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永玉

黄永玉

黄永玉的相关文献在195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1篇、相关期刊489种,包括做人与处世、名人传记:上半月、美术等; 黄永玉的相关文献由743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永玉、李辉、张达明等。

黄永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1 占比:100.00%

总计:1061篇

黄永玉—发文趋势图

黄永玉

-研究学者

  • 黄永玉
  • 李辉
  • 张达明
  • 芳菲
  • 潘彩霞
  • 白岩松
  • 魏剑美
  • 刘一友
  • 刘祖武
  • 左汉中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波
    • 摘要: 黄永玉的诗集《见笑集》秉持了他一贯直白其心的朴素风格,这正契合了作者在文学追求上的“为人生”书写的精神底色。这种精神既源于他独特的人生历程与性情之真,也在于他所强调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理念。由这一角度观之,《见笑集》可谓是黄永玉人生“集大成”的一部诗的编年史。这种诗的编年史讲究朴实而纯粹的书写风格,而基于批判意识的创作,可能正契合于鲁迅所开创并实践的杂文传统。而在这一脉相承的传统中,黄永玉以“我手写我口”的辩证策略法通向了诗意的诸多面向,它虽然呈现为一种方法论,其实也同构于诗人的美学观和价值观。
    • 慕江伟
    • 摘要: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是黄永玉多卷本长篇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的第二部,耗时最久且部头最大。《八年》的主色调并非抗战图景,小说着重以“全面抗战”时期主人公寄居闽赣八年的生活经历为故事脉络。一方面循着张序子求学游历的足迹,围绕战争、生活、命运等时代问题对个体的裹挟,建构起抗战背景下属于青年人的精神世界;一方面侧重描写张序子闽赣时期随性的生活状态和闽赣民众诗意祥和的生活场景。
    • 卓今
    • 摘要: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走读》是“浪荡汉子三部曲”的第三部。在这部作品里,黄永玉还原了当时与之交往的上海时期的画家、作家、编辑家的日常片断,从中可以看到当时上海的文艺实况。作品同时涉及作者自己和相关人物对艺术的理解,有大量博物志式的知识呈现。区别于前两部的风俗和传奇,这是一个知识密度很高的创新性文本,也是一部具有一定文献价值的文本。
    • 冯祉艾
    • 摘要: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是作家黄永玉创作的自传体系列长篇小说,主人公张序子就是黄永玉自己的化身,《八年》全书共分六卷,叙事时间跨越八年,而这八年恰好是1937年到1945年,即全面抗日战争的八年时期,所以整部书也相当于是在全面抗战时期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一个缩影。叙述本体的意义超脱于线性时间而存在,使得那些值得铭记的真情留在故事当中。这些东西并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失,而是不断地将既有的过往纳入到未来的叙事当中,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序子不断的回忆、人物的不断出现、相似情节的不断回环使得文本具有了超脱时间的意义,一切变化都是跟过去相关的,同时,一切变化也是与过去不同的,那些反复出现、反复营构的内容恰恰也是序子在成长路上不断抛却、又不断获取的内容。
    • 摘要: 对于“无龄感”,一位作家这样定义的:人抛开自己年龄的约束,跟随着自己的心意,让自己保持并拥有一份与年龄无关的青春式追求的生活方式。中国艺术大师黄永玉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具有无龄感的有趣灵魂。90岁时,别人说黄永玉到了鲐背之年。(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不服气的他,提笔画了幅自画像:招风耳,大方脸,牙豁头秃,赤膊赤脚,举着手大笑。
    • 狄珂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画家不断的辛苦奋斗,湖南俨然已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重镇。新时代的湖湘写意花鸟画家们不仅继承了前辈们优秀的艺术精神,还将时代精神融入艺术创作,构筑湖湘写意花鸟画新风。通过梳理湖南写意花鸟画的传承关系、发展脉络,以黄永玉为例,探寻南方个性张扬的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及现实意义。
    • 王寒
    • 摘要: 黄永玉曾经画过八哥,题字:“鸟是好鸟,就是话多”。我也想对鲥鱼说一句,鱼是好鱼,就是刺多。鲥鱼风姿绰约,色白如银,鳞片闪亮,苏东坡、郑板桥等皆称道鲥鱼为“南国绝色之佳”,清人谢墉甚至把鲥鱼比做美人西施,谢墉说江上打上来的鲥鱼,有倾城倾国的貌。黄梅雨季鲥鱼肥美,可叹出梅后盛夏就到了,再也难吃到这样的美味,言语间是掩不住的惆怅和遗憾。
    • 米栏
    • 摘要: 1.黄永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老小孩”“老顽童”“鬼才”,是不少人对他的评价。黄老先生年过九十,耄耋之年,却一点儿也不安分,80岁上时尚杂志封面,90岁开画展,91岁撩到林青霞,93岁飙法拉利,94岁出书……“你们都太正经,我只好老不正经了。”“对自己要求:活着就要有意思一点。”
    • 沈嘉禄
    • 摘要: 抗战胜利后,汪曾祺来到上海,在民办的致远中学教国文,星期天就去逛城隍庙,逛旧书店,逛法国公园、兆丰公园。在上海他有两个朋友,黄永玉和黄裳,他还经常去巴金霞飞坊寓所聊天喝咖啡。他应该吃过上海的油条,还在等油条起锅的时候打量上海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造了一座汪曾祺纪念馆,据说还得了一个国际设计奖。汪曾祺在高邮度过了青葱岁月,然后在扬州、昆明、上海等地一路颠沛流离,1950年定居北京。
    • 刘保昌
    • 摘要: 以画家名世的黄永玉维持终生的爱好是文学创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他并不严格遵循文体约定俗成的一般要求,正是这种“野路子”,实现了其创作的文体突破和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采用“故乡思维”结构全篇。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自然之子”。小说精心描绘朱雀城的风景和风俗,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致再现,在变动不居的时代风云描写中凸显日常生活的恒定性,川流不息的宴会上飘荡着精心炮制的菜肴的麻辣味道,四季花开不败的小城里人来人往,烟火人间里自有烈火烹油的日常声色,抽烟喝酒的世俗中交织着赏月吟诗的风雅,腥风血雨的残酷被雨打风吹去,流淌的河水带走一代又一代朱雀城人们的悲欢离合。黄永玉以美丽而智慧的文字,作深长的怀旧,沉重的感喟,深情的挽留,惊艳的重归。朱雀城,因此不惟是历史的、记忆的,而且是现实的、审美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