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徐变
收缩徐变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633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7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90657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四川建筑、山西建筑、世界桥梁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2014年现场技术交流会、2013年全国钢结构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1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等;收缩徐变的相关文献由1271位作者贡献,包括向天宇、方志、曹国辉等。
收缩徐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0657篇
占比:99.34%
总计:91263篇
收缩徐变
-研究学者
- 向天宇
- 方志
- 曹国辉
- 赵人达
- 徐腾飞
- 刘沐宇
- 梁志广
- 王涛
- 赵昕
- 顾安邦
- 傅学怡
- 刘世忠
- 周绪红
- 张阳
- 汪维安
- 耿悦
- 薛保勇
- 钱春香
- 颜东煌
- 丁洁民
- 于杨龙
- 何智海
- 余武军
- 余钱华
- 刘俊
- 刘海祥
- 占玉林
- 卢志芳
- 卫军
- 吴欣荣
- 周建庭
- 周瑛
- 姜世鑫
- 孙璨
- 孟少平
- 张建仁
- 张旭乔
- 张锴
- 徐君兰
- 徐郁峰
- 徐麟
- 戴玉明
- 李北星
- 李建中
- 柯敏勇
- 毛江鸿
- 王玉银
- 秦荣
- 胡佳星
- 袁博
-
-
刘文聪;
朱博莉;
王宏业;
贾淑瑛;
郭彦林
-
-
摘要:
某高层建筑采用混凝土核心筒-钢管混凝土外框架结构体系,考虑到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效应,核心筒-外框架会产生竖向变形差值,从而使核心筒-外框架水平连接构件产生竖向位移差值并导致施工内力产生。采用ANSYS软件中的生死单元法模拟施工过程,计算高层结构核心筒-外框架竖向变形预调值,同时分析连梁端部采用不同连接时连梁和楼面板的受力情况。基于研究结果,给出该高层结构施工建议。
-
-
徐旭东
-
-
摘要:
钢管混凝土拱桥为超静定结构,温度变化、主梁收缩徐变等会使主梁和拱肋中产生次内力。针对某1~80 m钢管混凝土拱桥,开展了整体温度和局部温度变化分析及后浇带影响主梁沉降和收缩徐变的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温度及内力效应最小,拱肋温度变化会产生最大的位移效应,而主梁温度变化会引起最大的内力效应;拱肋温度上升及下降时,主梁与拱肋均会产生同步、同方向的位移变化趋势,同时会在全桥范围内尤其是梁体跨中产生更大的内力效应;与升温过程相比,主梁降温会在全桥范围内尤其是梁体跨中及端部产生更大的内力效应,主梁降温15°C时,引起的最大轴力为跨中的-17448 kN,最大弯矩为梁端的5434 kN·m,主梁降温15°C时,在拱脚局部出现了大于2 MPa的拉应力,主梁降温对于拱脚受力更为不利;最后,从混凝土初凝时间和主梁沉降、收缩徐变3个方面论证了设置主梁后浇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明一次浇筑主梁所产生的收缩变形等同于主梁降温13°C的变形效应,设置后浇带,减少了结构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也可起到补偿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几何缺陷、降低结构次内力以及方便施工等作用。
-
-
徐麟;
隋晓;
宋策;
李盛勇;
胡渭雄
-
-
摘要:
华润温州老港区二期主塔楼为高30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底部采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项目位于临江高风压地区,高宽比接近7.5,抗风设计难度大。方案阶段通过风天平对比试验进行了外立面风荷载优化,减小了风荷载输入,使结构体系更加简洁高效。由于场地岩层较深,卵石层厚达70m,桩基设计中在当地较早采用了旋挖成孔和C50水下混凝土,改进了后注浆技术措施,通过多桩型试桩比选确定了最优桩基础方案,实现了经济性和承载力的合理平衡。因建筑方案存在单侧退台收进,故对塔楼的水平变形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中考虑了竖向荷载、基础不均匀沉降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超高层混凝土结构,收缩徐变是需要特别重视的技术环节,考虑基础沉降以后,配筋规律会发生变化。
-
-
吴小平;
段贝;
陈海啸
-
-
摘要:
奥克斯杭州未来科技城项目为大型商业、办公、酒店建筑,由一幢59层的超高层塔楼以及6层商业裙房组成。塔楼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框架梁+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利用设备层和避难层设置三个环带腰桁架。由于建筑使用功能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结构存在高度超限、偏心布置、楼板大开洞、受剪承载力突变、斜柱、穿层柱等不规则项,属于体型不规则超限高层结构。针对结构的不规则性,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设防地震作用下的结构验算、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等,并对结构薄弱部位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使结构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C级抗震性能设计目标的要求,另外对结构进行了施工模拟和收缩徐变的影响分析,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及依据。
-
-
曹赟干;
张阳
-
-
摘要:
梁体开裂和跨中下挠在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运营阶段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使用。从降低桥梁自重入手,将性能优异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应用于跨中区域,提出了大跨预应力NSC-UHPC混合连续箱梁桥新体系桥梁。以红岩溪大桥为依托工程,建立了原桥及新体系桥梁的有限元模型,并从内力、应力、变形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体系桥梁支点负弯矩、跨中正弯矩减小;混凝土压应力水平降低;收缩徐变引起的长期下挠减小。得出结论:新体系桥梁能够有效解决跨中下挠与梁体开裂问题。
-
-
李登武;
何振华
-
-
摘要:
为研究收缩徐变、合龙顺序、合龙温度和弹性模量对多跨连续梁桥支座位移的影响和发展变化规律,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文章以在建的丹江水库多跨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全桥模型,对影响支座预偏量的主要因素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不同工况下的支座预偏量值。分析结果表明:支座位移受结构龄期的增长和外界环境湿度变化影响明显;预应力加载时间、合龙顺序、合龙差变化和混凝土弹性模量波动对支座预偏量影响均较小,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合理地设置支座预偏量。
-
-
林其涛;
汪渲淋;
王箫童;
乔文涛
-
-
摘要:
以珠海铁建大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框架–核心筒结构有限元模型,对整个结构的施工过程划分了施工段,采用CEB-FIP(2010)模型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作用,用精确模拟法进行施工过程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柱底轴力影响不大,对核心筒墙体以及外框架柱的竖向变形影响很大,超高层建筑中的钢管混凝土柱或者型钢混凝土柱也必须考虑收缩徐变作用,收缩徐变引起的竖向变形占总竖向变形的30%~40%,考虑收缩徐变作用后,38层以下结构变形差有所减小,38层以上结构变形差反而增大,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施工时可根据变形差调整预埋件位置。
-
-
曹晓远
-
-
摘要:
首先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斜弯组合箱梁的结构和设计理论分析,随后结合工程实例,对该种桥型的受力和施工特点进行研究,得出斜弯组合箱梁桥受力不对称,工后徐变挠度较大等特点。最后,借鉴本桥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提出控制梁体变形的具体措施,供同类工程参考。
-
-
李金国;
厉勇辉;
牛伟迪
-
-
摘要:
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梁桥空间效应较为突出,顶、底板和腹板理论厚度差异较大,杆系模型很难揭示结构成桥后收缩徐变作用下的时变效应。本文对比分析了ACI209、CEB-FIP(1990)和B4三种收缩徐变模型差异,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ACI209、CEB-FIP(1990)和B4收缩徐变子程序,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对比分析并揭示了PC变截面梁桥在不同收缩徐变模型作用下中跨跨中挠度、中跨跨中底板压应力和腹板主拉应力变化,B4模型下结构长期挠度呈不收敛的发展趋势,中跨1/4至中跨1/2区域内主拉应力相对于其他区域对竖向预应力损失更为敏感。计算分析表明,桥梁截面应力处于合理成桥状态,能有效抑制结构长期下挠。
-
-
杨学林;
林政;
祝文畏;
郭继鑫;
任铭宇;
陈劲;
顾石磊;
韩俊
-
-
摘要:
浙江智慧之门是总高度为280m的双塔超高层,是杭州标志性建筑之一。对混凝土核心筒+巨柱框架+钢斜撑结构进行了重力和风荷载作用下受力分析;研究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动力特性及巨柱斜撑外框架受力特点;介绍了巨柱斜撑外框关键节点受力分析及结构设计;另外通过塔楼全过程施工模拟,分析了墙柱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钢巨柱及斜撑内力的影响,提出构件设计中应力比应留有足够余量以确保结构安全。
-
-
张保胜;
李乔;
单德山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7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为了解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和预制桥面板加载龄期对采用叠合梁和混合梁体系的大跨度斜拉桥主梁线形和内力的影响,结合某长江公路大桥(叠合/混合梁体系斜拉桥),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NL-BAS和对比分析方法,对该桥进行了施工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徐变对主梁线形和内力影响很大.文中还对混凝土桥面板不同加载龄期对主梁线形和内力的影响规律做了分析,表明叠合梁的桥面板放置时间为180天是合理的.
-
-
Li Xin;
李鑫;
Li Xiongyan;
李雄彦;
Li Jinguang;
李金光;
Liu Renjie;
刘人杰;
Song Yanjie;
宋延杰;
Xue Suduo;
薛素铎
- 《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基于ABAQUS二次开发,编写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的USDFLD子程序,利用该子程序计算了不同预应力下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块和普通钢筋混凝土块中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变化情况,分析了收缩徐变对混凝土应力重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应力和变形随龄期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且应力重分布明显;预应力筋能够减小混凝土的应力和收缩徐变,且前期效果较为明显,其中钢筋预应力水平0.42fpyk对减少收缩徐变产生的应力效果较为理想;在不同预应力下,龄期相同的混凝土的最大应力相差不超过1%,但钢筋应力相差明显;在普通钢筋混凝土块和预应力较低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块中,钢筋的应力随龄期的增长逐渐增大;当预应力度较大时,钢筋的应力随着龄期的增长出现预应力损失。
-
-
李建亮
-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2014年现场技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安铁路青弋江特大四线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曲线梁桥,采用三角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理论分析,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通过立模标高减小收缩徐变对桥梁线形影响;施工完成后对桥梁的实际收缩徐变进行监测,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对结构进行简要评价,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了施工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措施.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基本比较吻合,且能满足安全性要求.
-
-
Zhang Yan Xia;
张艳霞;
Liu Jingbo;
刘景波;
Sun Wenlong;
孙文龙;
Ye Quan Xi;
叶全喜
- 《2013年全国钢结构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ABUQUS有限元软件,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对某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在分析中分别采用了美国ACI209R-92和欧洲CEB-FIP(MC90)两种规范中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计算模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施工完成后,在考虑施工找平的情况下,由ACI2098-92,CEB-FIP(MC90)两规范算得的收缩徐变引起的最大筒体竖向位移各占总竖向位移的78.76%,42.92%,即从总体上看混凝土收缩徐变增大了结构的竖向位移差,并增加了框架中柱的轴力,且两种预测模型算得的收缩徐变对框架柱轴力的影响是几乎相同的。而在其余方面ACI2098-92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都明显大于CEB-FIP(MC90)预测模型。这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
-
李航;
雷俊卿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是影响混凝土连续梁施工阶段线形和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跨径连续梁施工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和控制.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的方法,通过对大跨径连续梁施工各阶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不同湿度条件下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施工阶段的线形和控制截面的强度,并从线形和强度的角度分析作为影响收缩徐变重要因素的相对湿度对大跨径连续梁桥施工的影响,为今后大跨径混凝土连续梁的研究工作作参考.
-
-
何智海;
钱春香;
张异;
赵飞
- 《第八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
| 2012年
-
摘要:
为降低沪杭高速铁路特大桥主梁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并使其尽快达到稳定,采用自制的“葫芦串”预应力加载装置研究了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结果表明:采用52.5级水泥、双掺优质粉煤灰和矿粉并优化和控制其总量可以显著降低收缩徐变;减缩剂不仅可以降低收缩,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徐变.现场沉降监测和MIDAS/Civil2006挠度计算分析表明,从混凝土材料角度采用上述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沪杭高速铁路特大桥主梁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为后续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
-
李正;
韩大章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1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块开发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精细化数值模拟系统开发的关键点之一.在桥梁结构分析中推荐使用比较准确的SSM法计算徐变.利用ANSYS提供的徐变用户子程序,将桥梁规范中给出的混凝土徐变系数表达式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从而得到了徐变计算的递推公式,编制了相应的用户子程序,在ANSYS结构框架和变量范围内实现了混凝土复杂应力状态和复杂施工过程的收缩徐变分析.并给出了采用指数函数拟合徐变参数表格.通过与理论解及现有桥梁专业软件计算结果的比较,证实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
-
-
-
赵桉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随着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广泛应用,梁体下挠等病害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桥梁的使用性能.本文首先统计了国内外一些下挠严重的桥梁,并对影响桥梁下挠的因素进行分析,着重阐述了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松弛损失以及斜裂缝等因素对桥梁长期受力性能的影响.
-
-
陈洪伟;
刘玉擎;
徐宏光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1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组合梁斜拉桥的混凝土桥面板由于收缩徐变以及车轮荷载的作用,会引起横桥向应力,容易产生纵向裂缝.为此需采取必要措施使桥面板横桥向获得一定的预压应力.本文介绍了组合梁斜拉桥施加横向预应力的3种方法,即布置横向预应力筋、顶升反拱、预弯反拱。并以某组合梁斜拉桥标准梁段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分析混凝土桥面板在此3种方法下施加横向预应力的效果,且从施工及构造上进行考虑,认为钢梁和边箱桥面板预弯反拱施加的横向预应力效果比较明显。在组合梁斜拉桥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结合后整体吊装架设时,采用钢梁横桥向预弯反拱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施加横桥向预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