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油

生物油

生物油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2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3篇、会议论文132篇、专利文献516373篇;相关期刊267种,包括农机化研究、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0年燃烧学学术会议、中国化工学会2010年年会暨第二届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论坛等;生物油的相关文献由3165位作者贡献,包括朱锡锋、常建民、王树荣等。

生物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3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3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16373 占比:99.83%

总计:517278篇

生物油—发文趋势图

生物油

-研究学者

  • 朱锡锋
  • 常建民
  • 王树荣
  • 骆仲泱
  • 岑可法
  • 易维明
  • 刘荣厚
  • 蔡忆昔
  • 任学勇
  • 李小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晗; 贾劲松; 佟禹; 张月锋; 李海强; 贾芮
    • 摘要: 为评价生物油对再生沥青胶结料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以餐饮废油制备得到的生物油和老化沥青为原材料,通过高速剪切试验分别配制出了不同生物油掺量的再生沥青。对比分析同等条件下试样的流变性能变化规律后认为:掺入生物油后,其对再生沥青的MSCR流变性能水平恢复有限,并且远未恢复至基质沥青的流变性能水平;当生物油掺量为5%时,再生沥青的抗疲劳和低温蠕变性能恢复至基质沥青的流变性能水平;不同掺量生物油的再生沥青的动态模量均高于基质沥青试样的动态模量。研究结果表明,当生物油掺量为5%时,再生沥青具有最佳的再生效果。
    • 熊哲; 邓伟; 刘佳; 汪雪棚; 徐俊; 江龙; 苏胜; 汪一; 胡松; 向军
    • 摘要: 生物油在受热条件下极易结焦,结焦是影响生物油规模化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理解生物油受热结焦特性是实现生物油高效热转化利用的基础。本文从生物油热解过程的关键反应参数(温度、升温速率、气氛、压力、灰分)、生物油化学成分、生物油有机组分间交互作用、自由基反应特性等方面综述了生物油受热结焦特性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反应参数对生物油热解结焦反应网络的影响,梳理了生物油各特征组分单独热解结焦及特征组分间交互作用对结焦特性的影响机制,并基于生物油结焦机理和焦炭的物化特性,总结了通过定向调控生物油结焦反应过程,将焦炭作为燃料和炭材料的潜在利用途径。最后,指出了明晰生物油受热结焦机理还需从生物油组分间交互作用机制和自由基反应机理的角度进一步探究。本文为实现生物油高效热转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
    • 王锐; 高明洋; 曹景沛
    • 摘要: 研究碱/碱土金属(AAEM)对生物质的热解及其热解产物组成的影响规律,可为生物质热解特性研究和热解产物的高效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松木屑为原料,将原样进行酸洗,并对酸洗样分别用K、Ca、Na和Mg氯化盐溶液浸渍,在500°C和Ar气氛下对各样品进行快速热解,考察了4种金属离子对松木屑热解产物组成分布的影响规律;通过热重分析考察了各个样品的热解特性;通过对热解生物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考察了快速热解的焦油成分。研究结果表明:AAEM对松木屑有明显的催化作用,AAEM的存在能够提高热解气体和固体的产率,降低热解焦油的产率;AAEM能够降低热解温度,使热解更加容易进行;快速热解的焦油成分主要有酚类、酮类、醛类、芳烃、醇类、脱水糖类、呋喃类以及酸类,AAEM显著影响焦油产物组成,特别是呋喃类和芳烃的含量会有所增加。本文为优化生物质的热解条件与提高热解生物油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 洪文鹏; 张钰; 姜海峰; 张敏策; 邓孙华; 陈杰; 张玲; 郭帅
    • 摘要: 针对生物质热解生物油中可利用组分富集程度低的问题,该研究以不同颗粒尺寸的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床热解设备开展了CO_(2)气氛下粉煤灰与秸秆共热解试验,分析粉煤灰对秸秆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规律,并重点研究CO_(2)耦合粉煤灰对液相产物中含氧化合物组分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颗粒尺寸为0.17~0.21 mm时,生物油产率最大值为44.32%。粉煤灰对大颗粒尺寸生物质热解生油过程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当颗粒尺寸为0.31~0.45 mm时,生物油产率增加量为8.9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粉煤灰所含金属组分间的协同催化作用和生物质颗粒内外传热传质效率的增强。CO_(2)的引入对生物油的形成起抑制作用,且液相产率随着体系内CO_(2)流速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小颗粒尺寸的生物质与粉煤灰共热解更有助于促进酚类化合物的生成,CO_(2)与体系中氢自由基的强结合能力进一步促进了酚类化合物的富集。经综合分析,当CO_(2)流速为40 mL/min时,液体产物中酚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该研究可为煤灰基固废物催化生物质热解制取高品质生物油技术的优化设计和CO_(2)气氛辅助生物质催化热解机理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 方书起; 王毓谦; 李攀; 陈志勇; 陈玮; 白净; 常春
    • 摘要: 随着各国新能源行业的兴起,氢能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油进行催化重整是一种优良、高效的制氢方法,同时拓宽了生物油高值化利用的途径。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原料对重整反应的影响(不同来源生物油及其模化物)、催化剂特性对重整反应的影响(负载贵金属与非贵金属)以及操作条件对重整反应的影响,对新兴的微波催化重整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目前该领域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些展望及发展方向,为生物油催化重整制氢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廖丽芳; 张正东; 蓝平; 许庆利; 刘文晋易; 颜涌捷
    • 摘要: 以浸渍法制备的Ni/Al_(2)O_(3)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生物油水蒸气重整制氢过程的积碳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升高,积碳速率和整体积碳率先升高后降低,在600°C左右积碳速率和整体积碳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3.68 mg/(g·h)和24.89%。随水碳摩尔比的增加,积碳速率和整体积碳率逐渐降低,当水碳摩尔比从1增加到4时,积碳速率降低了72.79%,整体积碳率下降了72.77百分点。催化剂积碳分析结果表明,积碳和烧结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催化剂积碳主要以丝状碳形式存在。
    • 于泰莅; 蔡勤杰; 张素平
    • 摘要: 文章对一个两段式生物油加氢裂化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不同载体(SiO_(2),ZrO_(2),CeO_(2)和Al_(2)O_(3))负载的Ni基催化剂的影响。反应过程中引入协同反应物甲醇,在裂化阶段进行二次供氢,与温和加氢的供氢作用联合抑制生物油加氢裂化的结焦。研究发现,Ni/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的酸性位能够与Ni协同作用促进生物油中酚类的加氢转化,从而使其在低生物油水相/甲醇掺混比下具有较好表现;过多的酸性位会强化气化反应,同时较强的酸性位会促进结焦,这都会降低目标产物芳香烃的产率。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当生物油水相/甲醇掺混比为2∶1时,基于Ni/SiO_(2)和Ni/Al_(2)O_(3)的加氢裂化过程的油相产率均约为13.4%,Ni/CeO_(2)加氢裂化过程的油相产率约为16.2%。Ni/ZrO_(2)具有合适的酸性位数量,使其在提高整体加氢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削弱了气化和结焦副反应,在生物油水相/甲醇掺混比为2∶1时具有最佳表现,油相产物产率约为19.3%,且油相产物中芳香烃的含量在95%以上。
    • 张妍; 王慧乐; 赵会芳; 李静; 童欣; 刘忠
    • 摘要: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可再生木质生物质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常压液化技术是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单因素方法,探讨液化温度、复配液化剂二甘醇(DEG)与1,2-丙二醇(PG)的混合比、液固比、催化剂磷酸的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玉米秸秆液化得率的影响,以便优化其液化工艺;然后采用热重分析仪(TGA)、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和核磁共振(NMR)技术对此优化条件下所得生物油的挥发降解特性和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检测探讨。分析表明,玉米秸秆液化时优化工艺参数为:液化温度170°C,液化剂DEG与PG混合比1∶2,液固比5∶1,HPO用量10%,反应时间45 min;此时玉米秸秆液化得率高至99.50%。TGA结果表明,此条件下所得生物油含有80%以上碳数小于25的化合物,热解后最终残炭量约为15%。GC-MS表明,可以检测出此生物油中含有的39种有机物,其中,醇类有机物的含量最多,酚类有机物的含量次之,它们相对含量依次是70.70%和25.63%,其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酸(2.80%)、醚类(0.64%)、酯类(0.10%)和酮类(0.13%)等有机物;其组分十分复杂,高含氧量,稳定性较差。H-和C-NMR分析表明,不同化学位移δ与生物油中不同类型的质子和碳原子相对应,明确生物油中不同类型H和C的分布,有利于对其分子结构进行深入探讨。这些研究为非木材生物质高效液化条件的选择及液化产物制备化学品和生物燃油给予理论基础与应用支持,促进了生物质资源的有效转化利用及其生物质基产品的开发。
    • 周檀; 张鑫; 杨龙元; 樊晨昕; 袁巧霞
    • 摘要: 为实现病死畜禽多目标产物高值转化,研究了微波-常规两步水热法处理不同模式病死猪模型化合物制备生物油及其相关特性。结果显示:蛋白质(P)、脂质(L)和碳水化合物(C)比例为5∶20∶1以及20∶5∶1时模型化合物试验组的生物油产率随着终端常规水热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L∶C为12∶12∶1时模型化合物试验组的生物油产率随着常规水热温度的升高而持续地升高。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脂质含量较高的模式病死猪模型化合物制备的生物油热值相对较高,三组分对生物油热值的交互作用不仅与组分比例有关也与反应温度有关。3种模式病死猪模型化合物制备的生物油总氮转化率均在260°C时达到最大值,水相产物总氮转化率均在280°C时达到最大值,调控N元素的迁移提高生物油的品质具有可行性。P∶L∶C为5∶20∶1的模型化合物试验组仅经微波水热处理制备的生物油有最佳的综合燃烧性能,其最大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为8.22×10^(-7) K^(-3)/min,脂质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病死猪水热生物油的综合燃烧性能。
    • 李玉峰; 王绍庆; 张安东; 毕冬梅; 李志合; 高亮; 万震
    • 摘要: 针对生物质热解液化过程中生物油品质差的问题,本文以陶瓷球作热载体为研究基础,制备了5种负载金属氧化物(ZnO、NiO、CeO_(2)、Cr_(2)O_(3)、Fe_(2)O_(3))的多孔陶瓷球,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多孔陶瓷球催化剂对玉米秸秆热解过程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多孔陶瓷球基体在热解过程中有一定催化活性,经浸渍改性处理后,都能促进生物油产率的提高,其中Ni基多孔陶瓷球热解的产率高达41.62%。多孔陶瓷球负载的5种金属氧化物可促使生物油中酚类、呋喃类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加,酸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降低,且种类减少,其中CeO_(2)降酸效果显著,降低幅度为37.15%。此外,催化型多孔陶瓷球的引入促进了不可冷凝气中C_(n)H_(m)(n≥2)的生成,烯烃类中乙烯的增长幅度最大,为50.53%,同时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