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转率
滑转率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农业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59172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农机化研究、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5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创新与发展论坛、第三届特种车辆全电化技术发展论坛、2012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等;滑转率的相关文献由565位作者贡献,包括鲁植雄、白学峰、夏长高等。
滑转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9172篇
占比:99.89%
总计:159352篇
滑转率
-研究学者
- 鲁植雄
- 白学峰
- 夏长高
- 丁亮
- 刘冰
- 刘宗锋
- 商高高
- 孙海燕
- 徐立友
- 李建桥
- 李西秦
- 臧利国
- 邓宗全
- 邹猛
- 韩江义
- 高海波
- 高翔
- 任志勇
- 余群
- 刘振
- 吕凤天
- 吴淑梅
- 常江雪
- 张宾
- 张彪
- 张征
- 张成宝
- 李志远
- 李楠
- 李琳辉
- 牛淑卿
- 王军年
- 胡永彪
- 葛剑敏
- 薛龙
- 郭烈
- 陈百超
- 韩英强
- 丁为民
- 丁启朔
- 丁玉兰
- 丁肇
- 于修刚
- 于倩
- 于星海
- 付进军
- 余丽艳
- 傅丽贤
- 党兆龙
- 兰翼
-
-
曹六建
-
-
摘要:
对拖拉机某挡发挥的牵引功率、牵引力、比油耗进行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的理论研究,对比某型号拖拉机实测的牵引指标,得出所用的方法与原理及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误差较小,有一定的指导与应用价值。该方法可用于开发新机型时对牵引性能指标提前进行评估与预测。
-
-
郭庆东;
高兴华;
刘晓飞;
谢小宇;
王开宝;
李建永
-
-
摘要:
在雪场行驶的履带移动机器人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滑转现象,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侧翻,导致行驶不稳定.根据求解履带移动机器人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建立履带移动机器人仿真模型,通过分析土壤特性,模拟不同密度雪条件下的地面,获得履带移动机器人在不同密度雪地行驶时的滑转角以及牵引力与滑转率的关系,可为履带移动机器人在雪地行驶时的精确控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履带移动机器人运行过程中,牵引力随地面雪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同一雪密度下,牵引力越大滑转现象越严重,并且存在最优滑转率.
-
-
曾剑辉;
黎静;
李澜;
邱浩辉;
吴重玖;
包有刚;
刘木华;
薛龙
-
-
摘要:
【目的】了解微耕机车轮在水田中的牵引性能,可为新型水田轮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其在水田表面的通过性。【方法】以直径为40 cm,宽度10 cm的微耕机橡胶轮为研究对象,在含水率为30%的土槽试验台进行单轮土槽试验,探究轮上载荷、滑转率、车轮扭矩以及挂钩牵引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车轮扭矩和挂钩牵引力会随着轮上载荷和滑转率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滑转率受轮上载荷的影响较大,当轮上载荷为264.6 N时,橡胶轮的滑转率趋近于1;车轮扭矩随轮上载荷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轮上载荷为227.36 N车轮驱动扭矩达到最大,为25.74 N·m;挂钩牵引力随着滑转率的增加也呈现增大的趋势,最大达到31.36 N。【结论】由于松软水田壤承载能力和抗剪切能力较弱,该微耕机的车轮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为227.36 N,此时所能提供的最大挂钩牵引力为31.36 N,滑转率为0.88,说明该类型车轮在水田壤中的行驶性能较弱,车辆的能源主要消耗在克服车轮行驶阻力上。
-
-
魏传省;
丛岳;
肖跃进;
张光强;
祖绍颖;
付卫强
-
-
摘要:
拖拉机作业时滑转率过高会降低作业效率,准确监滑转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基于最小轮速的滑转率测量方法在转向工况下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阿克曼转向原理的滑转率测量方法。通过建立转向时的滑转率测量模型,得到滑转率与理论车速、右前轮车速、右前轮转向角的关系。基于约翰迪尔4720型拖拉机设计滑转率测量系统,包括右前轮轮速测量装置,CAN总线解析模块和滑转率计算模块。水泥路面直行工况下滑转率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直行工况滑转率的平均值为3.0%。在水泥路面转向工况下,进行目标理论速度分别为0.5、0.8、1.0、1.2、1.5 m/s的滑转率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转向工况滑转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9%、3.4%、3.7%、3.8%、2.9%,处于直行工况的滑转率区间;因此认为此方法可行,为农机田间转向工况滑转率测量提供支撑。
-
-
张宇;
刘西侠;
李军;
宋海军;
邱绵浩
-
-
摘要:
越野环境下的松软地面是履带车辆行驶的主要地形,在这种条件下行驶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斜坡转向操作,履带车辆的斜坡转向特性值得重点关注.针对研究履带车辆斜坡转向特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履带车辆转向的运动特点,建立了坡道转向动力学模型,结合地面力学理论,进一步深入研究履带车辆在松软地面下斜坡转向特性.通过履带车辆在斜坡上完成规定半径转向动作所需的滑转率这一指标,来分析坡角、地面性质、转向半径对履带车辆斜坡转向性能影响,为履带式无人车的设计、路径规划和跟踪控制打下基础.
-
-
陈正;
刘嘉程;
周敬东
-
-
摘要:
为了有效监控植保机在复杂水田环境中的行走情况,确保植保机滑转率在容许范围内,采取CM16-65P-1-24型霍尔传感器和低速雷达分别对水田植保机车轮转速、车身行进速度进行了测量,最后求其滑转率.结果显示:在低速挡位时,植保机前轮的平均滑转率为26.01%,后轮的平均滑转率为23.33%;在高速挡位时,植保机前轮的平均滑转率为19.39%,后轮的平均滑转率为17.96%.
-
-
赵艮权;
夏长高
-
-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拖拉机电控液压悬挂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农具耕深控制方法,提出了基于拖拉机悬挂位置控制的滑转率系统,并阐述了拖拉机液压悬挂系统结构与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在SimulationX软件中建立悬挂机构的物理模型和液压系统模型,基于该物理模型对农具耕深值和悬挂外提升臂转角关系进行分析,以便通过控制悬挂外提升臂转角控制农具耕深,并采用PID控制策略对所建立的液压悬挂系统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可行性,并且在保持农具耕作深度的基础上兼顾了拖拉机的滑转率,有利于提高拖拉机液压悬挂的控制水平和改善拖拉机的耕作效率.
-
-
任志勇;
石琴;
赵远;
武仲斌
-
-
摘要:
双电机双轴驱动(front and rear axle independent drive,FRID)可以解决煤矿无轨辅助运输重型车辆排布困难和动力不足等问题,但该结构方式的驱动、制动性能的提升受到转矩分配策略的约束,如何实现双电机转矩协调控制是研究该类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针对矿用FRID铰接车辆的驱动转矩分配问题,为提高系统的能耗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门限的转矩分配策略,以车辆侧向操纵稳定性为约束条件,对门限分配转矩进行了限制,提高了车辆转弯时轮胎的侧偏刚度和侧向动力学性能;为确保车辆在低附着路面上获得最佳驱动力,以轮胎滑转率为控制目标对前后轴电机驱动转矩进行独立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分别建立了矿用双电机双轴驱动铰接车辆转矩分配控制器模型及车辆动力学模型,对不同路面条件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基于dSPACE平台,搭建了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对转矩分配控制器的实时控制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硬件在环测试结果与软件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门限型转矩分配策略是一种简洁有效的经济型转矩分配策略,给定工况下的循环能耗比动力型分配可降低3%~5%;以侧向操纵稳定性为约束条件对门限分配转矩进行限制,内侧车轮的最大滑转率控制在0.2附近,提高了转弯时轮胎的侧偏刚度,从而降低车辆不足转向量,改善了车辆的转向能力.
-
-
任志勇;
石琴;
赵远;
武仲斌
-
-
摘要:
双电机双轴驱动(front and rear axle independent drive,FRID)可以解决煤矿无轨辅助运输重型车辆排布困难和动力不足等问题,但该结构方式的驱动、制动性能的提升受到转矩分配策略的约束,如何实现双电机转矩协调控制是研究该类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针对矿用FRID铰接车辆的驱动转矩分配问题,为提高系统的能耗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门限的转矩分配策略,以车辆侧向操纵稳定性为约束条件,对门限分配转矩进行了限制,提高了车辆转弯时轮胎的侧偏刚度和侧向动力学性能;为确保车辆在低附着路面上获得最佳驱动力,以轮胎滑转率为控制目标对前后轴电机驱动转矩进行独立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分别建立了矿用双电机双轴驱动铰接车辆转矩分配控制器模型及车辆动力学模型,对不同路面条件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基于dSPACE平台,搭建了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对转矩分配控制器的实时控制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硬件在环测试结果与软件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门限型转矩分配策略是一种简洁有效的经济型转矩分配策略,给定工况下的循环能耗比动力型分配可降低3%~5%;以侧向操纵稳定性为约束条件对门限分配转矩进行限制,内侧车轮的最大滑转率控制在0.2附近,提高了转弯时轮胎的侧偏刚度,从而降低车辆不足转向量,改善了车辆的转向能力。
-
-
-
-
-
- 《第二届上海航天科技论坛暨上海市宇航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针对某型号月面巡视探测器主辅摇臂式6轮独立驱动的特点,提出一种多轮协调控制算法,在线估计各轮滑转率,通过适当修正使其接近于0.3,提高系统的驱动效率。提出协调度的概念来表征6轮协调运行程度,经过实验验证,该算法可以提高月面巡视探测器的协调度,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
-
Li Xuyu;
李旭宇;
CHEN Gang;
陈刚;
CHEN Pengfei;
陈鹏飞
- 《2015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创新与发展论坛》
| 2015年
-
摘要:
针对低速运行的两后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差速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进行电机不带电推行转向试验来确定电动汽车四轮差速关系,解决了因车辆结构参数测量不准确等因素导致电机转速分配误差大的问题.为了避免车轮可能出现的打滑现象,结合基于门限值方法,把车轮滑转率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提出把两前轮其中一个作为转速被跟踪轮,另一个作为车速估算轮来计算驱动轮滑转率的方法,避免了因转速被跟踪轮轮速传感器故障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终确定了差速控制策略.Simulink仿真与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此电子差速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实现低速运行车辆的差速控制,使得车辆按预定轨道行驶.
-
-
刘春光;
曾庆含;
阳贵兵;
贾宇飞
- 《第三届特种车辆全电化技术发展论坛》
| 2014年
-
摘要:
针对目前履带式车辆电驱动系统中,大容量驱动电机难以集成安装在装甲车辆的有限空间内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履带式车辆的多电机分布式电驱动系统方案.针对多电机协调控制难题,提出一种转矩分配-最优滑转率控制的综合协调控制策略,并对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控制算法简单、有效,对于分布式电驱动系统的协调控制具有一定的价值.
-
-
邹广才;
罗禹贡;
杨殿阁;
李克强;
连小珉
- 《2007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动态滑模的全轮独立电驱动车辆驱动控制方法。设计了仅使用轮速信号的模糊动态滑模驱动控制系统,根据车轮运动状态实时动态地调整系统参数,控制各独立电驱动车轮至目标滑转率,有效解决了滑模控制下电机输出转矩及滑转率的抖振问题。仿真表明,该控制系统有效地改善了全轮独立电驱动车辆驱动控制的响应特性,很好地削减了抖振,并具有良好的控制鲁棒性。
-
-
刘建军;
陈建新
- 《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从月壤和一体化轮系的相互作用模型出发,分析了刚轮在沙质土壤上的动力学关系,研究了一体化轮系在月壤上加速行驶时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体化轮系基于滑转率的PID控制方案,并对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
-
王佐伟;
吴宏鑫
- 《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
| 2003年
-
摘要:
本文根据月球探测车在松软土壤上行驶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基于车轮滑转率的协调驱动控制问题.针对普通变结构控制中存在问题,采用模糊逻辑思想,提出了模糊趋近律控制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月球探测车的协调驱动控制仿真中,获得了良好的性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