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直链淀粉含量

直链淀粉含量

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5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3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67855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中国稻米、中国水稻科学、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第12届全国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等;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文献由1608位作者贡献,包括钱前、曾大力、刘巧泉等。

直链淀粉含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3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7855 占比:99.39%

总计:68270篇

直链淀粉含量—发文趋势图

直链淀粉含量

-研究学者

  • 钱前
  • 曾大力
  • 刘巧泉
  • 李家洋
  • 王宗阳
  • 王才林
  • 陈涛
  • 张光恒
  • 朱丽
  • 胡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汪凯骏; 张烝彦; 章露恒; 张孟霜; 潘丹杰
    • 摘要: 研究提出了一种可批量化快速测定单粒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方法,通过对GB/T 15683-2008《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的技术改进,优化前处理过程并采用酶标仪双波长法批量测定其吸光度,并对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度这两个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重要理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粒米快速法测定的吸光度与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987,变异系数范围为1.87%~5.69%,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稳定性,方法可靠并具备准确度高、简单易操作、试样消耗量少、可同时检测96个样品等优势,可用于常规遗传选种中大规模的鉴别和初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早籼稻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垩白早籼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普遍高于正常早籼稻,粳稻和晚籼稻两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度之间几乎无相关性。
    • 郑小龙; 周菁清; 白杨; 邵雅芳; 章林平; 胡培松; 魏祥进
    • 摘要: 为探讨粳稻不同穗部籽粒的淀粉与垩白品质差异及分子机制。将稻穗籽粒按一次枝梗在主穗上的节点划分为稻穗上部、中部和下部籽粒,比较了嘉58等6个品种不同穗部籽粒成熟后的淀粉含量及垩白度等品质差异,同时测定了不同穗部籽粒灌浆期游离糖与淀粉含量,淀粉合成途径相关酶活,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除秀水134外,其余5个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均表现为上部籽粒>中部>下部;2个垩白度较高品种嘉58和中嘉8号则表现为上部籽粒垩白>下部>中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垩白度籽粒中淀粉粒的大小和形状差异显著,高垩白籽粒垩白部位淀粉粒普遍表现为半椭球形或其他曲面球形的形状,淀粉粒排布比较疏散,而低垩白籽粒对应部位的淀粉粒外形多为规则多面体,淀粉粒排布相对紧密。不同品种及部位籽粒在灌浆期内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差异较大,但蔗糖含量动态变化均为先下降后微微上升,葡萄糖和果糖则基本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淀粉合成相关催化酶中蔗糖转化酶(Invertase)和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的活性在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最为显著,其中, AGPase在整个灌浆期内均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而Invertase前期表现为上部下部>上部,而编码AGPase的OsAGPL1、OsAGPL2、Os AGPs1a基因均表现为上部籽粒>中部≈下部。不同穗部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也受品种本身的影响。游离糖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和编码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对淀粉合成均有影响。OsCIN2、OsCIN5、OsAGPL1、OsAGPL2、OsAGPs1a等基因在决定不同穗部籽粒的淀粉含量与垩白品质差异上起着重要作用。
    • 摘要: 黄淮南片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利用黄淮南片150份小麦材料,测定并分析了小麦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硬度指数6个品质相关性状指标,并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总淀粉含量为64.22%~71.94%,直链淀粉含量为18.78%~23.39%,支链淀粉含量为44.59%~51.67%,小麦籽粒硬度指数为14.57~77.58,蛋白质含量为12.24%~16.05%,湿面筋含量为29.40%~38.40%;总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1.68%和2.74%,硬度指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1.45%,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3.93%、5.42%和5.36%。总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硬度指数、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硬度指数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湿面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高达0.981,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具有紧密关联。
    • 邹德堂; 韩政宏; 郑洪亮; 徐善斌; 姜兴东; 王敬国; 刘化龙; 杨洛淼; 贾琰; 辛威
    • 摘要: 为促进黑龙江优质水稻品种选育,以粳稻品种唯农208为试验材料,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Badh2和Wx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在T;代获得Badh2和Wx基因均突变纯合株系,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突变体与野生型2-AP含量,发现突变株系2-AP含量较野生型显著增加,由0.065μg·g^(-1)增加至0.410~0.504μg·g^(-1)。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突变株系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由17.0%下降至1.52%~1.83%,呈糯性,且农艺性状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差异。综上,利用CRISPR/Cas9技术改良粳稻品种唯农208,获得兼具香味和糯性粳稻种质,加快黑龙江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进程。
    • 黄承刚; 李津源; 徐任园; 刘娜; 余邵鹏; 刘菊; 郭东伟
    • 摘要: 本研究以不同直支比的玉米淀粉和硬脂酸为原料制备了三种不同的淀粉-脂质复合物,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对淀粉-脂质复合物外部形态、晶体结构、抗消化性、缓释性等进行了表征与测定。结果表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与原淀粉相比,复合物的体积增大,同时表面凹凸不平。红外光谱证明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同时氢键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抗性淀粉含量增加。复合物的形成使得晶体构象变为V型结构。普通玉米淀粉(normal)及高直链玉米淀粉(G60)在处理后快消化淀粉(RDS)含量减少,慢消化淀粉(SDS)含量增加,抗性淀粉(RS)含量增加,其中抗性淀粉含量分别达到52.0%和52.4%。硬脂酸在复合物内的释放分为两个阶段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并且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复合物对于硬脂酸的缓释能力。本文可为进一步提高直链淀粉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依据。
    • 王丰
    • 摘要: 本文针对华南广东、广西优质杂交稻育种的两个阶段进行了综述。第1个阶段为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优质杂交稻发展阶段,育成了粒型较好、心腹白较少、透明度好的博A、秋A、美A、粤泰A、天丰A、五丰A、荣丰A和吉丰A等8个不育系,并利用其配组育成博优998、天优998、五优308等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杂交稻品种149个通过审定。此外,还利用两系不育系培矮64S配组育成培杂双七、培杂泰丰等9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两系杂交稻品种通过审定。第2个阶段为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杂交稻发展阶段,育成了粤丰A、泰丰A、野香A、广8A、丰田1A等15个优质不育系,并利用其配组育成泰丰优208、野香优莉丝、丰田优553等低直链淀粉含量优质杂交稻品种212个通过审定。同时,利用五山丝苗、粤农丝苗、五山油占等8个高产抗病兼用型优质常规稻作恢复系和优质恢复系华占与丙4114配组育成175个低直链淀粉含量优质杂交稻品种通过审定。从2015年开始,在每年的全国年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中,由华南直接育成或利用华南亲本合作育成的杂交稻品种占到一半以上,为我国优质籼稻产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最后还讨论了当前华南优质杂交稻存在问题和今后育种的发展方向。
    • 袁玉洁; 张丝琪; 王明玥; 罗霄; 曾钰涵; 宋璐炘; 卢慧; 陈虹; 陶有凤; 邓飞; 任万军
    • 摘要: 明确蒸煮米水比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为不同直链淀粉含量杂交籼稻最适蒸煮米水比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前期品种筛选试验的基础上,以2个高直链淀粉、2个低直链淀粉杂交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米饭外观形态、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及感官食味品质对不同蒸煮米水比的响应。结果表明:(1)低直链杂交籼稻具有较高的溶胀因子,在浸泡阶段米粒即出现较大裂缝且贯穿整颗籽粒,水分充分进入籽粒,仅需较少加水量就能糊化完全,在加水量过高时籽粒内部形成孔洞,结构不稳定;而高直链杂交籼稻则呈相反趋势。(2)蒸煮米水比显著影响米饭的硬度、黏性、咀嚼性、胶着性、内聚性和回复性,以及米饭的适口性、冷饭质地和感官综合评分。(3)加水量可显著提高米饭的粘性,降低米饭的硬度、咀嚼性、胶着性、内聚性和回复性;米饭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和感官综合评分随加水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米饭气味和外观差异较小。(4)米饭气味和外观在各米水比处理间均以低直链品种优于高直链品种,低直链品种在米水比1∶1.3达到最佳适口性,高直链品种在2.3倍加水量时适口性最优,两类品种滋味和冷饭质地指标变化规律与适口性指标相似。综上所述,增加蒸煮加水量可以显著改善高直链杂交籼稻的食味品质;低直链杂交籼稻在米水比1∶1.3时食味品质最佳,而高直链杂交籼稻在1∶2.3时达到最佳食味。
    • 余波; 杨军; 胡庆峰; 林添资; 景德道; 钱华飞; 李闯; 曾生元; 孙立亭; 杜灿灿; 龚红兵
    • 摘要: 大量研究表明,稻米食味品质除受主效基因Wx控制外,还受其他稻米食味品质相关基因的影响。为了探明江苏省粳稻不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组合对稻米理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对203份江苏省粳稻预试材料(2015年)的9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发现9个基因位点中仅Wx^(CT)、SSIIIa这2个位点广泛存在2种类型的等位基因变异,其他7个位点只有0~3份粳稻含有不同类型的等位基因,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Wx^(CT)、SSIIIa基因的遗传效应。研究发现来源于(CT)_(18)的等位基因可能有减少直链淀粉含量(AC)的效应,来源于SSIIIa 1的等位基因可能有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GC)的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Wx^(CT)、SSIIIa基因之间存在互作效应,且基因间互作效应的方向随基因来源不同而异。
    • 曹良子; 丁国华; 周劲松; 洛育; 王彤彤; 白良明; 夏天舒; 刘凯; 王雪扬; 杨光; 任洋; 王江旭; 李一丹; 孙世臣
    • 摘要: 灌浆期低温是导致水稻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几年黑龙江省水稻生产连续遭遇灌浆期低温,品质的降低影响了黑龙江省商品大米的市场竞争力。为提高黑龙江省商品大米市场竞争力,必须培育不受灌浆期低温影响、食味品质稳定性好的水稻品种。通过3年实验研究,筛选出了在灌浆期积温相差118~141.3°C的条件下,稻米食味评分变化在2分以内的灌浆期低温钝感水稻材料8份,其中食味评分在85分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5份。明确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米饭食味评分间相关性较小。研究明确了筛选灌浆期低温钝感优质水稻品种的可行性,为后续灌浆期低温钝感基因定位和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 包劲松
    • 摘要: 近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包劲松教授团队发表3篇研究论文,揭示水稻淀粉分支酶Ⅱb(BEⅡb)突变体(be2b)抗性淀粉含量增加伴随产量下降的分子机制、抗性淀粉精细结构形成机制及抗性淀粉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BEⅡb是影响抗性淀粉含量的重要基因。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得水稻日本晴BEⅡb突变体(be2b),其抗性淀粉含量较野生型(WT)增加了近10倍,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1.4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