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硬化
沉淀硬化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37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30453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现代材料动态、特钢技术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四届全球华人塑性加工技术研讨会、首届中国不锈钢论坛暨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2010年会、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等;沉淀硬化的相关文献由77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敏、丁勇、刘永新等。
沉淀硬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453篇
占比:99.53%
总计:30597篇
沉淀硬化
-研究学者
- 张敏
- 丁勇
- 刘永新
- 张华国
- 程康康
- 雷德江
- 黄志永
- 杨柯
- 金会业
- 史杰
- 廖云虎
- 慕二龙
- 李乐
- 李继红
- 王裕
- 任玲
- 依田秀夫
- 刘勇
- 及川慎司
- 双伟鹏
- 土井裕之
- 姚建华
- 张凯亮
- 张明
- 张晖
- 新井将彦
- 朱景川
- 李占华
- 李玉标
- 李立新
- 李青
- 杨春光
- 栾吉哲
- 毛秧群
- 牛靖
- 王婀娜
- 王敏
- 董俊明
- 钟庆元
- 黄开元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成
- 刘新权
- 周倩青
- 周玉兰
- 孔维
- 张军
- 张琦
- 曲兆国
- 李国栋
-
-
屈华;
徐巧至;
刘伟东;
齐健学;
娄琦;
蒋新宇
-
-
摘要:
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Empirical electron theory of solids and molecules,EET)理论,计算了Ω相的价电子结构,分析了主键络的空间分布形态,研究了最强共价键与位错运动、共价电子密度与析出相强度、成键能力与析出相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Ω相共价主干键络呈三维"梅花"状分布,"花心"由Cu-Cu原子最强共价键连接;基体α最强共价键的键合力n1α 为0.20857,Ω相的n1Ω 为0.49056,基体{111}晶面上析出的Ω相使{111}晶面上位错滑移的阻力增加135.20%;从共价电子密度看,Ω相强度比S、θ'相的分别大2.67%和15.83%;从成键能力看,Ω相的稳定性比S和θ'相的分别大91.31%和291.92%;从共价电子结构看,{111}晶面析出的Ω相的沉淀硬化能力比{001}晶面析出的S、θ'相强.
-
-
-
-
-
-
-
摘要:
174PH合金是由铜、矽御构成的沉淀硬化的马氏体不锈钢。相当于中国牌号:0Crl7Ni4Cu4Nbo具有高强度、硬度和抗腐蚀等特性。经过热处理后,机械性能更加完善,可以达到1100~1300 MPa的耐压强度。不能在环境温度高于300°C或非常低的温度下使用。对于大气、稀释酸或盐的气氛中都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抗腐蚀能力与304和430不锈钢类似。
-
-
张勇;
岳丽娟;
焦晓亮
-
-
摘要:
为了研究沉淀硬化型合金C17510在不同加工率和时效工艺下性能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材料施加不同的加工率(30%、40%)以及不同的时效工艺(420°C ×2h、440°C ×2h、460°C ×2h),得出在40% 的加工率下,采用440°C ×2h的时效工艺可获得最好的综合性能(硬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导电率),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
曹慧;
郭玉利;
张发
-
-
摘要:
采用自制的焊丝,以T IG焊接方法,制备了成型质量较好的15-5P H沉淀硬化不锈钢焊缝金属.通过XRD、金相显微镜和XRF研究了不同时效温度对焊缝金属物相结构、显微组织和元素含量及分布状态的影响,通过硬度试验、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研究了时效温度对焊缝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金属主要由富铬的α'相、ε-C u和N bC相组成,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的晶格常数先增大后减小;焊缝金属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细小的析出相,随着时效温度的增加,马氏体板条间距增大,时效温度为621°C时,C u元素脱溶生成ε-C u,部分马氏体开始发生分解转变为逆转变奥氏体,析出相数量增加;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Cu、Cr两元素含量增加且分布越来越均匀;力学性能试验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硬度和抗拉强度下降,冲击韧度提高.焊缝金属力学性能主要受显微组织形态、析出相大小和数量两方面因素影响.
-
-
陈炜;
梁盈
-
-
摘要:
通过对强度低的XM-25型沉淀硬化不锈钢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验、金相显微组织分析和深冷处理验证等,结果表明,块状白色组织的形成是造成XM-25型不锈钢强度低的主要原因;提出对样品进行固溶处理(1 025~1 055°C保温后水冷)后,再进行时效处理(480°C保温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方案,利用该工艺获取的不锈钢组织发生明显转变,主要以板条状马氏体为主,块状白色组织得以消除.
-
-
戚彩梦;
郑吉伟;
曲兆国;
张鹏;
杜娟
-
-
摘要:
电机中常用的无磁性材料一般为奥氏体不锈钢、铜及其合金、铝及其合金,但这些材料强度较低.介绍了主泵电机中使用的一种高强度无磁性的沉淀硬化型奥氏体钢,其主要合金元素为C、Mn、Cr、Ni、V.首先通过CAE软件对组织进行了计算预测,然后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RD等检测手段,对该材料各状态下的组织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该钢经固溶及时效热处理后,其基体组织为奥氏体,在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粒状碳化物,碳化物主要类型为Cr23C6和VC,验证结果与软件预测结果吻合.
-
-
-
周倩青;
雍兴平;
李秀艳;
翟玉春
- 《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通过不同热处理和低温拉伸实验、XRD和SEM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效处理后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FV520B的低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高温回火条件下,FV520B钢具有良好的低温拉伸性能,冷却至液氮温度时仍保持与室温下相当的塑性,这与钢中存在的逆变奥氏体有关;低温下变形时,逆变奥氏体部分地转变为马氏体,提高了钢的塑性;不同逆变奥氏体含量的钢,在拉伸过程中转变的逆变奥氏体量也不同。
-
-
王炯;
张越
- 《第十届全国无损检测新技术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在国内航空制造业选择PH13-8Mo高强度沉淀硬化不锈钢用于制造主受力构件(如机翼主梁)可以说是空白,为确保磁粉检测质量,防止零件漏检和误检,对该材料的磁化特性及磁化规范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磁粉检验的效果与磁化电流规范的正确选择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磁化工作点选择的理论分析,结合PH13-8Mo钢的磁特性曲线(B~H曲线)及参数(Br、Hc、μm等),按检查要求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磁化规范;并通过试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确定PH13-8Mo钢的最佳磁化规范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
-
-
-
-
-
-
-
-
-
-
- 杜勒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0-11-29
-
摘要:
一种磷青铜合金,它由以下元素组成:0.4—3.0wt%Ni,1.0—11.0wt%Sn,0.1—1.0wt%Si,0.01—0.35wt%P,和基本上是铜的余量。该合金适用于导电引线和导电的或电子互连元件。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