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油菜秸秆

油菜秸秆

油菜秸秆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34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35634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2015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德沼气合作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先进发动机节能及测试技术论坛等;油菜秸秆的相关文献由1031位作者贡献,包括瞿明仁、赵向辉、李小华等。

油菜秸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 占比:0.62%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35634 占比:99.30%

总计:35885篇

油菜秸秆—发文趋势图

油菜秸秆

-研究学者

  • 瞿明仁
  • 赵向辉
  • 李小华
  • 樊永胜
  • 蔡忆昔
  • 许兰娇
  • 刘新
  • 欧阳克蕙
  • 石祖梁
  • 鲁剑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章伟杰; 方辉; 王会福; 余山红
    • 摘要: 为明确油菜秸秆覆盖处理对直播稻田杂草控制作用、增产效果及对水稻安全性等,为其生产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作者通过油菜秸秆混合物不同剂量在水稻直播后4 d覆盖处理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覆盖处理对直播稻田杂草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其中油菜秸秆混合物700 g/m^(2)覆盖20 d后,对直播稻田杂草株防效达98.4%;覆盖35 d后,对直播稻田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96.6%和96.9%。同时油菜秸秆混合物700 g/m^(2)覆盖处理的实割产量达668.03 kg/亩,比CK增产162.98%,且安全性好。
    • 张曼玉; 杨海昌; 张凤华; 罗艳琴; 于善超; 孙静; 曹政
    • 摘要: 秸秆还田是西北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改善土壤质量的农作措施之一。为明确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新疆盐碱土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以不还田(CK)为对照,棉花秸秆翻压还田(H1)、油菜秸秆翻压还田(H2)、棉花秸秆覆盖还田(F1)、油菜秸秆覆盖还田(F2)共5个处理,分析0~20 cm土层电导率、含水量、有机质和团聚体粒径分布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SEM)探究其土壤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较CK,H1、H2处理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电导率逐渐降低,含水量逐渐增加,效果优于F1、F2处理。第75 d,H1、H2处理电导率分别降低了5.30%和3.89%,含水量增加了8.93%和7.85%。相比CK,H1、H2处理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了30.90%、29.80%。相比CK,H1、H2处理降低了土壤中小于0.053 mm团聚体比例,增加了0.25~2.00mm团聚体的比例。秸秆翻压还田(H1、H2处理)相较于秸秆覆盖还田(F1、F2处理),土壤片状微观结构增多,颗粒之间由面与面接触转变为直接点接触,增加土壤孔隙数量。综上,秸秆翻压还田较覆盖还田更有利于改善土壤颗粒微观结构和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增强降盐保水的作用。为新疆地区秸秆还田提供理论支撑。
    • 孙健; 张鑫鹏; 李松龄; 王亚艺
    •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合青海省猪粪和油菜秸秆发酵的菌种,本研究采用好氧堆肥方法,以7株发酵微生物菌种为接种菌,以添加自来水为对照,设8个处理,对接种微生物菌种堆体的温度、pH、电导率及氮磷钾养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接种了米根霉和米曲霉的T1、T2在堆肥阶段温度上升快、高温持续时间长;堆肥结束后T1、T2的pH和电导率均达到有机肥腐熟标准,且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4.13%、15.08%,全磷含量分别提高了59.78%、62.46%,全钾含量分别提高了53.26%、53.56%。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米根霉和米曲霉是适合猪粪和油菜秸秆发酵的菌种。
    • 李凌波; 许欢欢; 夏燕维; 郭传旭; 杨明珠; 马磊; 缪有志; 刘东阳; 张瑞福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油菜秸秆高效降解菌株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分析,为油菜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刚果红透明圈试验以及纤维素酶活性测定对菌株进行分离筛选;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合扫描电镜技术,分析在降解过程中降解菌对油菜秸秆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设置盆栽试验模拟秸秆还田以综合探究菌株对油菜秸秆的降解特性;通过纤维素酶酶谱分析及质谱检测技术获得纤维素酶基因(celI)的序列信息,克隆该基因,再利用pPICZαA质粒和毕赤酵母X33进行异源表达;经镍柱纯化后对CelI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从腐烂油菜秸秆田土样中共分离纯化出8株真菌,其中菌株A15的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比值最大,为3.0,且滤纸酶活性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分别为16.13和8.16 U·g^(-1),经鉴定其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接种菌株A15固体发酵28 d后,油菜秸秆失重率达29.17%,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至29.41%和17.18%,经过30 d的模拟秸秆还田盆栽试验,油菜秸秆失重率达57.50%;成功表达并纯化了菌株A15来源的GH7家族纤维素酶CelI,该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2×10^(3),具有内、外切葡聚糖酶的双重活性,CelI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C,且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CelI的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最适pH值为4,且Co^(2+)、Mn^(2+)、Ca^(2+)对其具有促进作用,而CelI的外切葡聚糖酶活性最适pH值为5,且Mn^(2+)对其具有显著激活作用,而Zn^(2+)、Fe^(3+)具有抑制作用。[结论]从腐烂油菜秸秆田土样中筛选到1株油菜秸秆降解真菌绿色木霉A15,其能高效产胞外纤维素酶,在油菜秸秆资源化利用方面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李晨宇; 陈跃来
    • 摘要: 油菜是汉寿县主要农作物之一,2022年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4.02万公顷,产生秸秆约14.2万吨。油菜进人成熟期后,油菜秸秆如何处理是困扰农民的难题。农户以前通常选择就地焚烧,但这种方法不仅污染环境,还有火灾隐患,而现在推行的油菜秸秆还田、离田利用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 张繁; 谷悦; 曹琛; 刘保华
    • 摘要: 为探究油菜秸秆纤维对硅酸盐水泥胶砂孔隙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将处理后的油菜秸秆分别按照0、1%、2%、3%和4%质量分数的比例掺入水泥中,对不同秸秆纤维掺量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及凝结时间进行测定,研究不同龄期(3、7、28 d)下油菜秸秆的掺量对水泥胶砂孔隙率和孔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掺量的增加,水泥胶砂试块的表观密度逐渐减小,其中,当掺量为4%时,其表观密度相比基准组降低9.27%;当掺量为1%时,其孔径分布与基准组相近;当掺量为3%和4%时,两组的孔径分布相近,在龄期为28 d时,胶砂的有害孔占比分别为14.2%和15.4%,多害孔占比分别为24.15%和25.01%,与基准组相比,多害孔和有害孔增幅较大,均约为基准组的3.5倍。随着秸秆掺量的增加,水泥胶砂最可几孔径均减小;随着龄期的增加,水泥胶砂最可几孔径减小,多害孔及有害孔比例相对减少。显微形貌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秸秆纤维掺量为1%时,与水泥界面粘接较好;掺量为3%和4%时,多害孔及有害孔增加,主要出现在秸秆纤维周围。
    • 王庆峰; 褚长彬; 赵峥; 杨乾罡; 董月霞; 周德平; 吴淑杭
    • 摘要: 为研究油菜秸秆作为土壤改良剂对设施栽培土壤的改良效果,并探讨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利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连续种植西瓜的设施化栽培土壤,在淹水条件下设置不同处理:淹水处理(CK)、淹水同时添加油菜秸秆处理(GSL),以及淹水条件下添加油菜秸秆和促腐促生菌剂(贝莱斯芽孢杆菌和曲霉)处理(B_GSL)。借助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和FAPROTAX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处理对土壤改良效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油菜秸秆的处理(GSL和B_GSL)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并缓解了设施土壤的酸化趋势,其中GSL处理使土壤pH提高到6.81,而B_GSL处理使pH提高到6.57。GSL和B_GSL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Chao1指数和ACE指数),Chao1指数在GSL处理和B_GSL处理下分别比CK处理提高了8.7%和6.7%。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添加油菜秸秆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显著区别于CK处理,而GSL和B_GSL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度较高。T检验表明,GSL处理显著提高了硝酸盐呼吸和氮呼吸的功能,而对其他功能影响不显著,而B_GSL处理除了显著提高硝酸盐呼吸和氮呼吸的功能外,还显著提高了甲醇氧化、反硝化作用,并且降低了好氧氨氧化和硝化作用等功能,说明接种促腐促生菌剂加强了油菜秸秆作用的发挥。研究表明,添加油菜秸秆以及油菜秸秆和菌剂混施改善了设施栽培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且添加菌剂处理加强了油菜秸秆对土壤功能的影响。
    • 张建丽; 孟春花; 桂红兵; 石祖梁; 曹少先; 张俊; 贾成立; 钱勇
    • 摘要: 为促进油菜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改善其饲用品质,比较不同铵源氨化处理对油菜秸秆营养品质变化及湖羊瘤胃降解率影响。试验以风干油菜秸秆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15%碳酸氢铵(碳铵组)和5%尿素(尿素组)氨化30 d,评定氨化后油菜秸秆的感官指标,测定营养品质,利用体外产气法测定油菜秸秆在瘤胃液中消化24、48 h后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及pH值、氨态氮(NH_(3)-N)和产气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5%碳酸氢铵氨化和5%尿素氨化均显著改善油菜秸秆的风味和适口性,CP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碳铵组的NDF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尿素组ND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氨化的ADF(P<0.05)和粗灰分(Ash)、粗纤维(CF)(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体外消化48 h后,氨化组产气量、DM、CP降解率及NH_(3)-N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碳铵组NDF、ADF的降解率、体外产气量极显著高于尿素组和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15%碳酸氢铵氨化和5%尿素氨化处理均可改善油菜秸秆适口性、提高CP含量,降低NDF、ADF含量、提高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DM、CP降解率和NH_(3)-N浓度,综合比较,15%碳铵氨化的油菜秸秆更有利于湖羊瘤胃消化。
    • 伍玉鹏; 刘恒恒; 胡荣桂; 徐志宇; 王砚
    • 摘要: 破坏油菜秸秆表皮的纤维结构并充分发挥乳酸菌的作用是微贮制备优质油菜秸秆饲料的关键。本研究利用秸秆腐熟剂破坏油菜秸秆表皮结构,利用高温蒸煮调控优势菌群,通过比较高温蒸煮、秸秆腐熟剂好氧发酵和乳酸菌厌氧发酵的不同组合,筛选较优的油菜秸秆微贮饲料化前处理方法,以提高油菜秸秆微贮效率和发酵品质。不同组合处理的结果对比显示:利用秸秆腐熟剂进行7 d的好氧发酵,然后进行高温蒸煮,最后利用乳酸菌进行33 d的厌氧发酵是对油菜秸秆进行饲料化微贮的最佳方法。该方法在不延长总体饲料制备时间的前提下,获得了最高的秸秆饲料感官评分(82分),较常规微贮提高了78%,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为62.3%和47.2%),并拥有更高的粗蛋白质(CP)(5.67%)和乳酸(3.42%)含量,能够有效提高油菜秸秆饲用品质。
    • 吕柳柳
    • 摘要: 以油菜秸秆为碳源,通过水热法制备活性炭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体中阿特拉津。水热法制备的活性炭首先通过微波辅助水热碳化获得的,且合成过程中固液比为5∶1时对阿特拉津去除效果最好。使用不同浓度的NaOH和HO对水热炭进行了表面活化。结果表明,采用NaOH作为活化剂下制备的水热炭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能力明显提高,表面积为415m~2/g,对阿特拉津最高吸附量为4.4mg/g。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均不能较好描述阿特拉津吸附过程,这可能是由于其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主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