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风俗习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657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民俗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间文化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德清)论坛等;中国民间故事的相关文献由13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守华、张冠华、刘锡诚等。

中国民间故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3.8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657 占比:96.11%

总计:3805篇

中国民间故事—发文趋势图

中国民间故事

-研究学者

  • 刘守华
  • 张冠华
  • 刘锡诚
  • 周彬
  • 尹永达
  • 李钰
  • 林继富
  • 梅天垚
  • 王光东
  • 邓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东君
    • 摘要: 杂技舞剧《化·蝶》由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倾力打造,于2021年11月12日、13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全球首演。《化·蝶》源自于观众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主要情节《共读》《情生》《婚变》《殉情》《化蝶》等均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一致,这一经典爱情故事在长久的岁月里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反复传唱,而以杂技舞剧这一形式演绎却是世界首创。
    • 易娟
    • 摘要: 活动背景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幼儿园也开启了有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教育戏剧活动。绘本《漏》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故事讲的是驴背山村的王老汉养了一头胖驴,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雨夜,一个小偷和一只老虎都到王老汉家来偷驴。正当他们进入了屋子准备行窃时,老婆婆对王老汉说: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漏(其实是怕漏雨),这话被小偷和老虎听见了,他们都以为“漏”是很可怕的东西,于是他们慌忙逃窜,黑夜中撞到了一起,都以为对方是“漏”,被吓到晕厥狼狈收场。
    • 张珍玉
    • 摘要: 统编教材强化阅读,注重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以“快乐读书吧”带动学生课外阅读,可以使课外阅读课程化。教师应以教材推荐的整本书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同时应以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为抓手,牢牢把握阅读目标与方向;立足课堂带领学生实践语文要素,深入研读整本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评价,落实语文要素的培养。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目标,采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本或系列的书,持续构建整本书阅读经验,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这样有目的、有组织、有评价的整本书阅读指导。
    • 姜艳丽
    • 摘要: “双减”政策对幼儿德育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要求教师在一日生活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推进幼儿的品德发展。因此,教师应从游戏活动、授课过程以及一日三餐中着手,逐步培养幼儿讲礼貌、守规则的德育思想。而幼儿阶段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日后发展的奠基阶段。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也是塑造幼儿高尚品德。
    • 主父国情
    •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本文以《中国民间故事》为例,聚焦核心素养,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审美创造”四个维度来谈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教师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在讨论交流中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新高度,助力学生成长为终身阅读者。
    • 摘要: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因此文学作品经过翻译后便会发生变化,如果将译作直译回原来的语言,会怎么样呢?这里,我们来看看两个被翻译为英语的中国民间故事再直译回汉语后的样子。
    • 史伟丽
    • 摘要: 民间故事在一百多年的研究历程中已形成了较完整独立的研究体系,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口头诗学、表演理论、母题、结构主义等各种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交织下民间故事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近20年的故事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史的梳理、故事类型或主体的研究以及故事理论与方法的探讨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对民间故事的社会功用,尤其是对幼儿教育方面的探讨逐渐增加.民间故事的研究在成果突出的背后依然隐藏着诸如创新不足、扎堆研究、研究表面化、学者研究断层等问题.民间故事要取得大的进展,必须要加强理论建设、开拓研究视野、创新研究角度,建立独立完善的话语体系.
    • 邓娜
    • 摘要: 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热点问题.中国民间故事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理应成为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民间故事最初吸引了西方传教士的目光,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料,但多以"归化视角"进行译介,故事选本多源于典籍,拼凑、改写、创作等问题较多导致呈现的中国文化及中国形象往往被扭曲或误读,未能充分展现中国民间故事及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应邀请中国民俗学家从中选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特质的民间故事为底本进行译介,与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均比较了解的译者或国际汉学家合作,精心打造蕴含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民间故事集,从而使中国民间故事真正"走进去".
    • 摘要: 大家好,我是哪吒,我生活在“中国民间故事村”,我们村人人都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最近,我们村在选“民间故事大王”,每个人都要准备一个自己的故事。作为“流量巨星”,我自然不以为然,毫不担心。可我爹李靖却拿出一如以往的紧张态度,非要我认真备赛。也不知他从哪儿得到的结论,非说“民间故事要讲好,认清结构很重要”。于是他给我下达了死命令,并再次把我撵出了家门。好吧,我哪吒小妖怪,接受这世间所有挑战!
    • 邓娜
    • 摘要: 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热点问题。中国民间故事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理应成为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民间故事最初吸引了西方传教士的目光,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料,但多以“归化视角”进行译介,故事选本多源于典籍,拼凑、改写、创作等问题较多导致呈现的中国文化及中国形象往往被扭曲或误读,未能充分展现中国民间故事及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应邀请中国民俗学家从中选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特质的民间故事为底本进行译介,与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均比较了解的译者或国际汉学家合作,精心打造蕴含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民间故事集,从而使中国民间故事真正“走进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