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史

诗史

诗史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63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7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416种,包括江海学刊、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论坛等;诗史的相关文献由58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怀东、姜克滨、蒋寅等。

诗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7 占比:99.8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6%

总计:638篇

诗史—发文趋势图

诗史

-研究学者

  • 吴怀东
  • 姜克滨
  • 蒋寅
  • 陈岸峰
  • 黄桂凤
  • 刘华民
  • 周瑞智
  • 张明华
  • 张美丽
  • 曾小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勋
    • 摘要: “千家注杜,万家评杜”,对于杜甫这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当下应该如何重构、重评?近日,四川大学教授、诗人向以鲜的新作《盛世的侧影——杜甫评传》出版,以诗解诗,让读者在赏析杜甫不朽“诗史”的同时,也可以从不同角度窥见一个独特人物以及他所处时代的侧影。廉政瞭望·官察室专访向以鲜,他向记者讲述了写作时的前前后后以及没有在书中表达的想法。
    • 吴怀东; 胡晓博
    • 摘要: 孟子提出“《诗》亡而《春秋》作”,无论是从对社会事实的记载还是思想的建构角度看,《春秋》被认为是《诗》的延续,意在强调二者所承担的政治功能。孟启在《本事诗》中赞誉杜诗具有“诗史”的品质,这种解读无疑反映了《春秋》学以及儒家文学思想在中晚唐的复兴。他能够从诗史关系角度认识杜诗,除了时过境迁这个基础条件,也受中唐《春秋》学及史学兴盛的影响。此外,世殊时异,政治激发了文学的反省与革新,《新唐书·杜甫传赞》将“诗史”概念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结合起来,赋予了杜诗“诗史”新的内涵。从孟启提出“诗史”概念到《新唐书》重新解读并最终确立“诗史”概念,“诗史”说是对“《诗》亡而《春秋》作”这一古老政教文学传统的复兴。
    • 任小青
    • 摘要: 1926年的“西安围城”事件作为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发生的惨烈事件之一,已逐渐被人遗忘,因史料缺乏,更少有人对其始末加以检讨。有案可稽的是,“学衡派”代表人物吴宓将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诗史”书写,集录为《西安围城诗录》并刊发于《学衡》杂志。《西安围城诗录》是当时困守城中的文人对“西安围城”事件所做的纪实性叙述,它能补史之阙。诗歌强烈表达了对民国世乱风衰的忧愤、对西安帝京风流的追忆及国家和平一统的渴望。吴宓刊布《诗录》旨在恢复兴观群怨的诗教传统,确立与新文学迥然有别的文学范式,重塑诗在“文学革命”以来失落的文体权力。
    • 周庆贵
    • 摘要: 笔者新见吕师濂存诗近千首,其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及表现形式共同指向“诗史”传统。吕师濂的“诗史”书写聚焦心史历程、苦难书写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歌咏,由“师杜”而自铸伟辞。目前学界对于吕师濂及其文学成就的研究寥落,就此予以开掘,有助于还原清初文人事迹、心史衍变和诗歌生态,尤其有助于完形“诗史”的发展脉络。
    • 范子烨
    • 摘要: 今传世之《陶渊明集》卷二有一首《问来使》诗,作为一首伪陶诗,它实际是一首拟陶诗,这是其最根本的诗学特质。但古人不仅把《问来使》当作陶诗,而且视为陶诗中的经典。古代诗人的这种宗陶的态度与某些古代学者通过辨伪、考据所形成的正确理性认知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一方面显示了人们对陶渊明的偏爱,由偏爱而丧失应有的理性;另一方面,也和古代学术信息的闭塞、书籍流通之不便以及诗歌创作与诗学研究的分途有密切的关系。无论如何,《问来使》借陶渊明之名走入中国古代文学史,并催生了若干诗歌经典,成为我们绕不开的一首伪陶诗,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 柯小刚
    • 摘要: 儒家之为儒家的根本规定在于天人之际的仁性感通,这与诗之为诗的本质有着本原性的深刻关联。从儒家思想出发重读杜甫,思考何谓“诗史”,可以克服西方诗学加诸中国诗歌传统的“抒情诗”偏见。在杜诗《春夜喜雨》《江亭》《后游》《过津口》等篇中,可以看到喜忧之情都是至性之情,体现了由情溯性、以性化情的中和工夫。这是杜诗内圣的一面。另一面,《望岳》则是以阴阳创生之道与天下之义来望泰山,有古礼望祭山川之遗意,是其外王理想的体现,是泰山的政教意义在一个布衣儒者身心中的重新生成。
    • 西渡
    • 摘要: 臧棣最近出版了他的新作《诗歌植物学》。这是一本规模宏大的诗集,是诗人关于植物的诗歌全集,收入诗作291首,写作时间长达35年,涉及植物的数目与诗篇数目约略相当。书分三卷,第一卷咏花,第二卷咏树,第三卷则分咏入食、入药各类植物。书腰上说诗集“涵盖了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全部的植物,是诗歌史上罕见的集中书写植物的诗集”。前半句语涉夸张,后半句却是实情。即使在农耕时代,中外诗史上似乎也找不到规模相当的同类个人诗集。
    • 梅雪容
    • 摘要: 姜埰在《敬亭集》中崇杜甫诗、化韩愈典、和东坡韵,作品体现出了宋诗的爱国情怀、宋诗的另辟蹊径、宋诗的哲思理趣,其展现的诗学思想也与吕留良的诗歌主张类似。作品也契合官修《四库全书总目》的批评标准,体现出了人格高尚又学殖丰富的宋诗质实风格。清代宋诗复兴也恰与姜埰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复杂的社会身份上存在一定的联系。故而在吴之振、吕留良等人编选《宋诗钞》之前,他的作品便隐隐有发清代宋诗复兴先声之迹象。
    • 王向峰
    • 摘要: 唐代诗人杜甫诗性生活和创作的高峰时期,主要是“安史之乱”及与之前后不远的时期。杜甫仕途坎坷、身家不幸,这种经历使他对当时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感同身受,所以他创作的诗如镜子般地反映了时代的历史,成为“诗史”,他也因对人民实际生活有直接的感受,而成为人民苦乐悲欢情绪的体验者与真实的表现者。中国古代的诗史上,如论以高超诗艺与浓重情怀抒发人民性主题者,鲜见有如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
    • 卫均
    • 摘要: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岀生官宦家庭,深受儒家思想,但一生又不得志,忧国忧民,留下1000多首诗,诗中多有流露出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批判与痛恨,真实地再现了唐朝由盛及衰的现实生活,所以他写的史被称为“诗史”,他本人被称为“诗圣”。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