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竖向变形

竖向变形

竖向变形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28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60328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低温建筑技术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岩土锚固工程专业委员会第23次全国岩土锚固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2014年年会暨第二十三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等;竖向变形的相关文献由83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平槐、徐根富、杨学林等。

竖向变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60328 占比:99.69%

总计:60516篇

竖向变形—发文趋势图

竖向变形

-研究学者

  • 周平槐
  • 徐根富
  • 杨学林
  • 祝文畏
  • 伍小平
  • 孙震
  • 苏伟
  • 龚剑
  • 丁幼亮
  • 任庆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平
    • 摘要: 依托合肥市某深基坑开挖工程,用MIDAS/GTS对基坑开挖及支护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地表竖向位移发展规律,并将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竖向变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开挖深度对地表竖向变形的影响增大,地表沉降规律呈“凹槽形”;地表沉降模拟最大值约为27.3 mm,监测最大值约为29 mm;地表最大竖向位移点位置对开挖深度不敏感,出现在离墙后约8 m的位置;地表竖向位移随周围荷载减小、土体弹性模量增大、钢支撑直径及钢支撑壁厚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
    • 孙晓燕; 陈龙; 王海龙; 张静
    • 摘要: 随着陆地资源紧缺,水下建造成为工程开发的必经之路。现阶段水下混凝土的研究较为系统,尚无针对水下3D打印混凝土的研究见诸报道。水下智能建造可数字成型、免模施工,有利于推动深地深海工程的发展,3D打印混凝土为其核心技术。目前面向水下混凝土和陆地3D打印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尚未综合考虑水下智能建造工艺和服役环境的特殊性。因此,本工作根据力学性能、可打印性能、水下工作性能建立了水下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流程,针对水胶比、矿粉掺量、砂胶比、细骨料级配、絮凝剂掺量、触变剂掺量等材料参数开展序列化试验设计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成型后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随水胶比、矿粉比例和砂胶比等参数的增长呈现降低趋势,其中水胶比影响最显著,其次为矿粉比例,砂胶比和絮凝剂掺量对材料强度的影响较小。基于试验数据和鲍罗米公式提出了具有较高拟合精度的水下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型。综合考虑打印成型混凝土强度和水下不分散性确定絮凝剂最佳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2%。确定流动度在165~190 mm范围可保障水下打印建造,基于DIC监测信息以砂胶比、触变剂掺量以及细骨料级配为基本变量建立3D打印混凝土建造期竖向变形时变预测模型,可用于水下3D打印混凝土建造稳定性控制。本工作首次面向水下智能建造建立了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流程,提出了水下3D打印混凝土强度设计模型和建造期竖向变形预测模型,为水下智能建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借鉴。优化后水下打印成型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达到55 MPa,水陆强度比达到93.9%,可满足水下智能建造结构的性能要求。
    • 乔建刚; 彭瑞; 李景文; 郭飞
    • 摘要: 为分析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隧道的影响,以某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结合修正-莫尔库伦本构关系,采用Midas GTS NX构建三维地层结构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基坑开挖前后隧道水平、竖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点。结果表明:基坑开挖会导致地铁隧道结构产生水平收缩的趋势,隧道最大沉降和隆起点从远离基坑的外侧隧道向靠近基坑的内侧隧道转移;同时,还明确变形的最大位置,得到隧道最大隆起和沉降截面处的变形规律,构建“O”型和“S”型竖向变形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基坑开挖条件下的地铁隧道安全分析提供参考,对地铁隧道的保护具有一定意义。
    • 林其涛; 汪渲淋; 王箫童; 乔文涛
    • 摘要: 以珠海铁建大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框架–核心筒结构有限元模型,对整个结构的施工过程划分了施工段,采用CEB-FIP(2010)模型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作用,用精确模拟法进行施工过程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柱底轴力影响不大,对核心筒墙体以及外框架柱的竖向变形影响很大,超高层建筑中的钢管混凝土柱或者型钢混凝土柱也必须考虑收缩徐变作用,收缩徐变引起的竖向变形占总竖向变形的30%~40%,考虑收缩徐变作用后,38层以下结构变形差有所减小,38层以上结构变形差反而增大,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施工时可根据变形差调整预埋件位置。
    • 韩万鑫; 李鸿晶; 伍小平; 李鑫奎
    • 摘要: 以某超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选取CEB-FIP规范中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徐变和强度模型,根据项目实际施工工序建立施工过程有限元模型。通过3种不同的施工过程模拟方案,得到了塔楼结构在各施工阶段的竖向变形情况,在对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塔楼施工过程中竖向变形的发展规律。
    • 林其涛; 汪渲淋; 王箫童; 乔文涛; 刘过
    • 摘要: 珠海铁建大厦A座办公楼为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组合结构,为明确该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采用施工阶段叠加法进行全过程有限元模拟分析,计算中考虑结构自重及施工活荷载。结构竖向变形表现出中间层数较大、顶层和底层较小的特点,整体变形小于一次加载法的计算结果,顶层竖向变形差是一次加载法的1/5,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核心筒和外框架竖向变形影响均较大,不容忽视,且收缩徐变会使竖向变形差反向增大,应引起重视,超前层数的增加对核心筒竖向变形有影响,对外框架柱影响很小,二者变形差随超前层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
    • 许德峰; 孙飞飞; 戴君武; 杨永强; 王建中
    • 摘要: 随着《建筑隔震设计标准》(GB/T51408-2021)的发布,隔震建筑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以某高层剪力墙结构改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依据隔震设计抗震性能目标,选择两种隔震布置方案,分别是剪力墙下布置小尺寸双支座和大尺寸单支座,采用ETABS软件建立两种方案隔震和非隔震有限元模型,保证两种隔震方案均满足预期抗震性能目标和规范限值的前提下,以隔震支座的应力、竖向变形和经济成本为评价指标,给出合理的隔震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剪力墙两端布置小尺寸双支座隔震层支座应力分布及竖向变形更均匀;小尺寸双支座和大尺寸单支座经济成本相近。
    • 刘克文; 隋玉明
    • 摘要: 为研究水工隧洞挖后围岩稳定性问题,以某引水隧洞为工程案例,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Flac 3D对该隧洞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计算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应变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得到如下结果:(1)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围岩的竖向变形成层状分布;(2)随着埋深的增大,围岩的竖向变形相应地也就越大;(3)在隧洞上台阶开挖后,在隧洞的正上方的地面沉降量为12 mm,而在地表两侧地面的沉降量减小到1.15 mm;(4)在隧洞下台阶开挖后,隧洞两侧隧道的边墙部分竖向变形量收敛,隧洞拱顶与拱底处竖向位移的数值大小与分布规律均相同。
    • 张琳; 邱琼; 薛子斌; 杨馨茹; 于广明
    •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线路越来越密集,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隧道形式,新建隧道上穿既有隧道施工会引起既有隧道结构上浮,影响结构安全。依托某工程,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新建隧道施工引起下卧既有隧道结构的位移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新建隧道上穿施工导致的既有隧道结构竖向变形以隆起为主,最大隆起出现在与新建隧道相交位置;纵向变形主要发生在拱顶位置;横断面变形表现为横向压缩、竖向拉伸。此研究成果可为新建隧道上穿既有隧道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 徐炳辉; 牛建东; 李锐; 朱丽; 聂如松; 雷明锋
    • 摘要: 以朔黄铁路既有重载铁路路基斜向注浆挤密桩加固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斜向注浆挤密桩布设参数,运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对路基的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铁路路基的竖向变形,随着挤密桩角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随着挤密桩间距增大而减弱;铁路路基变形呈“W”形,在布设挤密桩后变形位移差值减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