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37593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生态学报、中国生物学文摘、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海峡两岸(青海)特色农业产业化论坛、第三届全国草业科学研究生论坛、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相关文献由24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德龙、J·坦帕尔、S·图伦尼等。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7593 占比:99.99%

总计:937664篇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发文趋势图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研究学者

  • 杨德龙
  • J·坦帕尔
  • S·图伦尼
  • 刘媛
  • 栗孟飞
  • Eun Joong Kim
  • L·吴
  • R·G·伯奇
  • Virginia Melo-Ruiz
  • 侯扶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小龙; 周菁清; 白杨; 邵雅芳; 章林平; 胡培松; 魏祥进
    • 摘要: 为探讨粳稻不同穗部籽粒的淀粉与垩白品质差异及分子机制。将稻穗籽粒按一次枝梗在主穗上的节点划分为稻穗上部、中部和下部籽粒,比较了嘉58等6个品种不同穗部籽粒成熟后的淀粉含量及垩白度等品质差异,同时测定了不同穗部籽粒灌浆期游离糖与淀粉含量,淀粉合成途径相关酶活,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除秀水134外,其余5个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均表现为上部籽粒>中部>下部;2个垩白度较高品种嘉58和中嘉8号则表现为上部籽粒垩白>下部>中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垩白度籽粒中淀粉粒的大小和形状差异显著,高垩白籽粒垩白部位淀粉粒普遍表现为半椭球形或其他曲面球形的形状,淀粉粒排布比较疏散,而低垩白籽粒对应部位的淀粉粒外形多为规则多面体,淀粉粒排布相对紧密。不同品种及部位籽粒在灌浆期内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差异较大,但蔗糖含量动态变化均为先下降后微微上升,葡萄糖和果糖则基本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淀粉合成相关催化酶中蔗糖转化酶(Invertase)和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的活性在不同部位间的差异最为显著,其中, AGPase在整个灌浆期内均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而Invertase前期表现为上部下部>上部,而编码AGPase的OsAGPL1、OsAGPL2、Os AGPs1a基因均表现为上部籽粒>中部≈下部。不同穗部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也受品种本身的影响。游离糖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和编码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对淀粉合成均有影响。OsCIN2、OsCIN5、OsAGPL1、OsAGPL2、OsAGPs1a等基因在决定不同穗部籽粒的淀粉含量与垩白品质差异上起着重要作用。
    • 向阳; 刘雁; 禹利君; 徐诗钰; 贺军辉; 刘仲华; 王坤波; 刘亚玲
    • 摘要: 为探究"金花"散茶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准确分析方法,本试验对比了不同蒽酮反应体系及常规水浴浸提(A)、超声波辅助浸提(B)、索氏水浴回流浸提(C)三种浸提方法对不同原料的浸提效果.结果发现,0.33%的蒽酮硫酸反应体系、5~10倍的茶汤稀释倍数有助于获得良好测定结果;A浸提率较低,但可实现茶多酚、水浸出物等常规组分一体化浸提测定;B可实现对大批量样品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充分浸提;C浸提率最高,但耗时耗能、批量处理样品量少.三种浸提方法,需根据样品特性区别选择,以获得相对准确的测定结果.
    • 张适; 吴琼; 尤欢; 常杰; 胡宗福; 王思珍; 张颖; 牛化欣
    • 摘要: 试验旨在探讨混合酶制剂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影响.本试验以蜡熟期刈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设7个组,其中1个对照组(CK),6个处理组分别为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XWMJ)、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PJXW)、β-葡聚糖酶+果胶酶(PJGJ)、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PJGL)、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PJMJ)和木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MJBR),每组3个重复,并在56 d的青贮结束后比较不同处理玉米青贮饲料的感官评价,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 表明:PJXW组、PJGJ组、PJMJ组和PJGL组的全株玉米青贮在感官的气味、结构和颜色评定中,青贮效果较好;与CK组相比,PJXW组、PJGJ组处理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极显著提高,氨态氮/总氮显著降低;XWMJ组和PJGL组的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JXW组和PJGL组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显著低于CK组.可见,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PJXW)和β-葡聚糖酶+果胶酶(PJGJ)更适于用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添加剂.
    • 摘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反刍动物饲料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杂交构树和黑麦草以最佳比例进行青贮,青贮饲料的pH值、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乳酸含量得到显著的改善,同时杂菌附生微生物的数量均达到优质青贮的要求。优质粗饲料资源缺乏是限制我国反刍动物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 张维恒; 薛兵; 刘维超
    • 摘要: 以糙米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技术,通过改变挤压机机筒温度、物料水分、螺杆转速、物料粒度等工艺参数,研究挤压膨化对糙米中植酸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等营养因子的影响.通过调控不同的挤压膨化条件,如螺杆转速、物料水分、物料粒度以及挤压温度等条件,了解不同条件对营养因子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得出最佳挤压膨化方案.其结果为:温度、粒度、水分含量及主机转速对植酸的影响均较大,而温度和螺杆转速对WSC的影响较大;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糙米营养特性,应该尽量使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使植酸含量降到最低.所以在挤压膨化中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出最佳优化工艺参数为:粒度55.12、水分19.63%、温度134.21°C、主机转速21.41 Hz.
    • 张家乐; 栗孟飞; 杨德龙; 刘媛; 陈菁菁; 程宏波; 常磊; 柴守玺
    • 摘要: 以小麦自然群体196个品种(系)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DS)和正常灌溉(WW)条件下,小麦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转运率及其对籽粒贡献率,以及主穗粒重的遗传特性及各目标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小麦自然群体各目标性状表型变异广泛,变异系数在7.11%~68.55%(DS)和9.50%~57.37%(WW),多样性指数在0.61~0.93(DS)和0.62~0.88(WW),遗传力在0.24~0.53.各目标性状表型受发育阶段、器官和水分环境的显著影响(F=1.95??~32775.74??).其中,WSC含量受发育阶段和器官的影响显著(F=32775.74??,11223.18??),WSC转运率受水分环境的影响显著(F=245.07??,274.61??),而WSC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受器官显著影响(F=1482.96??,390.15??).灌浆中期WSC含量与主茎穗粒重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15??~0.36??),且干旱胁迫条件下相关系数更高(r=0.21??~0.36??).倒二节WSC相关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以及与其他性状表型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最高.通过对灌浆期倒二节WSC积累转运相关性状表型值聚类分析,得到15个灌浆期WSC含量、花前转运率及贡献率较高的品种(系).
    • 王红; 闫艳红; 关皓; 陈明; 彭安琪; 李小梅; 李昌华; 李小铃; 刘卫国; 方萍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收获期(CK:蜡熟中期;S1:蜡熟后期,推迟1周;S2:完熟前期,推迟2周;S3:完熟中期,推迟3周;S4完熟后期,推迟4周)对“玉米(Zea mays) —大豆(Glycine max)”套作模式中玉米籽实产量、秸秆营养成分及青贮品质的影响,以确定西南地区玉米综合利用的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时期的推迟,玉米籽粒的产量呈先增加后持平的趋势,其中,S2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较CK高9.47%(P<0.05);秸秆干物质(DM)含量、酸性洗涤性纤维(ADF)和中性洗涤性纤维(NDF)含量随收获时期延长而升高,其中CK、S1和S2处理的ADF和NDF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S3和S4处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则随收获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P<0.05),但均在干物质含量的8%以上.秸秆青贮饲料pH随收获期的延迟显著上升,但均低于4.2,乳酸(LA)含量则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所有处理青贮料中均未检测出丙酸(PA)和丁酸(BA).各处理氨态氮:总氮(NH3-N:TN)随收获时期延长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5%.综上,在保证籽粒产量的基础上,同时兼顾秸秆的营养品质,西南地区玉米的适宜收获时期为玉米籽粒的蜡熟后期至完熟前期.
    • 王永嘉; 成慧; Eun Joong Kim; Nigel Scollan; 常生华; 侯扶江
    • 摘要: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Loess plateau high sugar ryegrass CP,EE,NDF,ADF,Ash,WSC and other forage quality index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time,plant height,tiller density;usingthe method of field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ediction model,in simulated grazing and hay harvest two utilization mode of forage yield and quality of forage composition could be predicted,with the growth time,plant height,tiller density on high sugar ryegrass.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hay harvest the growth time,plant height and tiller density of ryegras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each nutrient index of Aberavon,Aberstar,Premium and Abermagic (P<0.05);Simulation grazing of Aberavon,Aberstar,Premium and Abermagic of ryegrass plant height and other nutrition indexes were not correlated (P>0.05).Expect CP and Ash,the other quality indexes of ryegras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tiller density and growth time (P<0.05).By usingthe growth time,plant height,tiller density,a single regression prediction model and a multiple regression prediction model were established for the yield and forage composition of 4 ryegrass cultivars,which were considerably accurate while being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values.It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high sugar ryegrass in the L.plateau%为探明黄土高原高糖黑麦草(Lolium perenne)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指标及产草量与其生长时间、株高、分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结合预测模型的方法,利用生长时间、株高、分蘖对高糖黑麦草在模拟轮牧和收获干草两种利用方式下的牧草产量及品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收获干草的Aberavon、Aberstar、Premium和Abermagic黑麦草生长时间、株高和分蘖均与各营养指标显著相关(P<0.05);模拟轮牧的Aberavon、Aberstar、Premium和Abermagic黑麦草株高与各营养指标均不相关(P>0.05),生长时间、分蘖与粗蛋白、粗灰分之外的其它品质指标均显著相关(P<0.05).利用生长时间、株高、分蘖对4个黑麦草品种的产草量和饲用成分建立一元回归预测和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经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预测结果准确度均较高,可为高糖黑麦草在黄土高原栽培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