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用事

用事

用事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专利文献282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法音、党的建设、紫光阁等; 用事的相关文献由751位作者贡献,包括R·瓦斯瓦尼、陈凯、T·考珀内恩等。

用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33.65%

专利文献>

论文:282 占比:66.35%

总计:425篇

用事—发文趋势图

用事

-研究学者

  • R·瓦斯瓦尼
  • 陈凯
  • T·考珀内恩
  • 宋锡强
  • 张平
  • 梁胜民
  • A·梅朗
  • D·米霍卡
  • G·弗莱莫
  • G·贾雷塔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清)吴敏树
    • 摘要: 原文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鞭之。奴曰:“敢鞭我!我乘我主车,汝敢鞭我!”先生益大怒,痛鞭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筑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 李秉星
    • 摘要: 《投笔集》为钱谦益晚年最后的诗歌结集,也是其入清后“廋辞谪语”之晚期风格的集中体现。组诗暗藏典故的创作方式兼具遗民“诗史”与隐微写作的双重特征,其书写策略即不断借助历史中的“客观对应物”将个人、家庭与时代讯息进行交织编码,诗歌也由此成为历史话语的迷宫。由于钱氏身列贰臣,其颇具争议的身份暂时剥夺了《投笔集》中传递复明意志与遗民情怀的可信程度,而绵密的用事与互文使钱氏得以借助他人业已典律化的历史经验,赋权自我尚未被时代认可的困境与痛苦,此亦可视为一个忏悔的变节者欲以“诗魔”(诗性表达的痴迷)拯救“心魔”(身仕二朝的心结)的诗学尝试。
    • 李傲寒
    • 摘要: 在南朝诗歌创作中,两京即长安与洛阳的出现频率经过了一个由少到多的变化。晋宋之时屡有北伐,文士得以接触较多和两京有关的信息,然诗歌中很少提及两京;而萧齐之后江左虽多以保境为务,文士在诗歌中描写两京却趋于普遍。这种变化与继承汉魏正统没有必然的联系,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南朝对地理知识的重视及文学中对用事的推崇,而现实政治对于两京的淡漠使得这种写法不会造成误解。而在南朝文士的具体创作中,又可以看出其用事偏好明显受到文学经典的影响,文学经典中所提及的两京风物,更容易被作为典故应用于诗歌描写。
    • 胡可先1
    • 摘要: 王维《使至塞上》诗,是一首千古传诵的边塞诗名篇,但这首诗在写作背景、时间、地点、行程,甚或主题意旨、用典用事、表现手法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争议。本文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用典用事、出使行程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王培1
    • 摘要: 近年来计算机的“智力”所达到的范围越来越广了,人脑的各种功能纷纷被AI再现,尽管不少仍是在初级阶段。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些领域被普遍认为是机器无论如何也无法染指的,比如情感。一个常见的断言是“人工智能可以有理智,但不可能有真正的情感”。这种观点有悠久的历史根源,但不必去查哲学史,我们也知道“理智”和“情感”一般被看作是对立的,而且屡屡被告诫在做决定时不应该“感情用事”,因为那是非理性的。
    • 希康璐1
    • 摘要: 家境富裕、高大帅气,这些曾经都是盛可志的“标签”。然而,24年前,只因“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意气用事,盛可志手染血腥,背负命案。出逃的他,摇身变成一名波兰商人,还加入了外国国籍、娶金发娇妻、做跨国生意。纸醉金迷的逃亡岁月,盛可志几乎忘了自己的罪行……。
    • 六哥
    • 摘要: “二哥”前些日子在网上看了一个小品,并把链接发给了我,这是央视在2017年举办的一个关于警察楷模的晚会,“二哥”看到的这个小品是郭冬临演的。
    • 汪丽萍1
    • 摘要: 课文《钱钟书先生》节选自黄永玉写的《比我老的老头》一书中《北向之痛,悼念钱钟书先生》一文,是一篇写人叙事性散文。文章围绕钱钟书先生,一共选取了五个事件材料,一是常去图书馆借书,二是春节为了工作婉谢权威人士造访,三是文革中拒绝了江青之邀参加国宴,四是谈章太炎的掌故信手拈来,第五是为我解围,告知“凤凰涅槃”的依据。这五个材料,一四是略写的,其余详写。
    • 赵培光
    • 摘要: 对一个词语的抗拒,经历了几十年,至今未尝胜果。原因在我,个中失意抵不消个中得意,一直甘拜下风。
    • 晓白
    • 摘要: 楚辞又称"楚词",其名首见于《史·酷吏列传·张汤传》:"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大夫,用事。"其本义是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体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