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整精米率

整精米率

整精米率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43887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粮食储藏、福建稻麦科技、中国稻米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三届粮食储藏技术创新与仓储精细化管理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2010年换届会议、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2009)等;整精米率的相关文献由605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富贤、朱永川、熊洪等。

整精米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3887 占比:99.82%

总计:144141篇

整精米率—发文趋势图

整精米率

-研究学者

  • 徐富贤
  • 朱永川
  • 熊洪
  • 王贵雄
  • 贾富国
  • 郑家奎
  • 刘茂
  • 张林
  • 康水英
  • 施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静; 陈丽; 杨生龙; 张振海; 安永平; 张娇; 刘桢; 孙建昌; 刘炜
    • 摘要: 对宁夏稻区采集的18个水稻品种(系)共计199份样本进行了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宁夏稻谷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整精米率变异系数高,是影响水稻品质的关键因子。根据国家标准GB/T 17891—2017,优质稻1级标准的样本比例为0.00%,优质稻2级标准的样本比例为6.53%,优质稻3级标准的样本比例为26.63%,表明参试样本优质稻比例偏低。分析参试18个品种审定时品质检测值发现,优质稻谷品种占88.89%;达到优质稻谷1级、2级、3级标准的理论样本比率分别比实际测定比率高24.12个百分点、47.74个百分点、58.80个百分点。说明宁夏生产优质稻谷比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品质关键因子垩白度、整精米率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大,因此,当前提高宁夏稻谷品质的措施主要为优化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实时收割等,以降低环境条件对稻谷品质的影响。
    • 陶利思; 秦文; 魏征; 段义三; 马建勇; 张洪清; 李兴军
    • 摘要: 为了寻找偏高水分稻谷低温短期储藏期间的评价指标,本研究基于平衡水分方程和牛顿拉弗逊迭代方法分析了高大平房仓粳稻谷储藏期间粮堆各层空气相对湿度(RH)和湿球温度的变化,并分析它们的积累值与大米热特性、热机械特性、脂肪酸成分及外观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入仓的含水率15.3%的粳稻谷在163 d储藏期间,当粮堆平均温度由8.3°C增加到22.9°C,一、二、三、四层的RH由75.1%分别增加了3.6%、3.0%、2.9%、2.9%,湿球温度由6.2°C分别增加了15.21、13.57、13.47、13.29°C,显示粮堆没有虫、霉菌危害。由DSC测定的米粉淀粉糊化温度保持不变。混合试验仪分析表明,随着稻谷储存时间由45 d增加到213 d,米粉团发育和稳定时间、回生扭矩逐渐增加,而酶解速率降低。GC-MS分析表明稻谷在213 d储存期间,重要种类脂肪酸成分所占比例不变。外因指标中粮堆最高积温、最高温度对应的湿球积温;内因指标淀粉糊化峰值温度、面积及高度,米粉团发育与稳定时间、淀粉糊化峰值扭矩、回生扭矩及酶解速率,脂肪酸成分C_(14:1)、C_(14:0)、C_(20:5n3)、C_(20:3n6)、C_(20:2)、C_(20:1)、C_(24:1)、C_(24:0),以及大米外观品质指标整精米率、小碎米率、籽粒尺寸均可作为偏高水分粳稻谷低温储藏的评价指标。
    • 王飞名; 刘毅; 孔德艳; 刘国兰; 余新桥; 毕俊国; 罗利军; 张安宁
    • 摘要: 为了选育高整精米率的优质节水抗旱稻新品种,以节水抗旱稻‘沪旱1509’为母本,以优质水稻品种‘粤禾丝苗’为父本进行杂交,在分离世代通过严格的抗旱性、米质等性状筛选,成功培育出聚合了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沪旱1517’。该品种抗旱性级别为3级,米质达到部颁优二级,尤其是整精米率达到70.8%,商品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沪旱1517’不仅可作常规稻栽培,而且可作为“三系”和“两系”杂交稻的恢复系,以‘沪旱1517’作为恢复系配组,已培育出多个衍生品种。该品种的成功选育可为优质节水抗旱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提供种质基础。
    • 易永; 李民华; 张伟; 黄安凤; 肖健
    • 摘要: 基于怀化地区107个自动气象站2011—2020年的气象资料,从整精米率、垩白度、碱消值和综合品质4个角度分析了该地区适宜水稻生产的气候品质。结果表明:怀化地区最佳优等气候品质区为海拔300~600 m的东部雪峰山、北部武陵山、西部云贵高原余脉等中低山区;而大河河谷地带及海拔800~900 m的高山区因为优等垩白度气候品质时段和优等碱消值气候品质时段重合度差导致其综合优等气候品质时段较短。从优等气候品质考虑,怀化市海拔300 m以下的地区最好将水稻抽穗期安排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海拔300~500 m的地区最好安排在8月中旬中期至下旬,海拔500 m以上的地区最好安排在8月中旬,高寒山区最好安排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 邹禹; 钱宝云; 占新春; 郑乐娅; 梅德勇; 张培江
    • 摘要: 整精米率是影响优质长粒籼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明确长江中下游稻区优质长粒籼稻适宜的播期、收获期和储存期,以3个长粒优质常规籼稻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播期(5月10日、5月20日、5月25日、5月30日)、收获期(90%谷粒成熟、完全成熟、完全成熟后6d)、储存期(10 d、40 d、60 d)对水稻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灌浆成熟期气温降低,全生育期明显缩短,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日均温与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优质长粒籼稻在完全成熟收获,且储存40 d以后加工整精米率较高.
    • 赵美凤; 张谷平; 陈曦; 邵亮亮
    • 摘要: 对浙江省2019年收获稻谷进行质量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新收获早籼稻谷出糙率平均值为77.0%,较2018年下降0.5百分点,变幅为72.6%~80.2%;整精米率平均值为56.8%,较2018年下降0.3百分点,变幅为30.0%~68.8%;不完善粒总量平均值为5.9%,较2018年上升0.4百分点,变幅为0.6%~12.1%.新收获中晚籼稻谷出糙率平均值为78.9%,比2018年下降0.2百分点,变幅为75.5%~82.1%;整精米率平均值为59.4%,较2018年下降0.5百分点,变幅为41.9%~73.5%;不完善粒平均值为3.1%,较2018年下降0.2百分点,变幅为0.1%~13.6%.新收获粳稻稻谷出糙率平均值为80.2%,较2018年上升0.1百分点,变幅为75.7%~84.5%;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4.5%,较2018年提高1.1百分点,变幅为40.2%~74.8%;不完善粒总量平均值为4.1%,较2018年上升0.4百分点,变幅为0.2%~10.4%.2019年收获稻谷总体质量,早籼稻有所下降,中晚籼稻基本持平,粳稻小幅提高.
    • 邹禹; 钱宝云; 占新春; 郑乐娅; 张培江
    • 摘要: 统计2009—2018年我国南方籼稻整精米率检测数据,表明我国南方籼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呈逐年下降的发展趋势,整精米率已经成为优质籼稻发展的限制因素.从品质性状遗传、生态环境、栽培管理、稻米加工等方面分析整精米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合优质常规籼稻的品种选育和优质杂交籼稻配组的实践,对优质籼稻育种进行展望.提高我国南方稻区籼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对提高籼稻种植效益和加工效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我国稻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 陈喜娜; 袁泽科; 胡珍珍; 赵全志; 孙红正
    • 摘要: [目的]稻米整精米率是加工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其QTL定位将为提升稻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两个粒型相近、整精米率差异极大的粳稻材料构建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QTL-Seq方法对分离群体中的高整精米率单株和低整精米率单株进行混池重测序以定位粳稻整精米率QTL位点.[结果]经过QTL-Seq分析发现在第8和第12染色体区间存在控制粳稻整精米率的QTL位点.进一步通过200个F2分离群体单株对第8和12染色体进行InDel分子标记QTL作图,发现粳稻中控制整精米率的QTL位点:qHRR8.1、qHRR8.2和qHRR12.其中,位于第8染色体21.8?23.2 Mb的qHRR8.1表型贡献率达到10.80%,其他两个QTL的贡献率较小.qHRR8.2位于第8染色体24.2?25.2 Mb,表型贡献率为3.26%.位于第12染色体的2.9?4.5 Mb的qHRR12表型贡献率为4.06%.[结论]本研究定位了1个控制粳稻整精米率的主效QTL位点qHRR8.1,对克隆粳稻整精米率控制基因以及在品质育种中提高粳稻整精米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卫星; 马晨怡; 袁玉伟; 张伟贵; 胡贤巧; 陈铭学; 朱智伟
    • 摘要: 为全面科学了解我国水稻三大优势产区稻米品质现状及区域差异,采取网格化布局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2020年在全国17个水稻主产省的455个重点县抽取5879份稻谷样品,研究分析了12项品质性状和优质率.结果 显示,近5年我国稻米总体优质率为35.96%,粳稻优质率(54.02%)明显高于籼稻(27.30%),中晚稻优质率(41.43%)显著高于早稻(10.13%),年度间优质率有变化,2016年为26.86%.2017年为38.30%,2018年为38.61%,2019年为38.79%,2020年为33.33%;区域间优质率差异明显,东北平原为71.38%,显著高于东南沿海的30.83%和长江流域的25.78%.东北三省优质率最高(黑龙江、吉林、辽宁分别为69.65%、75.13%、76.87%),其次是华南两广(广东37.20%、广西31.92%)、江淮地区(江苏31.88%、安徽34.88%、河南33.57%)和云贵高原(贵州31.16%、云南24.76%),川渝盆地和湘赣平原优质率有待提升.总体而言,东北平原稻米品质各项指标表现较为适宜,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整精米率低、垩白多,是限制稻米优质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整精米率优质达标率总体仅为54.82%,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三大优势产区分别为84.59%、47.74%、46.17%,因此,整精米率不仅是我国稻米品质地区差异的关键因子之一,也是今后南方水稻优质育种和栽培的重要攻关目标.
    • 袁泽科; 陈喜娜; 胡珍珍; 赵全志; 孙红正
    • 摘要: 为探究推迟播期对河南沿黄稻区粳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选用河南沿黄稻区11个粳稻品种为研究材料,以沿黄稻区正常播期为对照,设置播期推迟10和20 d 2个播期处理,以研究播期推迟条件下粳稻品种产量和稻米品质相关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推迟播期后供试水稻品种抽穗开花期相应推迟,播期每推迟10 d,生育期缩短3~7d.播期推迟后产量相关性状如株高、单株穗数、穗长和穗粒数呈降低趋势.稻米品质性状方面,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优,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粒率显著降低,其他品质性状,如胶稠度,有随播期推迟呈现降低的趋势,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播期间没有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显著.由此可见,播期推迟后导致水稻产量降低,而稻米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变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