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976篇;相关期刊833种,包括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学教育、青年文学家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2015年年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2012年“百年文学理论学术路径的反思”学术研讨会等;文学经典的相关文献由1276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建华、刘俐俐、田恩铭等。

文学经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1 占比:41.99%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1976 占比:57.58%

总计:3432篇

文学经典—发文趋势图

文学经典

-研究学者

  • 彭建华
  • 刘俐俐
  • 田恩铭
  • 许军娥
  • 孟繁华
  • 陈众议
  • 刘晗
  • 张荣翼
  • 杨光宗
  • 林柳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媛
    • 摘要: 深入心灵的情感化特征决定了文学经典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天然优势,但在灌输式课堂氛围、知识性考核内容、单一化评价指标等因素的制约下,很多高校的文学经典教学并未取得理想的思政效应。对分课堂的合理运用可以全面发挥文学经典的思政优势,将文学经典的思政内涵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生命体验。要切实达成这一目标,文学经典授课教师就必须处理好内涵引导、体会探究、交流互动、答疑解惑等对分课堂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式。
    • 张福贵
    • 摘要: 文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的就是如何发现和阐释文学经典,漫长的研究过程如果最终能够完成经典的构建,就是文学史写作的最大收获。如何从百年中国新诗的历史长河中打捞出100首当下读者认同的经典之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难处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对何为经典的理解甚至是经典的有无。在这样一种疑难之中,我们所选择的也许不是璀璨的珍珠,而是几朵细小的浪花,然而这种转瞬即逝的诗作很难作为经典被人们认同,从而强化了中国新诗无经典的印象。
    • 李宗刚
    • 摘要: 文本生产的状态对文学经典的诞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学经典的诞生并不一定为作家自觉地意识到,但正是在这种无意识的自由自然状态下,文学经典获得了其所需要的诸多内部和外部条件。在创作《阿Q正传》时,鲁迅一如既往地按照既有的节奏生活着、工作着、创作着。这样一种自由自然状态是鲁迅创作出《阿Q正传》这部文学经典的原因之所在。《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则通过催稿等方式参与并影响到了《阿Q正传》这一文本的生产过程,而“边写边发”的现代报刊连载方式及由此带来的“反响—回应”,又使得编辑、读者乃至批评家也深度参与到了鲁迅的文学生产过程中。创作、传播与接受等多个“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完成了《阿Q正传》经典化的历史进程。
    • 史丽
    • 摘要: 哈罗德·布鲁姆以《西方正典》开启捍卫和重构文学经典的征程。借助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作品、作家、读者和世界)框架,可以清晰窥得布鲁姆文学经典观要义:经典作品需兼具民族性、陌生性和审美性;超越前人影响,进行创造性误读方可成就伟大作家;经典传承有赖于精英文学向大众化阅读转向;伟大作家的经典作品经由读者大众与现实世界贯通,构建了布鲁姆的经典世界。布鲁姆虽未刻意考量社会因素,却在文学实践中参与着经典世界的重构与历史文化传承,成为英语文学界时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 摘要: 发布渠道:人民网主要内容: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人民网“文艺星开讲”推出特别策划--“书香之夜”,邀请雷佳音、易烊千玺、王凯、秦海璐、万茜、胡军、韩东君、王雷、李小萌等文艺工作者,以及作家冯骥才、梁晓声、麦家一起诵读文学经典,讲述阅读故事,从书本中感悟读书之美。
    • 杨晓霭; 胡一凡
    • 摘要: 文学经典的超越性与接受的共通性,为跨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审美艺术,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审美活动的。在中国文学经典中,古典诗词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唐诗宋词中的经典名篇,总能引发各国各民族人民的学习兴趣。国际中文教育是中国古典诗词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学经典作品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为国际中文跨文化语言教学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 容本镇
    • 摘要: 文学经典是没有时效性的,不会被时间淘汰和湮灭。我们重读麦家的“解密三部曲”,是因为这部谍战经典值得反复阅读和品鉴,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开拓性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和评析。1991年,27岁的麦家着手创作《解密》的时候,他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部作品对他自己和中国文坛将意味着什么。这是麦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当这部命运多舛的“谍战小说”于2002年破土而出时,立刻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发出奇异而耀眼的光芒。
    • 朱新宇
    • 摘要: 中考语文卷在名著考查上,不仅分值占比高、考查范围广、考查能力层级高,命题更是指向考查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与策略,充分彰显了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本篇将以名著《昆虫记》为例,详细梳理《昆虫记》的重要考点并对典型中考题型进行解析。《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30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被誉为“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普著作、文学经典”,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 刘俐俐
    • 摘要: 本文基于本科“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课程属性及其实际教学效果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因“选”进入文学经典问题域并确定的“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分析路径引发的“文学文本存在方式”、分析如何运用方法以及分析如何转换为评价,力求客观呈现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相互依托促进,以及作为同一过程两面收获的规律——“设教之期即其进学之期”。
    • 李顺军
    • 摘要: 谈及中国文学经典,大多数人脑海中涌现出唐诗宋词的绝美意境,诚然,唐诗里的壮志难酬、宋词里的悲凉婉转令人喜爱,但是追溯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农民文学却也别有一番风味。何谓农民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题材,侧重于表现农民生活状态的文学创作。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在封建大国时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能够决定国家的兴盛,统治阶级为体察民间农业状况,搜集各地民间歌谣,因此古人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在这种需求之下,农民文学相继产生,体裁日趋多元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