产率水平、劳动就业数据的特征与标准真实周期(RBC)模型分析结果不一致,这从实证分析上对中国RBC模型研究提供了一个质疑的视角.
  • 摘要: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的紧缩货币政策会带来产出损失.牺牲率指实际产出损失与趋势通货膨胀率变化量之间的比率,用来衡量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Ball (1944)的特定周期法假设通货收缩周期终点后四个季度回到潜在产出,忽视了长期影响.本文从理论模型和数学模拟证实未考虑长期影响将会低估牺牲率,并采用HP滤波分析估计中国牺牲率.考虑了长期影响的中国季度和年度牺牲率分别为1.85和2.68,高于传统方法的0.28和0.3,中国季度牺牲率低于G7国家的平均水平,跨国的实证研究发现通货收缩速度、初始趋势通货膨胀率和贸易开放度是影响牺牲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 摘要:本文对美国经济因素和我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实证分析了1993-2007年间中美经济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的影响.通过要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呈现出高度的协同性,而且这种相关程度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的深化变得更加明显.中美经济交流和互动对我国赁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产生了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美国因素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但是并没有显著性的统计结论说明这种影响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日益深化而发生改变.
  • 摘要: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1978~2005年中国省级地方政府之间两种情形的财政竞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在纳什均衡解情形下中国邻近省级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竞争行为,集中表现为相互模仿;在斯塔克伯格解情形下,中国东部12个省级地方政府表现出“领导者-跟随者”行为模式,其中天津市和福建省表现出“领导者”的角色.这两个地区地方政府所实行的财政政策会对其他省区产生一定的影响.
  • 摘要:随着香烟消费过多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利用2004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横截面数据(来源于CHNS,有效样本量为9855)对该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将被调查者按照性别和户口类型分为四类(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以及农村女性),运用两部模型,通过分别加入不同层次的变量,分析了影响城市男性和农村男性是否吸烟以及吸烟数量的因素,发现影响我国城乡居民香烟消费的因素除了部分基本特征变量如年龄和婚姻状况外,还有受教育水平与被调查者的工作状况等.其次,本文又按照上述四种分类研究了中国城乡居民的香烟消费行为与其喝茶、喝咖啡、饮酒以及喝非酒精饮料之间的关系,发现人们的吸烟和饮酒行为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并且通过建立吸烟与人们参与体育锻炼间的联系探讨人们对香烟消费的深层影响因素,发现吸烟行为与参与体育锻炼间的联系不大.并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 摘要:本论文从合作视角出发,利用博弈理论分析人类社会为什么要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探索货币在人们进行跨时空的交易中怎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工具来分析在竞争中交易双方是如何定价的,从而为分析货币的运行规律提供一个必要的微观理论基础.在探索货币购买力本质的基础上,本文探索人们的通胀预期、货币数量变动等因素对货币购买力波动的影响,然后分析货币危机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规律,并简单分析了中国面临的相应问题.
  • 摘要:在构建了衡量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开放数据库(CGSS)中,《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调查》(2005年)有关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e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政策和建议.
  • 摘要:农户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农户的消费行为将影响到他的生产行为,农户的生产行为也将影响到他的消费行为,本文把农户的消费行为与生产行为互相影响的一整套思想称为“农户不可分性理论”.传统的微观经济循环图不能全面地反映农户的这种不可分性,本文的创新在于将农户引入该图中,形成新鸟瞰图.由于农户可能在生产收入的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也可能在最低效用的约束下追求生产最大化,依据这两个思路本文运用最优化方法分别对农户消费行为和农户生产行为作了详细分析,改变了以往只对一个方面加以讨论的文献风格,最后还对农户不可分性理论作了总结性阐述,并列出了可进一步研究的题目.
  • 摘要:应用传统的简化型Q模型考察融资约束与厂商投资决策的关系问题,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局限性,即正的现金流估计系数可能反映的不是厂商受融资约束的程度,而仅仅是没有被平均Q完全测度的未来投资机会.本文通过引入营运资本投资变量并分析其与厂商固定投资的关系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营运资本不仅会占用厂商融资资金,而且也是厂商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来源,当厂商面临融资约束时它可被用于平滑现金流冲击产生的固定资本投资波动.因此,本文认为从实证方面考察厂商面临融资约束时的营运资本和固定资本投资行为存在两个可检验的预测:第一,当营运资本投资作为一个内生变量引入固定资本投资模型时,其估计系数应当为负数;第二,传统的组内估计法由于不能区分现金流的暂时波动和持久变化,可能会低估现金流对固定投资的总量影响.本文应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证实了上述预测,从而为融资约束假说及其数量效应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 摘要:以2003年发生资产重组的163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2002~2007年的财务数据,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维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资产重组的总体绩效不如重组前,在各种重组类型中股权转让类的重组效果最好.
  • 摘要:通过对5· 12汶川地震后我国A股上市公司捐款数据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公司捐赠行为存在提高声誉以获取广告效用的经济动机.其产品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公司比其他公司捐款数额平均多出50%.并且该经济动机也影响到公司的捐赠方式.由于捐赠现金能够引起更大的社会反响和更高的关注度,其产品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公司比其他公司捐赠更多的现金,平均多捐赠现金约1.8倍.其次,我们还发现公司捐赠行为是由自身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能力所决定的,业绩好的公司捐款总数和现金捐款数量更多.此外,公司规模及控股人类型等公司特征也对捐赠行为有影响.总的说来,公司出于广告效用的经济动机来选择捐赠数量和方式.本文建议对公司捐赠行为应该利用市场规律按照符合公司经济动机的方式引导和管理.
  • 摘要:泡沫意味着股价偏离了其真实价值,而真实价值由其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决定.再售期权与通胀幻觉分别从投资者对股票未来现金流分布的信念差异和对贴现率估计的偏差两个角度解释股价泡沫的形成和膨胀.本文以1997 ~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动态剩余收益估价模型估计我国股市的基本价值,进而估计股市泡沫水平和波动性;在此基础上,检验再售期权和通胀幻觉对我国股市泡沫的解释作用.我们发现,再售期权和通胀幻觉都是影响我国股市泡沫的重要因素,但是再售期权具有更强解释作用.这一结论与我国股市存在严重异质信念和严格禁止卖空的特征相吻合,也为有效监控我国股市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
  • 摘要:本文应用X-效率理论和DEA模型对我国15家商业银行1998~2003年的X-低效率进行了研究,并就低效率的原因加以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3年这6年间,我国商业银行的X-低效率水平显著上升,从1998年的7%上升到2003年的11%.对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比发现,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X-低效率显著上升;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X-低效率略有上升.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各项管理,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激励和约束政策.文章最后是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 摘要:在数理模型的辅助下,本文从要素投入的视角重新解释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形成机理.本文将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随着环境资源存量的变化,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人群的比例会逐渐提高并最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故而带动人力资本污染弹性下降到负值域.在人力资本投入越过一个特定“门槛”后,环境曲线便呈现出倒U型的趋势.实证检验表明经济增长从物质资本驱动型向人力资本驱动型的转变正在降低产出的污染弹性.
  • 摘要:本文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0~2006年的分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估算我国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实证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最低.1996 ~2000年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03年之后生产效率出现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的增长幅度较大.(2)城市化率、各地区GDP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基础设施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和对外经济依存度对地区生产效率具有正面影响,而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和地区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3)就生产的不确定性而言,除人力资源水平能减少生产的不确定性之外,经济对外依存度、技术创新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政府干预倾向都会增加生产的不确定性.(4)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1992年之后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2000年之后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有显著的上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生产效率变化率决定,其次是技术进步率.
  • 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分配公平更多应是从个体受益角度阐释,而不是仅局限在公共服务的投入和产出环节;进一步,本文认为从个体消费及其效用化角度考察均等化不仅与规范意义上的公平理念联系更加紧密,也更加明确与直观.基于这样的认识,论文构建了衡量基本公共服务受益均等与消费平等的理论框架:以混合产品理论来解释基本公共服务的消费受益(可及性一个体效用化两分式框架);进而,以可计算一般均衡技术为手段,围绕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环境治理与公共卫生这四种基本公共服务,分别检验了总产出水平均等、消费平等、结果均等乃至公共服务间的城乡均等化现状,其反映的是公共服务从投入到效果的完整过程.这样,通过对基本功公共服务与个体受益之间的关联与作用机理加以刻画,为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居民家庭的受益及其均等化水平提供完整的考察.论文最终的研究目的在于为基本公共服务分配公平引入一种规范法不平等分析思路,从而可以对基本公共服务分配公平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标准加以考量,而不是像实证法不平等那样仅是对实际的分配模式作统计描述.特别是利用社会福利函数方法,从具体的社会福利函数中推导不平等度量尺度而使福利判断显性化(Atkinson,1970,1987),这需要对个体(群体)福利水平进行加总与排序,而其前提又是对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个体受益在内的社会福利水平加以衡量,以及对基本公共服务再分配公平目标展开详细阐释,这既是是本文目标之一,也是本文中包含公共产品建模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技术之优势.
  • 摘要: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造成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三因素加法、乘法模型,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分解为产业结构差异、部门生产率差异和资源配置差异三个因素.进一步,本研究搜集了1998 ~2006年相关数据,试图描述90年代中后期至今以来地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的变化趋势,并重点讨论其分布在空间上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 摘要:本文从商品进口结构的视角来分析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利用显示技术附加值的附值原理并结合SITC (REV.4)将进口商品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农副产品以及能源产品五类,使用1986~2006年间的数据利用卡尔曼滤波器进行时变参数回归分析,测算各类商品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通过分析得出,在考虑时滞的情况下,能源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随时间逐渐递减;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始终表现为积极作用;而农副产品的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随时间逐渐递增.
  • 摘要: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于2008年9月20日至21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根据征文主题,本次会议分别就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和中国经济四大专题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 摘要:基于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关系的理论研究,本文提出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向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波动溢出”的计量检验假说,并利用中国数据,应用多元GARCH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存在货币增长不确定性显著地向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波动溢出”的效应.这意味着,货币增长不确定性具有提供有关预测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表明,货币增长不确定性是通货膨胀不确定性重要的解释变量,其重要性不应被忽视.实证结论也富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减少货币增长不确定性是降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重要途径.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稳健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显著降低的现实支持了这个观点.
  • 摘要:通胀环境下成本传导能力将是决定国际间和行业间利润流向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并创建了成本传导能力模型,设计了成本传导能力指数(CTC)及其变动指数(VCTC),并实证测算了包含32个行业部门的中国CTC和VCTC指数.通过与行业利润对照发现,CTC及其变动指数VCTC能够较好地反映各行业转嫁成本上涨的能力及其变动情况,是定量研究通胀环境下行业景气的基础性指标.成本传导能力模型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控制通胀、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以及提高我国国际间成本传导能力具有政策意义.
  •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居民工作满意度的性别差异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居民工作满意度频数分布的性别差异不明显,男性的工作满意度均值略高于女性,但是这一差异并不显著;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工作满意度对生活幸福感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在工作满意度性别差异的决定因素方面,男性和女性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其关键的差异在于劳动时间.通过国际比较,本文还发现,我国居民工作非常满意者相对较少,不满意者相对较多,这种分布的结果是我国男性和女性的工作满意度均值较小.
  • 摘要:本文从控制权的角度在意见分歧的框架下研究合伙制与雇佣制的选择问题.我们考虑在一个组织中存在资产所有者和员工,员工付出努力为生产做准备工作.当员工具有事先信念,从而可能与资产所有者有意见分歧时,合伙制在以下两种情况有可能优于雇佣制:(1)员工事先信念正确性较高,并且双方的意见一致性程度较高;(2)员工事先信念正确性较低,并且双方的意见一致性程度较低.这与现实中的观察是一致的.同时我们进行了扩展并检验了结论的稳健性.
  • 摘要:在产品的生产链条可以任意分割的情况下,本文考察了不同生产率的公司供应国外市场模式的差异.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公司选择出口方式;生产率水平较高的公司选择分割生产投资方式,其中,生产率水平越高的公司配置在国外的生产环节越多;生产率水平最高的那些公司选择水平型投资方式.在行业层面,一个行业的技术可分割性越强和行业内公司生产率的异质性越大时,行业的产品出口相对于直接投资的比例越小.
  • 摘要:“遵循从宏观到微观,微观反作用于宏观”的研究逻辑,本文以2000年企业所得税改革为背景,研究了企业所得税分权改革对地方税务机关征管积极性的影响,以及由于税收机关征管积极性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避税行为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税收分享改革导致了地方政府整体税收征管力度的下降,这一现象在地方税源丰富的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并且由于地方政府税收征管力度的下降,上市公司的税收规避行为在2002年后也明显上升,而且地方税源丰富地区上市公司税收规避行为尤为严重.我们研究的引申意义在于2002年税收分享改革在微观层面上引发了企业的税收规避行为的增加,而企业避税增加会降低税收基数,并最终导致中央分享收入的下降.
  • 摘要:金融监管当局可以利用资本管制对商业银行的强约束作用,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来引导总体经济平稳和谐的发展.本文首先运用多边博弈分析,指出大银行有向大企业贷款的偏好,而小银行有组成“银团”争取较大项目收益的偏好,并寻找到规模差异的银行实行“越界贷款”时应满足的条件;其次讨论了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行为偏好的影响,通过引入矢量与虚坐标,分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两种情况,论证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变化,将迫使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沿着效率前沿折线或效率前沿平面进行调整;然后构造了一个“信贷行为偏好指数”来刻画商业银行的行为偏好与风险偏好,同时将资本约束的实施与资本约束的软化引入计量模型,并利用2002年至2006年的29家商业银行的522个数据样本点进行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有效实施资本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 摘要:本文研究了邻省之间商品市场的分割对省级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分割市场对于当地即期和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的影响,对于超过96%的观察点来说,市场分割有利于本地的经济增长.我们还发现,对于经济开放程度更高的观察点来说,分割市场更可能有利于当地的增长,这说明,地方政府的确在利用来自于国际贸易的规模经济效应时,放弃了国内市场的规模经济效应.为了避免省与省之间以分割市场的方式追求经济增长而陷于囚犯困境,就需要通过中央政府的协调,并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推动市场整合,获得经济增长的国内规模效应.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